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藏头诗100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引言

是的,古人也爱做梦,而且会写入作品流传下来。十一月四日的陆游与六月十七日的黄庭坚,好巧不巧,都做了一个梦。都是做梦,却是不一样的梦境。

有句谚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意思是指白天想什么,晚上也会梦到什么。(梦是玄学,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

古代有一些思想家和医学家,已经认识到我们的心理也会影响我们的梦境,但是较多的是思虑、情感和性格对梦的影响。比如《慎子.逸文》:“昼无事者夜不梦。”又如清.李渔《十二楼.七.拂云楼》:“做女儿的人,有多少胆量?少不得要怕神怕鬼起来,又有俗语二句道得好:‘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国外,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不仅通过对梦的解析来分析人类心理,治疗精神病患者,而且用来分析文学创作,提出"白日梦"的概念。但是,他完全将梦归结为性欲之本源力,显得太牵强而简单,并没有被广大研究者们完全采用。与国内相比,还是有所进步的。

本文试着,从陆游和黄庭坚的梦后写下的作品,去探究作者的内在情感和隐秘的内心世界。

夜思藏头诗100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

陆游与黄庭坚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陆游和黄庭坚的个人简介都是网上公开资料,仅作参考。

陆游与黄庭坚的作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 〔宋代〕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释

僵卧:躺卧不起。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僵,僵硬。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思:想着,想到。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这里指戍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夜阑(lán):夜残;夜将尽时。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故诗人直到深夜尚难成眠。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冰河:冰封的河流,指北方地区的河流。

夜思藏头诗100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2)

《六月十七日昼寝》

黄庭坚 〔宋代〕

红尘席帽乌韡里,想见沧洲白鸟双。马齕枯萁喧午枕,梦成风雨浪翻江。


注释

红尘:指繁华之地。席帽乌靴:指官服。席帽,以藤为架编成的帽子,宋时士子出外都戴席帽。乌靴,即朝靴。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白鸟:白羽的鸟。鹤、鹭之类。龁(hé):咬,咀嚼。枯萁:干草。午枕:午睡的枕头。多指午睡。

夜思藏头诗100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3)

创作背景

陆放翁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共两首,这里只选诗中其二,一首对一首,以免落人口实。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当时陆放翁已是六十八岁高龄,一身病痛,孤独地躺在荒凉的乡村里。他想得很多,人生匆匆近百年,回首过往,感慨颇多。他幼年时的理想,青年时的挫折,中年时的抱负,老年时的失意都会像过眼烟云一样在心头闪现。于是,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里,触景生情,由情生思,在梦中实现了自己金戈铁马驰骋中原的愿望。

夜思藏头诗100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4)

夜思藏头诗100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5)

而黄山谷的《六月十七日昼寝》作于元祐四年(1089年)。这时,黄山谷既已在江西太和作官时体验过游玩佛寺的佳趣,又调回京师目睹了王安石变法中新旧党的残酷斗争 (元丰八年即1085年3月高氏听政,旧党得势,山谷也在此时调京)。尽管自己目前的境遇不坏,但是处于进退维谷却不能不常萦心怀。因而,那分别象征仕途宦海和林下风流的两幅画面在他梦中纠结着形成“风雨翻江”式的斗争,就是很自然的。

另一方面,黄山谷很崇拜诗人杜甫、苏轼,他们的某些诗句也会深深地铭刻在他的脑海里。如杜甫《泊松滋寺》诗: “纱帽随鸥鸟,扁舟系此江。” 《曲江对酒》: “黄鸟时兼白鸟飞。”“吏情更觉沧洲远。”《独立》: “河间双白鸥。”似乎暗示了“帽”、“鸟”、“沧洲”隐隐约约的联系;苏轼诗《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登高回首坡陇隔,惟见乌帽出复没。”又把宦海奔波之状写得极为传神。这二方面加上外界的马龁枯萁声,便形成了黄山谷这个矛盾纠结、翻江倒海的梦!

夜思藏头诗100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6)

黄山谷把平静的午梦写得热闹非凡。说起这首诗的来历,颇有几分戏剧性。黄山谷有个好友名晁补之,一样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因为入师门稍晚,算得上是他的师弟。晁补之的父亲名晁端友,也是一位诗人。当年晁端友写了首诗,诗名《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最后两句为“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黄山谷无意间读到了,赞赏不已,而后更是忍不住模仿,写成这首《六月十七日昼寝》。大意是:梦里,忽而是一个戴着蒲编的草帽、穿着黑色靴子的人在嚣嚣红尘中艰难跋涉;忽而那草帽又似乎变成了一双白鸟,飞翔在隐者栖居的水湾旁边。而伴随着这两幅飞快旋转变幻、互相逼迫斗争的画面的,又是风雨翻江的急骤澎湃之声! 梦醒,才知道这是马啃干豆秸发出的 “嚓嚓” 声音潜入脑海引起的奇异梦境!

