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普遍现象:现代社会经常提到的

现代社会我们经常提到“科学”这个词,可究竟什么才是科学?笔者做了以下归纳和总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现代社会普遍现象:现代社会经常提到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现代社会普遍现象:现代社会经常提到的

现代社会普遍现象:现代社会经常提到的

现代社会我们经常提到“科学”这个词,可究竟什么才是科学?笔者做了以下归纳和总结。

从修辞的角度上看,中文的“科学”有以下几种含义。

(1)科举之学。

(2)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3)特指自然科学。

(4)合乎科学的,合理的。

科学包含自然、社会、思维等领域,如物理学、生物学和社会学。它涵盖以上三方面含义。

(1)观察:致力于揭示自然真相,而对自然做理由充分地观察或研究(包括思想实验),通常指可通过必要的方法进行的,或能通过科学方法——一套用以评价经验知识的程序而进行的方法。

(2)假设:通过这样的过程假定组织体系知识的系统性。

(3)检证:借此验证研究目标的可信度与效度。

科学知识指覆盖一般真理或普遍规律的运作的知识或知识体系,尤其指通过科学方法获得或验证过的。科学知识极度依赖逻辑推理。

从中国唐代到近代以前,“科学”作为“科举之学”的略语,虽在汉语典籍中偶有出现,但大多指“科举之学”。最早使用“科学”一词之人似可溯及唐代末期的罗衮。

在中国,教科书上一般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或称为理科)和社会科学(或称为文科)。而诸如心理学、哲学(有别于科学)在中国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概念被认为存在划分不清、界限模糊的情况。因而“科学”一词常被模糊地使用。工程学科称为工科,理科和工科合称理工科,而文科和理科又合称文理科。

从准确、可验证性并能达到普遍公认的角度讲,“科学”一词指自然科学。广义的科学又包含了科技及社会学。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78年),“科学”被解释为: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是合乎科学(精神、方法等)的。

再者,“科学”一词本身并不神圣,自古以来,中国就没有“科学”一词,中国古代只有“格物致知”之类的词汇近似于“科学”。“科学”一词是近代西方文艺复兴后,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后才创造的新词汇,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最后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科学有以下五层含义:

(1)关于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的系统化的知识。

(2)一种工具。

(3)一种思想体系。

(4)一种社会建制。

(5)一种思维体系。

虽然有关“科学”的定义很详细,但我们发现我们还是无法判断什么才是科学的?什么才是真理?什么是伪科学?就像占星学、语言学,存在悖论的这些学科到底算不算科学,人们是否需要花时间在这些事物上面?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和哲学家很长时间,到现在也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为了指导科学在发展中少走弯路,为了让科学研究不被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很多哲学家对什么才是科学给出了多种见解,而波普尔的科技哲学思想也围绕着这个问题而展开。

一、能被实证的就是科学的

奥古斯特·孔德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创始人。1798年1月孔德出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其在著作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整个19世纪,值得一提的法国社会学家屈指可数,但作为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社会学之父奥古斯特·孔德却当之无愧。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位大哲学家极力推崇培根的归纳法,他认为归纳法是人类得到知识和发展科学的唯一途径。通过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我们才有了如此丰富的科学体系。而验证科学的方法,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证”指的就是用实际操作去验证。

实证主义又称实证论,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通过观察或感觉经验,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

孔德指出,人类必须经由学习过程,从不同的情境中获得知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感觉、推理或体认经验,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推论还未曾经验过的知识。超越经验或不是通过经验可以观察到的知识,不是真的知识。

二、有用的就是科学的

有用即真理”是美国哲学家、实用主义真正奠基人威廉·詹姆斯的一句名言,对于是不是科学的看法,这位哲学大师给出的解释很直接,也很主观,也就是有用的就是科学的,没有用的就是伪科学的。但詹姆斯对于真理的判断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标准:认识论标准与价值论标准。其中,认识论标准就是“真假标准”,价值论标准就是“对错标准”。对于同一个问题,从两个标准上看往往会有不同的答案。

对于人类主体来说,世界上任何事物可分为两种:事实范畴和价值范畴。人类两种基本的认识是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即人类的所有认识是由这两种基本认识及其复合形式所组成。

三、科学还是不科学?

这里引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点,他认为科学与非科学只是语言学上的一种定义,对于产生“科学”与“伪科学”的分歧是语言定义不明确造成的,而语言学派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和构想就是改用一种真正科学的语言来消除这些语言上的歧义,减少哲学领域不必要的困扰和争执,从而优化科学思维方式。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种构想也以失败而告终。

四、“可以被证伪的才是科学的”

“可以被证伪的才是科学的”这句话听起来很拗口,也比较抽象,但这里面却包含了波普尔思想最核心的内容。在科学哲学的领域,与其他哲学流派相比,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有了更高的操作性,因为波普尔用精确的概率论的数学方法来测算一个科学理论的可证伪度。

在波普尔的理论中,有可能被“证伪”的知识才是科学的,而始终无法“证伪”的知识反而是伪科学的。当然,这里也并不是说波普尔的学说一定比其他几家之言更有说服力。因为在哲学的领域,我们探讨的不是问题的对与错,而是探讨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希望读者能在波普尔的思想中看到一个新的世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