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杜甫写景的方法(杜甫在船上睡不着)
大诗人陶渊明(一说为“顾恺之”)有一首简单却不乏意蕴的《四时》诗,只有四句,歌咏春、夏、秋、冬四时的美景,诗曰: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
这首诗,很有特点,每句都是一幅单独的景色,两联之间用骈偶句,初看似乎并无关联,却又有一种独特的和谐美感,春天讲春水、夏天写奇云、秋天歌月色、冬日颂秀岭,每一种都是四季中最值得欣赏的景色,而且也是我们常见的事物,很有画面感。
陶渊明这种手法,后来继承的人很多,但是写得最好的,还是诗圣杜甫,以这种手法写景物成为千古名句最多的,几乎也是杜甫了,例如,我们非常熟悉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韵味十足,让人一读印象深刻。
下面这首《漫成一绝》,也是用这种手法写成的,这首诗据考证,是他漫游巴蜀时期所写下的,这天晚上,杜甫泊船江边,因为睡不着,所以出来欣赏月色,看到绝佳的风物,于是漫成一绝,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夜景,意境开阔,语言活泼生动,只有二十八字,但字字珠玑,宛然一幅优美的中国画。
漫成一绝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首句点明月色,但杜甫却不直接写天上的月亮,反而着笔于水中月亮的倒影,“江月去人只数尺”,试想,水中月影离人很近,至少可以说明两点,第一,月亮十分明亮皎洁,因而倒影又亮又大,第二,水面平静澄澈,犹如一面镜子,这样的景色,已经是一幅美景了。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有名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宁静而又优美。
第二句“风灯照夜欲三更”,忽然,一阵清风吹来,舟中桅杆上挂着的那盏灯,在微风中闪烁着灯影,柔和而又静谧,这风一定不大,否则江面不能倒映的月亮如此清晰,也一定有一点点,不然灯景不能如此柔美。杜甫欣赏这景色,已然到了三更时分,时间很长,月色很美,诗人不眠,这就非常有意境了。杜甫此时的情绪如何呢?是一贯忧郁地皱着眉头,还是面露微笑的点着头?三四句中,可见一些端倪。
第三句“沙头宿鹭联拳静”,诗人的眼光,从水中月、桅上灯,一直延伸到了岸边的景色,写三五成群的白鹭蜷缩着身子,在沙滩上睡着了,因为月色很亮,所以诗人甚至可以看到白鹭的眼睛,宁静而又美好,一切都是静态的美。
在静态的美中,突然又闯进来一个“不速之客”,“船尾跳鱼拨剌鸣”,几尾顽皮的鱼儿,在船尾处“拨剌”一声跳出了水面,静静的夜色中,显得分外明显。这无疑是以动衬静的手法,写鱼儿跃出水面,更衬托了夜色的静谧和优美,这种陪衬手法,更带给人深刻的印象。一静一动,相辅相成,写得逼真、亲切而又传神,足见杜甫的笔力之妙。
读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杜甫一定是面带微笑的,虽然当时杜甫四处奔走,但他对生活又是这样热爱,一草一木,都能让他感受到人生的美好,这是诗人对自然热爱的情感,与诗人忧国忧民的精神,也有相通之处。
杜甫这四句诗,分别写月、灯、鸟、鱼,正是采用了《四时》的手法,但是四种景色之间,又组成了和谐的意境,浑然一体,潇洒自如,无疑是佳作。杜甫这种手法,是适合模仿学习的,但是,想要如杜甫这样天然工巧,却又需要极高的诗才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