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cmHG怎么读(商榷尴尬)
“尴尬”究竟读jiānjiè还是gāngà?近来网络上纷纷关注台湾地区教育部门网络词典里“尴尬”有jiānjiè的又读,吃瓜群众群起表示惊诧“尴尬”读为jiānjiè,并非台湾教育部门异想天开的新近作为,这个读音早在二十世纪初叶即见于词典收录笔者手边有商务印书馆重印的1957年版《国语辞典》,其影印底本即是1937年由语言学家黎锦熙、钱玄同主编同名辞书,是为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其中“尴尬”已收入jiānjiè和gāngà两读,完全同义目前台湾教育部门的网络词典的内容也正是由《国语辞典》扩充而来,因此jiānjiè的读音是传承有自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单位cmHG怎么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单位cmHG怎么读
“尴尬”究竟读jiānjiè还是gāngà?近来网络上纷纷关注台湾地区教育部门网络词典里“尴尬”有jiānjiè的又读,吃瓜群众群起表示惊诧。“尴尬”读为jiānjiè,并非台湾教育部门异想天开的新近作为,这个读音早在二十世纪初叶即见于词典收录。笔者手边有商务印书馆重印的1957年版《国语辞典》,其影印底本即是1937年由语言学家黎锦熙、钱玄同主编同名辞书,是为我国第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其中“尴尬”已收入jiānjiè和gāngà两读,完全同义。目前台湾教育部门的网络词典的内容也正是由《国语辞典》扩充而来,因此jiānjiè的读音是传承有自的。
关于这种不同读音形成的原因,顷有郑子宁先生撰文解释,其中已提到汉语的历史音变和方言的借用这两大因素。惜乎郑文的表述也欠精准,于是笔者不揣谫陋,谨作补苴。
Jiānjiè和gāngà的读音都是从中古汉语读音发展而来的规则读法,都是来自于所谓的“见系开口二等字”,只是在不同地域方言中变化的方向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差异。“见系开口二等字”指的是像“家、下、间、颜、学、更”这一批喉牙声母字,东南方言区这批字常常是读为不腭化的g/k/h一类声母,而在北方方言中一般都会腭化为j/q/x之类。“尴”( “尲”)和“尬”的中古音正好属于见系二等的范围,于是乎便造成读音不同。
但不是所有的二等字都会导致腭化。这是郑文中没有向读者解释清楚的地方,郑文提到中古二等字有-r-介音,后来在北方官话中慢慢变化为-i-,最终使得g/k/h一类声母腭化成为了j/q/x。此处不甚准确在于中古时期二等韵母的介音,目前的古音学术界都不会直接处理为-r-,一般会认为-r-反映的上古时期的语音面貌,如郑张尚芳、潘悟云等学者都使用-ɣ-/-ɯ-一类偏央后的音做中古二等韵的介音,因此二等字有二元性,既可以使喉牙音腭化(-ɯ-> -i-),也可以舌齿音合口化(-ɯ->-u-),比如现代普通话“窗、双、撞”,其中的-u-介音,也是由二等韵母的介音产生的。
读者一般不需深究音理,只需记得Jiānjiè和gāngà是调皮的中古“见系开口二等字”便可以了。“见系开口二等字”在南方方言多保留喉牙本读,在北方方言多腭化为j/q/x。基于此地理差别,很多看法都认为现在普通话的“尴尬”读gāngà是受南方方言,特别是吴语的影响。例如新《现代汉语词典》审音主委王洪君老师就曾在其著作中主张“尴尬”gāngà是从吴语借入到北方话中去的。“尬”读gà,既没有二等韵的介音,又丢失了韵尾,这是很典型的吴语的语音特征。但是这并不能证明gāngà才是“尴尬”的正音。
首先,“尴尬”并不是吴语特有的词汇,《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收录的闽语福州话或赣语黎川话都有“尴尬”词条,而且读音与吴语有显著不同。从这方面来看,我们不能排除北方方言中一直都保留有Jiānjiè这个词的读法,关于这个说法我们还有文献上的旁证。郑子宁先生已经梳理了“尴尬”的字形本来应该是“尲尬”(郑文中认为“尲尬”是联绵词,但《说文解字》仅收了“尬”字,却失收“尲”字,未知所据何本。《说文》尢部中明确收了“尲”字,段玉裁还据《广韵》的引文对《说文》“尲”的词条进行了补正……这就有点尴尬了),十九世纪初叶由传教士马礼逊编的《华英字典》中分别收录了“尴”“尬”两字,虽然其释文是抄录了古书,与今义有出入,但其注音明确显示两字的声母是类似于英语ch之类的读音,那显然是说明在官话当中,这个词是应当读Jiānjiè的。
此外“尴尬”一词的字形虽然写如今所见,但由于口头色彩浓厚,往往会写作其他字形。郑子宁先生说“尴尬”早期罕见于文献,直到元代才开始在俗文献上出现,实际在《朱子语类》里已记载朱熹常用“半间不界”、“半间半界”这样的说法,这个用法,已见于许多辞书,而“间界”都注为Jiānjiè。其实“间”“界”就是“尴”“尬”。明代小说《醋葫芦》第三回上说:“只因早年没有父亲教训,交结了半尴不尬的一班损友”,即为佐证。
综上所述,Jiānjiè的读法符合北方话语音变化的规律,但gāngà是如何取得今天的优势地位的,仍缺少明确的历史证据加以定论。一个简单的解释,恐怕是和民国时审定国音的那帮语言学大佬们多为南方出身有关。像《国语辞典》的字母表里,还有好几个字母注明“苏音”,可见吴语的势力从一开始就侵入到国语的审音标准里去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