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与公知辩论(金灿荣谈公知)

金灿荣简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人们亲切地称其为“政委灿荣”。

金灿荣与公知辩论(金灿荣谈公知)(1)

百科“公知”:从字面可认为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缩略词,精确定义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是进言社会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是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而在中国社会的实践中,“公知”一词更是对那些貌似公正博学,实则摇摆不定,自视甚高,以天下评判为己任,视政府和百姓问题多多,自认担当启蒙责任,诲人不倦的一群文化人。尤其在微博等网络环境中,第三方提到“公知”多含有讥讽的意思。

金灿荣与公知辩论(金灿荣谈公知)(2)

金灿荣:“公知”是整个生态里面的一环,本质上“公知”也是被豢养的一群人,其背后有强大的资本界。他们把刻薄当成了深刻,把否定批评当作了独立见解,非常专断,容不得任何对他们的反批评,任何人批评他、质疑他,就被叫做“极左”。

其实“公知”这个群体是一个特殊生态的产物,它是过去40年改革开放当中的一个副产品,他们往往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受到良好教育,实际上他们思考能力是很有限的。然后改革之初见到了西方,然后就崇拜,就跪下来了,跪下来就站不起来了,也就是他那一瞬间的震撼就成了决定他的终身,这些人有点才气。其实在改革进程当中获益也非常多,但是他没有感恩之心

金灿荣与公知辩论(金灿荣谈公知)(3)

“公知”是复杂生态的一个部份,仅仅批评他们是没有用的,它是牵涉到更复杂的一个社会工程,但是从这几天咱们国家对美国的舆情态度变化,我觉得我们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国家意志,是要对这种现象进行斗争的,另外观察舆情的朋友也知道,“公知”实际上已经式微了,他的影响力往下走了,尤其是最近这些舆情爆发以后,我觉得至少年轻人没有跟着“公知”走,年轻人比较阳光。

“公知”实际上人格有缺陷的,心理非常扭曲,他永远盯着黑暗,明明上帝给你一双眼睛,又看黑又看白,结果他永远盯着黑,在他们眼里熊猫不是黑白相间的,很可爱的,熊猫是黑的,上帝给他赐予的能力,他用了一半,而且是很阴暗的一半,我觉得他们的好日子结束了。因为非常清楚,在最近这一段的舆情里面,年轻人不跟他们走,这点太重要了,而“公知”总体年纪偏大,而二、三十岁这批孩子们,他很阳光,心理相对比较健康,对西方比较了解,没有那种跪拜感、崇拜感,能力还很强。所以跟年轻人站在一边代表希望,我觉得“公知”已经没有希望了。

金灿荣与公知辩论(金灿荣谈公知)(4)

我个人对中国是挺有信心的,对中美博弈我也信心满满,我觉得“公知”现象可能就是历史上一个片段,现在“公知”的存在对我们国家跟美国进行舆论和法律斗争不太有利,因为他们经常给美国人递刀子,帮倒忙,所以对我们现在有一些影响,但是从长历史来讲,我觉得“公知”现象正在趋于衰败,在不远的将来,年轻人谈起“公知”群体,可能就是当做一个笑料,当作一个取笑的对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