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席断交是谁和谁之间的故事(那个被割席断交的人)
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早年看过,觉得写中国人的一些劣根写得入木三分,当时的感觉是无奈和愤怒的。幸而后来又大略看了点《世说新语》算是平衡过来了一些。现在我们再来回顾里面的几个小故事,看真正的中国人的品质是什么样的:
1、荀巨伯一人救一城
荀巨伯到一个城郡去探望一个朋友,恰好这个城郡被盗贼攻击,朋友就告诉他说:“我今天要死在这里了,你赶快逃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您,你却叫我走,眼看盗贼就要来到,损害道义而求得生存,这决不是我荀巨伯能够干出来的事。“后来盗贼真的来了,抓住了荀巨伯,问他:“大军到来,整个郡城都逃空了,你为什么敢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回答道:“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代他去死。”盗贼们互相看了看说:“我们不讲道义,侵入了有道义的地方!”于是盗贼全部撤走了。全城得以保全。
(荀巨伯不弃友,一人救一城)
初读觉得荀巨伯真个性,有风骨,是高品质的人,后来细细思量,那些盗贼们不也是有风骨的人吗?
2、华歆、管宁分席
管宁和华歆来来是好朋友,有一天,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忽然看到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宁浑然不顾,仍然挥锄锄菜不止,视金子如同瓦石;华歆看到了,他把金子捡了起来之后,扔了出去。又有一次,两人同在一张坐席上读书(两人同是太尉陈球的学生,是同班同学),这时有达官贵人坐车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跑出去看,等到华歆回来,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同一片金子,两人的态度有细微的差别。一个是视若瓦石,无分别心;另一个虽然同样扔掉了,但毕竟心里起了波澜;读书时,管宁的专心致志的与华歆也有区别。初读时,觉得华歆不如管宁远去了。后来发现,在三国时期,华歆也是个不错的官吏,在那样的时代,能获得百姓爱戴的官当然算得上好官了,更何况有了地位之后,华歆官到太尉时,还举荐管宁愿意把官位让给管宁,细思,华歆当是入世的高人,是实用主义下的高品质的人,而管宁,则基本上是有精神洁癖的人,品质要更高一些。
(管宁割席)
3、王朗与华歆的比较
其实,关于华歆这个历任三朝(曹操、曹丕、曹叡)的大人物,还有一个故事说明他的品质的,就是他跟王朗(《三国演义》里被诸葛亮骂死的那个)的比较。
(《三国演义》中王朗的剧照)
有一次战事爆发,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人想搭船,华歆责难他,不同意,王朗说,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于是带上了那个人,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人,华歆于是说,我当初犹豫不肯带上他就是因为这一点,既然答应了他,怎么可以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呢!于是相携如初。
显然王朗还不如华歆多了去了,如此相比,华歆也是很牛的人了,而管宁该是多么品质高洁的人啊!
这些故事记载在典籍里的原因,当然隐隐有对他们品行的褒贬,但刘义庆的作者群,在编辑《世说新语》时,只做白描记载,不加评判,让读者自己做判断,显然,这是基于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什么是真正的品质,读者自有自己的观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