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学老少皆宜的广场舞(广场舞也很惊艳)

简单易学老少皆宜的广场舞(广场舞也很惊艳)(1)

获得一等奖的《舞动彝乡》

4月26日,四川省第二届百姓广场舞大赛在三台县落下帷幕,由攀枝花市文化馆选送的《舞动彝乡》、威远县文化馆选送的《梦幻羌寨》两件作品获得了本次比赛的一等奖。广元市文化馆选送的《家住川北广元城》和自贡市文化馆选送的《大妈爱跳广场舞》等8件作品则分别获得了二、三等奖。此外,《舞动彝乡》《梦幻羌寨》和巴中市文化馆选送的《翻山铰子》分别获得大赛最佳人气奖、最佳服装奖和最佳编舞奖3个特别奖项。

33支来自全省各地的参赛队中,有坐了3天车来参赛的彝族姑娘,也有第一次编舞就获奖的90后小伙。而记者发现,广场舞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跳得热闹。

□四川日报记者 李思忆

参赛作品“最炫民族风”

原生态广场舞惊艳赛场

“原来彝族人平常是这样跳舞的啊……”在4月26日的最后一场比赛接近尾声时,由攀枝花市文化馆选送的参赛作品——《舞动彝乡》一上台,立马掀起了现场的高潮。

该舞编导是会理县文化馆的文化专干杨野。他告诉记者,《舞动彝乡》的全部舞者都来自攀枝花市米易县麻陇彝族乡云盘村,年龄最小的才10多岁,最大的已年过50岁。“彝族人能歌善舞、纯朴自然,这支舞蹈前后也就排练了10多天。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登上大舞台,完全没有表演经验,但却能带给观众原生态的文化感受。”初次走出大山参加全省性比赛的95后彝族姑娘拉马次妮得知舞蹈获得了一等奖后,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从家乡到三台来比赛,路上坐了3天车,还有不少人晕车,第一次上台,没想到能获得第一名。”

无独有偶,本次比赛中由甘孜州文化馆选送的《太阳部落圆圈舞》和《真达锅庄》也出乎意料地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两支舞蹈都由甘孜州石渠县的民间艺术团——太阳部落艺术团,和当地20多位农牧民一同编排、表演。作为编导,藏族姑娘丹珍拉姆谦虚地对记者说:“这就是我们平时在村里天天都会跳的舞蹈,逢节庆时还会上百人围在一起跳锅庄,我们并没有刻意表演,只是把家里最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展现在大家面前。”

参赛队伍风格各异

广场舞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不仅参赛的广场舞作品精彩纷呈,由各地广场舞爱好者组成的参赛队伍也风格各异。《欢天喜地》是成都的抚琴艺术团带来的广场舞作品,42名舞者的平均年龄已60岁。领队王捷告诉记者,这支舞蹈是自己3年前创作的,也是艺术团成员平时最喜爱的广场舞之一。“我们的成员由退休教师和企事业单位职工组成,虽然大家都不是专业舞者,但的确是用专业的精神来面对这场比赛。”与之类似,由成都市文化馆选送的舞蹈《快乐广场》的表演者也是一群爱好舞蹈的中老年人,领队卫升介绍,“这支舞蹈从编排到演出,从舞美到服装皆由队员自己完成。”

在大多数人心里,广场舞可能只是中老年人的“专利”,而威远县文化馆选送的广场舞《梦幻羌寨》却打破了这一“传统”。该县文化馆副馆长许永凤告诉记者,这支参赛队伍的平均年龄仅25岁,最小的参赛选手才18岁。

“他们都是我们县的学生、老师和家庭妇女,每周她们都要在广场上跳几次,是当地一支有活力的广场舞队。”更令人意外的是,这支获奖舞蹈的编导竟是一位刚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不久的90后小伙子。作为编导,26岁的张亚龄看起来稚气未脱,获奖后,他有点害羞地对记者说:“没想到我的第一个广场舞作品居然就得奖了,回家后争取再把这支舞蹈改编出一个‘简易版’,在县里的广场上好好推广一下,以后县里的‘妇女之友’估计就非我莫属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