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告诉我们什么(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也许是人到中年,更看清了很多的人和事,不再那么热衷于主动张罗、热衷于找朋友倾述交流、热衷于好客逞能、热衷于嗮自己、热衷于表现自己,沉静、内敛、孤独似乎成了后半辈子的标签。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告诉我们什么(赠人玫瑰手留余香)(1)

很多陈年的心结缓缓放宽,很多亲密的关系渐渐变淡,很多熟悉的人慢慢走散,与日俱增的是终日以手机为伴,头条、抖音、西瓜视频、微信等短视频新媒体成为了每日的必逛必看。

近期和十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偶遇,畅谈了许多,也刷到了一些关于分享的话题,触动很大,忍不住拿起久违的笔,我也谈谈分享到底是什么东西,人为什要分享,分享究竟会带来什么意义和价值?

分享其实古来已有之,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杂课·牙税》“与该房分享其利”;清·李伯元著小说《官场现形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印度古谚“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唐·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都看到了分享的身影,意思是与他人分着享受、使用和行使。

分享其实可以简单理解为共享感受、物质和智慧等,是人潜藏的一种内在的欲望和本能,是人的一种天性,就是人人都具有分享欲,只不过每个人的分享欲程度不同罢了。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告诉我们什么(赠人玫瑰手留余香)(2)

人是群居的动物,大自然的生物其实也是如此,通过彼此的协作来来完成单独个体所无法完成的任务,也为了更好的克服困难,为了生存和发展。所以分享既是本能是天性,更是选择和需要,它天生就带有一种利己性、利他性和有益性的特点。

分享能够让分享者获得快乐,彰显分享者的存在感和价值,获得成就感。九型人格有助人型之说,这对于助人型人格特征的人尤其如此,通过分享,通过帮助他人,能让助人型人格特质的人获得价值感、存在感和成就感。愿意分享的人,因为有更多的人知道你,了解你,因此而喜欢你,分享者往往能够与他人及外界创造和谐的关系,这种和谐关系反过来会使分享者感受到并获得独特的喜悦和幸福,激励着分享者保持和加大分享的这种特质和行为。

分享的的确确能够影响他人,帮助他人,如果对方缺乏物资,你分享的物资或许会让他吃上一顿饱餐,或解决一次口渴,或有衣暖身蔽体。如果对方缺乏精神层面的东西,你分享的思想、智慧会让他走出迷茫、调整心态,抚慰他受伤的心,让他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分享更能让分享者促进自我的完善和进步。因为有分享,分享者必须有思考、有体验、有感悟、有总结,这客观的促进了分享者思维习惯的形成和能力的自我提升。分享后的东西也一定会有反馈,得到的反馈越多,对分享者本人的促进也会越大。通过反馈,分享者会反思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吸收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包括批评和指正,这样更益于分享者调整完善自身及自已原本的对人对物的看法,对社会作出更多更具有实际意义更有社会价值的行为。

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短视频和自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出来,极大的激发了众多的创作者加入到创作和分享大军中来,你不能否认,无论你主不主动,不管你是否排斥,也不管你是否接受,你都在经意不经意间被这些信息所包围,被娱乐、被感动、被激发、被影响、被提升.....你也自然不自然的成为分享者中的一员。.

曾经有这样一句老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我们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分享,让我们可以更加便利的获取到知识和信息,分享,极大了促进了社会的知识生产和文化繁荣。正是得益于分享的巨大价值,共享经济已成为社会经济的风口,分享行为已成为社会公民的常态。

分享无疑也是一种美德,需要真诚,需要奉献和付出,需要投入情感,需要具备利他的胸怀,也需要实实在在的能力。分享是心与心的交换;分享,是情与情的传递;分享,让世界多了更多的情更多的爱。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告诉我们什么(赠人玫瑰手留余香)(3)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分享知识,分享技能,分享经验,分享情感,分享这个美好的世界吧……

头条号,“岛哥爱分享”向你报到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