汉字的隐秘世界汉字民俗史(汉字如人汉字的)
如果把一个个汉字当作一个个人来看待,我们会发现汉字是可触摸、可感受、有情感的。这一期,我们交流一下汉字的“生老病死”与“结婚繁衍”。下一期《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概述二)》将于6月2日发布。(欢迎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上古时代,华夏先民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生存条件艰难,思想简单淳朴。他们为了满足当时生产生活的需要,“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通过观察自身与自然,在简单绘画与刻划的基础上,在一定区域内约定俗成,创造了原始汉字。在这些基础汉字创造后,为了让汉字满足各时代生产生活及交流的需求,自然无意识的将人类“生老病死”与“结婚繁衍”等思想投影到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我想,这就是汉字与华夏民族的“血脉相连”。俗话说的“字如其人”,也许就是这一现象的间接反应。不过,现在“字如其人”是指透过一个人写的字,就可以初略感受到他的内在素养,以此激励人们多多练字,个个能写一手好字。
01 汉字的“生”
这里说的汉字的“生”是指原始基础汉字的产生。在第一期《汉字起源》有比较详细的交流。这里就简单例举几个汉字,说明汉字是从无到有“创造”出来的的。
我简单谈谈这几个字。
人:甲骨文像一个跪在地上的人的侧面。属于象形字。
女:甲骨文像一个妇女跪在地上,双手交叉放在右前方。属于象形字。
目:甲骨文像一只大大的右眼。属于象形字。
臣:甲骨文像一只竖着的眼睛。属于象形字。
自:甲骨文像一只鼻子。属于象形字。
木:甲骨文像一棵掉光叶子的树。属于象形字。
以上六个汉字,宛如六幅精美的简笔画,见字便知义,这就是象形字最大的特点。后期将在“趣味汉字”中对以上象形字进行详细交流。
本:甲骨文在一棵树(即“木”字)的根部添加一个指示符号,表示“树根”。属于指事字。
朱:甲骨文在一棵树(即“木”字)的树干部分添加一个指示符号,表示“树干”(也就是“株”的本字)。属于指事字。还有一个说法,“朱”在树干部分加指示符号,是指树干中心的颜色(即红色),所以“朱”表红色的意思。
末:甲骨文在一棵树的树梢部分添加一个指示符号,表示“树梢”(也就是树的末尾)。属于指事字。
“本”、“朱”、“末”三字的详细介绍,后期将在“趣味汉字”中进行交流。
寸:甲骨文在一只手的手腕处添加一个指示符号,表示“寸口”。属于指事字。
02 汉字的“结婚”
原始基础汉字主要来源于图画的象形字和图画与刻划相结合的指事字。这样的产生方式,带来的局限就是原始汉字数量有限,而且表达的字义是直观和简单的,这并不能满足生产生活和交流的需要。怎么克服这个难题?先民们自然的想到了自己的繁衍生息,于是在已有汉字的基础上,通过组合的方式,创造新的汉字,表达新的字义,这就是汉字的“结婚”。这种方式产生的新字一般属于会意字。
如“析”、“及”、“男”、“步”、“妇”、“秉”、“劣”、“耷”、“岩”、“昶”。
下面我简单谈谈这几个字。
序号1:“析”,从“木”、从“斤”(斤甲骨文像一把石斧),组合在一起表示“用斧头劈开木头,详细查看”,所以有分析一词。
序号2:“及”,从“人”、从“手”,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伸手还能抓住前面那个人”,表示还“来得及”、还“赶得上”。
序号3:“男”,从“田、从“力”(力为古代的一种农具,相当于现代的耒( lěi),耒的形状如下图,后借用为表力量的“力”),组合在一起表示“在田里用耒从事劳作的人”,上古时代从事这项体力劳作的一般都是男人,所以“男”字便表示男性。
耒的正面
耒的侧面
序号4:“步”,由两个“脚趾”,一前一后组合在一起,表示走路一步。
序号5:“妇”(婦),从“女”、从“帚”,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女子拿着扫帚扫地,从事这项家务劳动的一般为出嫁后的女子,“妇”(婦)便表示妇女。
序号6:“秉”,从“禾”、从“手”,组合在一起表示“用一只手抓住一把禾”,所以“秉”有“把、拿、握”的意思。
以上六个汉字,细细品味,饱含生活味道,体现了古人细致的观察与高度的概括,后期将在“趣味汉字”中进行详细交流。
序号7:“劣”由“少”和“力”组合在一起,表示“力量不大,弱小”。
序号8:“耷”由“大”和“耳”组合在一起,表示“大耳朵”。
序号9:“岩”由“山”和“石”组合在一起,表示“山上的大石头、岩壁”。
序号10:“昶”由“永”和“日”组合在一起,表示“白天日光照射时间长”。
