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时代机炮(火枪与资本主义)

你好,欢迎来到一周一本书。今天继续聊《技术与文明》这本书。

石器时代机炮(火枪与资本主义)(1)

昨天我们说了,古代中国建立科层制的大一统帝国,依赖的关键军事技术是弩。其实在西方,也有一个军事技术起到相似的效果,那就是火枪,它促进近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发展。

在中世纪,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和手铳传到了欧洲,欧洲人随后发明了火绳枪。

早期的火绳枪性能很差,射程近、精度差;同时火药配方并不科学,容易堵塞炸膛,容易受潮变质。而且操作复杂,发射速度慢,实战效果并不理想。与长弓的相比,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但火枪最终还是取代了长弓。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火枪与弩一样,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它对身体力量的依赖程度比长弓小。长弓手需要长期的训练,还要有充足的食物来保障体能。但火枪手身体的依赖不大,训练难度小,需要投入的成本更低,各国政府可以把大规模的平民动员起来,集结成庞大的、有战斗力的现代军队。

15世纪的欧洲王国普遍实行封建制,国王分封领地给贵族,贵族认国王为领主;贵族分封领地给骑士,骑士认贵族为领主。一旦国王或贵族有难,被分封者要统领军队,替领主出征。服役的正常时间是每年40天,超过之后,国王就得弥补他们的损失。

当时,欧洲战场上最强大的军队,是重骑兵。重骑兵主要由封建贵族骑士组成,而且重骑兵的成本与风险太高。一个重骑兵需要配备三匹常备马,全身上下的铠甲和长枪花费也非常高,绝不可能大规模普及装备。由于国王对重骑兵的过分倚重,所以贵族和骑士的话语权过高,对王权造成很大的威胁。

石器时代机炮(火枪与资本主义)(2)

而火枪技术的运用,为国王扩大兵源、组建以平民为主的常备步兵创造了可能。

这就导致了一系列的反应。

一是,军队作战和训练方式发生了改变,为了能够获得更加密集的火力输出,发展出了轮番射击的线列步兵战术,就是一排射击之后开始装弹,另一排迅速射击。这样军事训练就变得简单了,只要士兵能够按照指挥员口令,像走正步一样,完成射击动作就可以;二是,火枪的出现,使参战人数大大增加,战争的伤亡规模和惨烈程度大幅提升;三是,由于训练标准低,对兵源的要求也低,使国家的动员体制发生根本变化:由以前的国王动员贵族,贵族再动员骑士的机制,变成政府直接动员和征召平民;四是,国家开始建立以火枪手为主力的常备军,让国家逐渐摆脱了对骑士阶级的依赖,并开始把统治基础直接建立在平民之上,国家对人口和财政的管理越来越现代化。从此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统治者要想建立常备军,就必须有足够的军费。欧洲的国王无法向中国皇帝那样随便收税,贵族们是不会同意的,那怎么办?刚好那个时代也是地理大发现和工商业大发展的年代,手中有钱的工商业者也想提高一下社会地位。这样国王和工商业者一拍即合,工商业新贵通过贷款等各种手段给国王资金支持,国王以庇护他们的安全、提供公正的法律和竞争的环境等条件进行交换。

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就此成为一股新的政治力量,他们开始在议会中获得席位,不断争取更好的法律环境,扫清产业发展的障碍。

资产阶级势力的不断壮大,成为欧洲立宪革命的基础,从尼德兰革命到英国光荣革命,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推动了欧洲政治制度的变革。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和自由,政治权益的扩大,又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创造了可能。

从弓弩到火枪,人类进入了热兵器时代,西方国家开始向外殖民。但除了美州外,其他地区对火枪并不陌生,所以西方的优势并不明显。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西方火枪技术迅速进化迭代,从火绳枪到燧发枪,从滑膛枪到线膛枪,从前膛枪到后膛枪。西方的军事优势越来越明显,但还没有很夸张。当机枪出现后,实力格局彻底改变。

1884年,英国人马克沁发明了马克沁机枪,射速可达每分钟550—600发,是当时最高效的杀戮武器,根本性地改变战争的形态。

欧洲人迅速把机枪投入殖民地的征服和杀戮中。他们不把殖民地的人当人,不仅没有任何负罪感,还在炫耀他们的“人种优越性”。

但在当时的欧洲军队,普遍对机枪并不欢迎,除了德国,特别是军官阶层,他们还保留贵族传统,思维保守,对这种新武器不够信任,认为只有勇气和士气才是取胜的根本,使用机枪是不道德的。

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一个月,法国就伤亡32.9万人。在1916年7月的索姆河战役中,英军居然还用密集阵型对德军发动冲击,遭到机枪大量杀伤,一天之内就损失了57000人。整个索姆河战役,英法联军伤亡79.4万人,德军则损失53.8万人,合计133.2万人。战争的代价巨大,英法联军的控制线只推进了5—12公里。

然而,高级贵族指挥官并不当回事,对于他们来说,死的不是人,只是数字。他们不断地向前线派出大量的士兵,发动最大规模的战争。前线士兵开始兵变,国内开始反抗,人们开始思考精英阶层是否有资格指引国家的前进,贵族社会是否还有保留的必要。

石器时代机炮(火枪与资本主义)(3)

战后,英国、俄国、德国走上了三条不同的道路。

英国实施政治改革,放弃殖民地,扩大选举权,成为二十世纪西方民主制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俄国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德国,帝国解体,《凡尔赛和约》让德国人心怀不满,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今天就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聊这本《技术与文明》。你可以把这本书分享给你的朋友,明天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