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如果大姨妈来了(高考大姨妈来了)

  高考今天下午结束。只说另一个我眼中的事情。

“中国大妈”被收入牛津词典纯属笑谈。但“中国大妈”走红全世界,却是不争的事实。“Dama”的标准解释是:中国的中老年女性,大多数偏胖,精神饱满,声音大;走路成堆,排队加塞;较富余,喜购物,装束臃肿,热衷拍照,喜欢佩戴鲜艳丝巾;拍集体照时喜欢翘脚。按汉语拼音直接音译的dama,或许正在国际上流行,但肯定是贬义多于褒义。

高考时如果大姨妈来了(高考大姨妈来了)(1)

瞧“中国大妈”的脾气

说大妈是中老年女性,其实,从生活周遭来看,应该指向的是五十七八、六十开外之女人。比她们小点的,如 40至50区间的,称大妈太老,称姐姐太小,称姨妈或更符合年龄实际。姨妈有大有小之分,大姨妈或许又更尊称些。我42岁跳槽,就被新同事丸子亲切地称为”大叔“,还好没被称为”大姨父“。

如果再硬造一个词出来 ——“中国大姨妈”,是褒是贬?褒多贬少?还是褒少贬多?不敢妄下结论。不过,对有些热衷特定行为的“中国大姨妈”,我是心存芥蒂的。纯属一家之言。

高考时如果大姨妈来了(高考大姨妈来了)(2)

美是美的,但观众的感受不一

比如,孩子们都在忙于高考,场外的旗袍族到底要秀什么?称你们一声 “大姨妈”吧,既是尊敬,也多少有些“笑”之以鼻。旗袍带了个“旗”字就是“旗开得胜”?为什么不能是“望其旗靡”呢?把本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候考区域,弄得像广场舞台。亲耳听到一个女儿对穿着旗袍的母亲说:“怪伐?侬离我远一点”。父亲则在一旁劝导女儿:“勿要去睬伊,让伊去。”虽然一个圆场打过了,但不知会不会在孩子应试的心情上引起波澜。虽然这只是一个极其偶然甚至极其少有的个案,但由“中国大妈”衍生到“中国大姨妈”的作派,真的能让我恭维吗?不信,马上要中考了,再到考场外目测一下,这个年龄段的母亲,穿旗袍的肯定少于高考母亲。前两天比高考更热闹的民办小学、初中招生面试,有见过穿旗袍的吗?为啥?因为,现代越年轻的女性,或许受”中国大妈“的影响越小。文化使然。

在沪语里, “中国大妈”几成了“错气”的代名词。那么,“中国大姨妈”会不会步其后尘或长江后浪推前浪呢?

高考结束了。漫漫长假要来临。几乎每年都会听一些高三毕业生报怨,呆在家里就怕母亲没完没了烦得要命。

在不少家庭里,孩子作,是蛮心累的一件事。但如过遇到家主婆也跟着作,或者作得特别厉害,那这个家庭多半搞七搞八。托尔斯泰《安娜 ·卡列尼娜》的开篇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是不是还能加个注释:”不作“。

要大姨妈们不作,就看各家的运气了。

曾经采访过一件事。放假正酣,华东师范大学的 BBS上却聚集了一批迫切期盼早点回校的学生,并诉说他们宅在家里的种种烦恼。据悉,这样的“盼开学”心情,在不少大中学生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专家认为,这是他们对不和谐的家庭生活的一种自我逃离。不时发现有大学生朋友发帖称自己“在家里烦得很,不想理爸爸妈妈”,与其放假在家里无所事事听父母唠叨,还不如早点回校与同学快乐相处。

“放着好好的家里不住,非要快点回学校去,根源大多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陈默说,寒假春节走亲访友与人客套寒暄,这是大中学生最不喜欢的事,在这样的场合,大人围绕孩子们的话题不是读书考试就是寻工作、找对象,而这恰是孩子们特别想逃避和不愿与长辈交流的问题。

高考时如果大姨妈来了(高考大姨妈来了)(3)

家主婆是一家心情的风向标

“现在有些孩子特别怕在家里与父母相处,捧个电脑吧,要被父母骂怎么玩个不停,其实大人也不想想,孩子在家不玩电脑玩什么?难道是要帮父母烧饭烧菜才满意?有家长见孩子总不出门,要骂他们太宅;孩子想出门找同伴玩,又要被骂心太野。偶尔躺着看会儿书吧,也要被骂怎么不坐端正看书。反正横竖是左也不好右也不好,站也不是坐也不是。”陈默说,有些家长特别是当母亲的,在家庭生活中往往过多聚焦在孩子的一言一行上,甚至总把孩子“定格”在十来岁的年龄段,这要管那要管,一天到晚不停地对孩子的行为做评说,只要看不顺眼就要责骂,弄得两代人火气都很大,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不选择早点开学回校才怪呢。

孩子和妈妈没有共同语言,大姨妈们又作得死去活来。这日子咋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