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古镇文旅创新(浙江缙云赓续黄帝文脉)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恰逢重阳,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正式拉开帷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浙江古镇文旅创新?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浙江古镇文旅创新(浙江缙云赓续黄帝文脉)

浙江古镇文旅创新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赫赫始祖,吾华肇造。恰逢重阳,壬寅(2022)年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正式拉开帷幕。

缙云,建于公元696年,素有“黄帝缙云,人间仙都”之美誉,同时也是全国唯一以轩辕黄帝名号命名的县。早在东晋,当地百姓就有祭拜轩辕黄帝的习俗。经过千年时光,如今仙都黄帝祭典有了更加特殊的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

高度重视,赓续黄帝文脉

长号鸣天、击鼓撞钟、敬上高香、敬献花篮、敬献美酒……10月4日上午,在仙都黄帝祠宇,庄严而壮阔的颂歌穿透山林,寄托着中国人慎终追远,对轩辕黄帝的崇敬之情。

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千百年来,谢灵运、李白、白居易、沈括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他们祭拜人文始祖、赞颂轩辕黄帝的词赋和诗文,并在仙都黄帝祠宇周边留下120多处摩崖石刻。”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叶菁表示,这充分证明了缙云黄帝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深远影响。继1997年缙云首次在仙都金龙洞发现“金龙玉简”之后,今年,缙云再次发现了“金龙”一枚,再次印证了历史文献记载,证实了仙都黄帝祭典的悠久历史。

在缙云,黄帝文化不仅得到传承,影响面更是不断扩大。缙云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始于东晋年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清末,黄帝祠宇毁于战火,但到黄帝祠宇旧址拜祭的百姓仍络绎不绝。直到1998年,缙云重建了盛唐风貌的黄帝祠宇并恢复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恢复祭典以来,每年清明、重阳分别举行民祭和公祭轩辕黄帝活动。2011年,“缙云轩辕祭典”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4年,成为浙江省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保留的节庆项目。2021年7月,经全国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领导小组批复,同意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主办单位变更为浙江省人民政府,一年一届。

今年9月,缙云出台《中共缙云县委关于实施“传承和弘扬黄帝文化”八项工程的决定》,指出今后缙云将实施黄帝文化基因解码工程、黄帝文化精品工程、黄帝文化浸润工程、黄帝文化展示工程、黄帝文化传播工程、黄帝文化转化工程、黄帝文化数智工程以及黄帝文化筑基工程等八项工程,进一步激活黄帝文化发展氛围,努力把黄帝文化打造成极具辨识度的浙江文化标识。

盛会空前,让世界看见缙云

举办祭典的意义何在,仅仅是为祭祀黄帝?其实不尽然。举办祭典、拜谒黄帝,不仅是一种尊祖情感的表达,更为重要的是以古喻今,解码黄帝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上主动跨越,以文化这个关键变量赋能地方发展。

本届祭典以“四海同心祭始祖,‘两个先行’启华章”为主题,祭典的举行是弘扬黄帝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自觉行动,更是溯源民族基因、凝聚复兴伟力的有效载体。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黄帝文化、喜欢缙云这座城,今年缙云创新推出的黄帝文化的数字化场景应用,以数字文化“大集成”构建重大文化活动筹备可复制、文化服务有温度、文旅产业有发展的文化发展新模式,实现从“数字”到“数智”的文化新生态。

今年,祭典不仅延续了去年的高规格,内容方面也更丰富,包括招商推介会、乡村旅游季、“庆丰收”系列活动等,力求通过“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的形式,放大黄帝祭典的文化影响和经济效益。

此外,今年缙云还新增以“百名浙商”“百名学者”等“百名”系列祭祀轩辕黄帝活动。“百名”活动的举办增加了社会各界直接参与仙都黄帝祭祀活动的机会,也有助于提升黄帝文化的影响力、辐射面。今后,缙云还将根据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不定期推出针对社会大众的祭祀黄帝文化体验。

再次破圈,做大文旅“金名片”

公元696年,武则天封禅嵩山,并在缙云山所在地置一新县,县名冠以黄帝名号,从此中国多了一个名为“缙云”的行政区块。

好山好水孕育了勤劳智慧的缙云儿女。在这里,缙云烧饼、缙云黄茶、缙云茭白等打造以“五彩农业”为代表的百亿级乡愁富民产业,让缙云百姓走出了一条有特色、可复制、能推广的高质量实现共同富裕新路。如今,文旅融合成为缙云发展的另一个发展极,正源源不断地释放发展新动能。

来到缙云旅游,不少游客会带上当地特色产品。除了好吃的,文创产品在年轻群体中出圈。在缙云仙都景区鼎湖峰景点,一家名叫“把仙气带回家”文创店内,黄帝祭祀祈福、黄帝文具、黄帝饼、姓氏文化等90余种文创产品,令年轻人爱不释手,总会忍不住挑上几款心仪的产品,带点“仙气”返程。

缙云不仅拥有黄帝文化,还有独特的山水以及婺剧、石头、书法、耕读等文化旅游资源。缙云自古有“石城”之称,有3000多座体量不等、形态各异的岩宕。这些岩宕曾承载了缙云几代人的致富生活,但也给当代留下了生态修复和活化利用的现实难题。

为了留住传承千年的独特历史文化遗存和产业精神,缙云通过“微干预、轻改造”的方式,将原本废弃的采石场,摇身一变成了独具一格的景点。高深狭长的岩宕被改造成了书房,矩形岩宕成了天然剧场;自今年年初开放以来,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

据悉,今后缙云还将通过把文化元素嵌入式融入乡村旅游、乡愁产业、文旅融合、城市配套等项目建设,形成全域发展“一张图”,助推形成黄帝文化产业带,打造一批黄帝文化品牌,致力成为中国南方黄帝文化展示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