03 汉字的“繁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认识水平的提高,先民们在已有汉字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造字方法, 以一个汉字为“母”字,在这个字的基础上根据词义,增加不同的“形”旁(表义),或者“声”旁(表声),成为一个新字,表达新的字义,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形声字,也是我这里指的汉字的“繁衍”。 形声字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汉字的数量,更能表达抽象的概念,极大的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目前我们通行的大部分汉字为形声字。
汉字的“繁衍”现象,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母”字为声旁,增加不同形旁,产生新的汉字。
如下图的“队”、“其”、“莫”、“北”、“永”、“要”:
下面我简单谈谈这几个字。
序号1:“队”,甲骨文左边的偏旁“阜”(读fù,表示大山),右边是倒立的“人”,组合在一起表示“人不小心从山上掉下来”,这就是“队”字的本义。随着社会的发展,“队”字的本义被社会所忽视,为了表达“坠落”这个意义,于是在“队”字下边增加一个“土”字,产生了新字“坠”。这个新字“队”表声,“土”表义。“队”跟“坠”也叫古今字。
序号2:“其”,甲骨文像一只“簸箕”的样子,“其”是“箕”的本字,本义为“簸箕”。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字的本义淡化,借用去表其他意义。为了表达“簸箕”这个意义,在“其”字的上边增加了一个“竹字头”,产生了新字“箕”。这个新字“其”表音,“竹字头”表义。“其”跟“箕”也叫古今字。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样的做法,以“其”为声旁,增加不同的形旁,产生了“淇”、“琪”等新字。
序号3:“莫”,甲骨文像太阳掉落在草丛(或树林)中,意思是指太阳落山的时候,也就是指日暮时分,很有画面感,这是“莫”字的本义。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莫”字的本义淡化,借用去表其他意义。为了表达“傍晚”这个意义,就在“莫”字的下边增加了一个“日”,产生了新字“暮”。这个新字“莫”表音,“日”表义。“莫”与“暮”也叫古今字。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样的做法,以“莫”为声旁,增加不同的形旁,产生了“幕”、“漠”等新字。
序号4:“北”,甲骨文像两个人背靠背站着,表示“背”的意思。随着社会的发展,“北”字的本义淡化,借用去表方位的“北方”。为了表达“背”这个意义,在“北”字的下边增加了一个“月”(“肉”做偏旁也简化为“月”),产生了新字“背”,这个新字“北”表音,“月”表义。“北”与“背”也叫古今字。
序号5:“永”,甲骨文像一个人在河水中游泳,所以“永”字的本义表示“游泳”。同样,随着社会的发展,“永”字的本义淡化,表示其他意义。为了表达“游泳”这个意义,就在“永”字的左边增加了“三点水”,产生了新字“泳”。这个新字“永”表音,“三点水”表义。为了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同样的做法,以“永”为声旁,增加不同的形旁,产生了“咏”、“栐”等新字。“永”与“泳”也叫古今字。
序号6:“要”、甲骨文中间部分指人的躯干,两边指双手,合在一起表示双手叉在人的“腰部”,本义为“腰部”。随着社会的发展,“要”字的本义淡化。为了表达“人的腰部”这个意义,在“要”字的左边增加了“月”(“肉”做偏旁也简化为“月”),产生了新字“腰”。这个新字“要”表音,“月”表义。同样增加不同的形旁,产生了“䁏”、“喓”等新字。“要”与“腰”也叫古今字。
汉字“繁衍”现象的另一种情况,是将“母”字作为形旁,增加不同声旁,产生新字 ,如下图的“水”、“手”、“言”、“足”:
下面我简单谈谈这几个字。
序号1:“水”的甲骨文就像流水的形状,非常直观,属于典型的象形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水”作为形旁(表示跟水相关),增加不同的声旁,形成新的字音,新的字形,表达新的字义,以此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如“江”、“沙”、“汗”等字。
序号2:“手”的甲骨文就像一只胳膊,张开手掌的形状,属于典型的象形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手”作为形旁(表示跟手相关),增加不同的声旁,形成新的字音,新的字形,表达新的字义,以此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如“打”、“扯”、“抓”等字。
序号3:“言”的甲骨文是在“舌”(口中伸出的舌头)字上,增加一横。随着社会的发展,将“言”作为形旁(表示跟嘴相关),增加不同的声旁,形成新的字音,新的字形,表达新的字义,以此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如“说”、“语”、“讥”等字。