由此可见,陆放翁的诗是在梦醒后,有感而发,不悱不发;而黄山谷的诗,写的是他午睡时的奇艺梦境。

夜思藏头诗100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7)

夜思藏头诗100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8)

文学赏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前两句直接写出了陆放翁的情思。当时,金人南侵,陆放翁由于主张对金作战而被罢官回乡。“僵卧”道出了其老迈的境况,“孤村”则表明其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至极。

“僵、卧、孤、村”四字更是写出了陆放翁此时凄凉的境遇,写出了其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

那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因为陆放翁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他还想着终生不渝的统一之志,想着他为这个壮志奋斗的一生,以及他的满腔热血、一颗忠心,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

是啊,在山河破碎,家国沦落,半壁江山尽陷金人铁蹄下的现实面前,个人的得失又算什么呢?于是,笔锋一转,一扫低落的情绪,而磅礴之气,报国豪情跃然纸上。

“僵卧孤村不自哀”描述了陆放翁的现实处境和精神状态;而“尚思为国戍轮台”是对“不自哀”这种精神状态的解释,如此前后照应,形成强烈的对比,感情呈现更加丰满。

夜思藏头诗100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9)

后两句是前两句的深化,重点在一个“梦”字,形象感人。因“思”而夜阑不能成眠,就能更真切地感知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声。由自然界的风雨又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由国家的风雨飘摇自然又联想到战争的风云、壮年时的军旅生活。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幻化出特殊的梦境——“铁马冰河”。而“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而无法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诉诸梦境。“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其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英雄气概。

整首诗,陆放翁的满腹愁绪就这样通过大气的笔触一一展现出来,现实的理想就这样借助厮杀的梦境去实现。就连自身的病痛和大自然的凄风苦雨,也在老而不衰的爱国激情中,在铁马冰河的梦想中,变轻变淡,最终成为一种陪衬。整首诗洋溢着一种豪迈悲壮的风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种豪迈悲壮之情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永远给人鼓励、激励。

夜思藏头诗100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0)

《六月十七日昼寝》

前两句写黄山谷的现实生活,说黄山谷穿着朝服在京城度日,感到局促不安,向往昔日乡村生活的自由自在。平平而叙,把现状作了客观的描述,以“想见”二字表明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比鲜明。

席帽乌靴,在黄山谷的作品中往往是羁绊自由生活的象征。沧洲白鸟,也一直是隐逸生活的代表。黄山谷特地把这两个生活画面拈出来对比,强烈反映了黄山谷渴望脱离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后两句,写的是马龁干草的声音引发的梦境。

黄山谷精于佛典,《楞严经》说:“如重睡人眠熟床枕,其家人于彼睡时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撞钟。”黄山谷化用这个典故,说睡午觉时,听到马咬干草声,在睡梦中仿佛处身江边,耳中是风雨浪涛声。梦境是人思想的反映,梦中在江边听风听雨,正反映作者对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是对前两句的延伸与证明。

宋朝叶梦得在《石林诗话》说,晁君诚有“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龁残。”句,黄庭坚见了很是赞赏。后来黄庭坚作了“马龁枯萁”二句。黄山谷将原诗倒用,用“马龁枯萁”作主语,仿佛是马嚼草的声音扰了他的清梦,而非自己故意梦到。这样写其实正是说明自己的盼归之心是出自本心,比原句高明了不少,是一次成功的模仿。

夜思藏头诗100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1)

由此推论,黄山谷这二句诗是有所本、有所意而作,未必真的有“梦成风雨浪翻江”事。黄山谷也许以梦说真,呼应第二句“想见沧江白鸟双”,寄托归隐的心情。然而,诗无达诂,细读此诗,又会使人产生怀疑,黄山谷向往回到“沧江白鸟双”的恬静世界中,何以会梦见风雨大浪呢?这里的“风雨”可谓是一语双关,既指的是梦境中自己向往的海浪滔天之景,又暗指现实中风起云涌的朝局。这样的落笔,与前一句“想见沧洲白鸟双”的风平浪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张力十足,道出了诗人的进退两难。

综合而言,陆放翁和黄山谷这两首诗,都跟梦境有关。所思不同,所梦不同。陆放翁诗的写法与黄山谷的《六月十七日昼寝》诗相同。《六月十七日昼寝》是“以言江湖之念深,兼想与因,遂成此梦”。《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则是表现为国抗战雪耻的志向,所谓“想”,即“尚思为国成轮台”的“思”;所谓“因”,即是“卧听风吹雨”的风雨之声。“想”和“因”共同作用,便化作了“铁马冰河”行军征战之梦。这就从表现潜意识的层面,表现了自己抗战报国的志向理想之坚定执著。从立意和意境上看,陆放翁又与黄山谷不同,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夜思藏头诗100首(日有所思夜有所梦)(12)

结束语

陆放翁和黄山谷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情操都是值得后人敬佩的。本文将两首诗放到一起分析,只是想通过此文向读者分享个人浅见。诗词创作与作者所处环境有关,也应该将作品内涵放到大环境下去考虑和分析。两首诗都是历史名篇,值得我们好好品读。

谢谢(完结)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创作挑战赛# #教育听我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