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在梨园的地位(梨园孟小冬)

王珮瑜 ,1978年3月4日生于苏州, 上海京剧院著名京剧余派(余叔岩)女演员,师从王思及。

1992年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2001年毕业于上海市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做票友的舅舅将其带进京剧大门。开蒙学老旦,很快就以一出《钓金龟》获得江苏省票友大赛第一名。后改学老生。2011年获得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王珮瑜 扮相俊秀,演唱古朴隽永。

孟小冬在梨园的地位(梨园孟小冬)(1)

2016年1月6日,获颁“2015中华文化人物。

毕业后,她进入上海京剧院,25岁便任一团副团长。头顶余(叔岩)派第四代传人、“梨园小冬皇”、“当今坤生(女老生)第一人”等多重光环。

王珮瑜是梨园界公认的学余的代表性人物。吐字发音、用气行腔都有独到心得,嗓音能高能宽,清醇味厚。《搜孤救孤》中的“娘子不必太烈性”、《捉放曹》中的“听他言吓得我心惊胆怕”等,唱得古朴隽永,流畅悦耳。看起来外形瘦弱的王珮瑜,行腔却高亢、清亮,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

作为一个新生代京剧演员,她敢于素面朝天、去掉不必要的形式和“噱头”登台;对自己的功夫充满自信,一人从容面对观众;尝试将传统艺术变得时尚,以丰富的形式传播京剧,吸引青年观众这一切都令人耳目一新,这需要勇气,需要实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

孟小冬在梨园的地位(梨园孟小冬)(2)

王珮瑜扮相俊秀,气质儒雅,书卷气浓厚,眉目之间流露出同龄人少有的自信和从容,颇具大家气派。她的演唱古朴隽永,回味无穷。京剧流派中,余派唱腔易学难精。王珮瑜经过数年的钻研,已深谙其道,掌握了余派唱腔的精髓,在吐字、发音、用气、行腔诸方面精心调度,浑然一体,不露斧凿痕迹,追求“恬淡雍容,内涵筋骨”的境界,于淡泊中寓神韵。严谨工整的吐字、规范有矩的行腔,深显她高超的余派风范。

孟小冬在梨园的地位(梨园孟小冬)(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