序号4:“足”的甲骨文就像是脚的形状,有小腿,有脚背、脚趾,非常直观,属于典型的象形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将“足”作为形旁(表示跟腿脚相关),增加不同的声旁,形成的新字音,新的字形,表达新的字义,以此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如“跑”、“跃”、“跌”等字。
04 汉字的“生病”
汉字产生后,基本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有些汉字由于笔画繁多,书写不变,不利于人们学习和使用,就如一个人生病了,需要进行治疗。对于这些“生病”的汉字,就得对症下药,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简化和改良,成为现代常用字。
如“猫”、“迹”、“灯”、“惊”、“护”、“尘”、“灭”、“云”、“礼”。
汉字的简化有以下几种情况:
1.将较复杂的形旁简化,如“猫”和“迹”。
2.将复杂的声旁简化,如“灯”。
3.将复杂的形旁、声旁都换成笔画少的,如“惊”、“护”。
4.用笔画少的会意字代替笔画复杂的会意字,如“尘”。
5.以部分代表全体,如“灭”。
6.借用已有的古字,如“云”、“礼”。
05 汉字的“长生不老”
一部分汉字,从产生到现在,历经5000多年的时光,字义稳定,字形演变足迹可寻,字音演变也脉络清晰,字形和字义几乎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这就是我这里所说的汉字的“长生不老”。
如“旦”、“羊”、“牛”、“水”、“手”、“果”“上”、“下”、“中”。
我也简单谈谈这几个字。
1.“旦”,属于象形字。甲骨文就是一幅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简笔画,表示“太阳升起”,也指“早晨”。直到现在,“旦”字的字形和字义几乎没发生变化。
2.“羊”和“牛”,属于象形字。甲骨文简直就是羊头和牛头的简笔画,指“牛”和“羊”。直到现在,“羊”字和“牛”字的字形、字义也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3. “水”,属于象形字,也是水的简笔画,直观表示水的意思。直到现在, “水”字的字形、字义也没有多大变化。
4.“手”,属于象形字。甲骨文就像一只胳膊,张开手掌的形状,表示手的意思。一直到现在,“手”的字形、字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5.“果”,属于指事字。甲骨文表示一棵树上结的果实,表示“果实”的意思。最开始是三个“果子”,后来简化为一个“果子”在树上,这就是“果”字的雏形。一直到现在,“果”字的字形、字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6.“上”和“下”,属于指事字。甲骨文表示在地面(或其他参照物)的上面或下面增加一个指示符号,表示方位的“上”和“下”。一直到现在,“上”和“下”的字形、字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7. “中”字,属于指事字。甲骨文在一杆旗帜中间作出一个特别突出的标识,指的是“旗帜中间这个部位”,表示方位的“中”。一直到现在,“中”字的字形、字义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06 汉字的“消亡”
汉字产生后,由于书写习惯以及使用习惯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异体字。所谓异体字,就是指不同的字形,读同一个读音、表同样的意义,在一定时间内同样的使用,没有任何区别。由于异体字的存在,增加了学习的难度,不利于交流和使用,就有必要在几个异体字中仅保留被大部分人接受的那个写法,使之成为现代常用字。没有保留的字,就相当于“死了”。
如“野”、“岳”、“杯”、“蚓”、“视”、“和”、“群”、“春”、“丐”,前一个字是保留的,后一个字是不通行的。
异体字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会意字和形声字成为一组异体字,保留笔画简单的那个。如“野”、“岳”。
2.同为形声字的异体字,声符相同而形符不同(形符意义要相通),保留笔画简单的那个。如“杯”。
3.同为形声字的异体字,形符相同而声符不同(声符读音相同或相近),保留简单易写那个。如“蚓”。
4.形符和声符都不同的一组异体字,保留笔画简单易写那个。如“视”。
5.由字的部件的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异体字,保留常见的那个。如“和”、“群”。
6.由字的部件楷化形成的一组异体字,保留简单易记那个。如“春”、“丐”。
(本期内容结束,谢谢关注!敬请继续关注6月2日发布的的《汉字形体演变》)
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汉字探源”
本期作者:祝华斌
图文采集:祝华斌
编辑排版:祝华斌
校对审核:祝华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