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时习之举例(文光读论语每天学一句)

欢迎观看文光读《论语》,我会每天为大家讲解一句论语和大家一同体会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论语学而时习之举例?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论语学而时习之举例(文光读论语每天学一句)

论语学而时习之举例

欢迎观看文光读《论语》,我会每天为大家讲解一句论语和大家一同体会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原文:崔子弑其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翻译:崔子弑杀他的国君,陈文子家产达十乘车马,而抛弃离开。到了别的国家,又说:“像我们那个崔子一样。”又离开,再到一个国家,又说:“像我们那个崔子一样。”又离开。陈文子怎么样?孔子说:“这就是自清了。”又问“算得上仁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样就算得上仁吗?”

今天还是继续之前的探讨,今天提到了两个人一个叫崔杼,另一个是陈文子,崔杼就是春秋时代以下犯上的一个典型,以臣子身份杀死了自己的国君,他的做法引起了国内很多人的不满,陈文子就是其中一个。当时陈文子家资富足,拥有车马十乘,可是毫不看重,为了不愿与崔杼同流合污,毅然出走外国,可是到了外国又不能忍受和犯上之人相处,不停出走,这种行为就是自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看起来简单,在实际的生活中非常难,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下决心离开污浊之地,人们往往会为各种外物所牵制,明知前途黑暗,也要一条道走到黑。

之前里仁篇,开篇孔子就讲过:“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人要变好要先改变自己的心,要改变心就要先改变环境,改变了物质影响,不给自己犯病的余地,这才是真正的下决心。

陈文子的这种做法,已经很好了,但是这算是“仁”吗?不知道,只凭这一点还算不上。

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探讨,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论语》一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文光读《论语》每天学一句(109)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