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把皇位传给了哪个儿子(他是嘉庆最喜爱的儿子)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到达避暑山庄的第二天,嘉庆帝突然去世,享年61岁,关于嘉庆帝之死,《清实录》有“此次跸图,偶感暍暑”的相关记载,看来这位上了春秋的皇帝是中暑了。

然而,只是单纯中暑并不能致命,对此,人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嘉庆帝是被雷劈死的,也有人说嘉庆帝可能死于中暑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由此成为一件悬案。

嘉庆皇帝把皇位传给了哪个儿子(他是嘉庆最喜爱的儿子)(1)

01

嘉庆帝去世后,引出皇位继承问题,可是群臣并没有在嘉庆帝身边找到存放密旨的鐍匣,于是军机大臣托津赶紧派人回到宫中向皇后报丧,并寻找存放于“正大光明”匾额后面的鐍匣,可是也没有找到。

万急之下,钮祜禄氏以皇太后的名义下懿旨,令二阿哥绵宁继位,是为道光皇帝:

“今哀遘升遐,嗣位尤为重大。皇次子智亲王,仁孝聪睿,英武端醇,现随行在,自当上膺付托,抚驭黎元。但恐仓猝之中,大行皇帝未及明谕,而皇次子秉性谦冲,素所深知。为此特降懿旨,传谕留京王大臣,驰寄皇次子,即正尊位。以慰大行皇帝在天之灵,以顺天下臣民之望。”

虽然事后道光帝宣称在一个小太监的身边找到了存放密旨的“小金盒”,但此事的真实性是有待考证的,最起码在“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是没有找到鐍匣。

按照《清仁宗实录》的记载,嘉庆早在继位之初便将二阿哥绵宁秘立为皇储,但为何却找不见存放密旨的鐍匣呢?极有可能是嘉庆到了晚年,有了易储的想法,让嘉庆帝产生这种想法的就是他最喜爱的儿子:皇四子绵忻。

绵忻生于嘉庆十年二月初九,只比恭顺皇贵妃(如妃)所生的皇八女晚了两个时辰,对于这个儿子的降生,嘉庆是比较欢喜的。

首先,当时嘉庆帝只有两个儿子在世,分别是二阿哥绵宁与三阿哥绵恺,再次诞下皇子,做父亲的肯定高兴。其次,绵忻是嘉庆继位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又是皇后(孝和睿皇后)所生,也是正儿八经的嫡子了,意义自然非凡。

“前次诞育四阿哥时。在廷诸王公大臣、均各呈递如意。四阿可系朕登极后皇后诞生之子。臣工等抒忱展庆。理所当然。”

嘉庆帝一般不会轻易接受臣子所呈递的如意,但四阿哥绵忻降生后,他却一反常态,以绵忻“系朕登极后皇后诞生之子”为由,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礼物,可见,从绵忻一出生开始,嘉庆对这个儿子就非常重视。

嘉庆皇帝把皇位传给了哪个儿子(他是嘉庆最喜爱的儿子)(2)

02

在绵忻五岁那一年,嘉庆从翰林院找来了一位饱学之士,名叫果齐斯欢,让他负责四阿哥绵忻的学业。可到绵忻十三岁的时候,嘉庆帝发现他的诗文写作不太好,于是便罢免了果齐斯欢职务,另派三人继续教授绵忻。

一年之后,嘉庆帝再次考察儿子的学问,发现绵忻进步很大,于是便对绵忻的老师进行了嘉奖:

“今往巴里坤换班,改派顾皋授读。一载以来。四阿哥经书俱能熟习。昨日在同乐园,面令和诗。所作律诗尚属稳妥。皆系顾皋认真教授。著加恩赏加一级。以示奖励。“

嘉庆二十一年的冬天,朝鲜使者前来送贺礼,书状官朴绮寿对嘉庆帝当时的三个儿子进行了描述,写于《同文汇考》一书中:

“皇帝有三个儿子,长子则面貌凉薄,人且凡庸。第二子则广颊丰耳,人亦宽弘。第三子则最为颖悟,有文艺,年虽少而颇练达事务,皇帝最喜欢他也。”

当时,嘉庆帝实际上有四个儿子,分别是绵宁、绵恺、绵忻、绵愉,幼子绵愉只有两岁,自然不会被使者看到,所以,使者笔下的三个儿子应该就是绵宁、绵恺、绵忻。

这三个儿子,绵宁36岁,最长,很明显就是书中所说的长子,不得不说,使者对这位皇子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确实是“面貌凉薄,人且凡庸”,不仅刻薄寡恩,长相也很一般,这确实是道光皇帝的样子。

文中的第二子应该指的是绵恺,使者说这位皇子“广颊丰耳,人亦宽弘”,这与绵恺的封号“惇”正好吻合(注:惇意思为敦厚、笃厚)。

文中的第三子应该就是绵忻了,使者称这位皇子“最为颖悟,有文艺,年虽少而颇练达事务”,最得嘉庆帝喜欢。

这一点,在三年后的封皇子中得到了印证。

嘉庆二十四年正月,因过六十大寿,嘉庆帝对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进行了册封:

“封皇三子绵恺为惇郡王,皇四子绵忻为瑞亲王,皇长孙奕纬为贝勒。”

此时,绵恺已经24岁,却只被封为郡王,而年仅14岁的绵忻,竟然直接封为亲王,可见,嘉庆确实是喜爱这个儿子的。

朝中大臣也在这次册封中,窥测到了圣上的心意,感受到嘉庆确实有“易储”之念,所以,随后嘉庆在崩逝于避暑山庄后,没有找到立储密旨,就很好解释了。

嘉庆已经有了易储的想法,当时还在犹豫中,鉴于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还相当自信,所以才没有正式易储:

“将来朕七旬万寿时,著军机大臣存记,前一年提奏,不准各衙门复行恳请建设经坛,以杜繁文而崇实意。”

嘉庆皇帝把皇位传给了哪个儿子(他是嘉庆最喜爱的儿子)(3)

03

令人没想到的是,仅过了一年,嘉庆帝便死在了热河,随后二阿哥绵宁奉皇太后之命继承皇位,是为道光皇帝。

道光继位后,对恭慈皇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绵恺、绵忻都还不错,毕竟皇太后对自己有扶立之功,道光三年,绵忻被准许在内廷行走,但是,这位皇子身体不太好,在道光八年就去世了,年仅24岁,道光帝赐谥为“怀”。

绵忻的嫡福晋是一等侯勒保的女儿费莫氏,不过,她并没有为绵忻生下儿女,绵忻唯一的儿子奕誌生于道光七年,母亲是绵忻侧福晋徐佳氏。绵忻去世时,奕誌刚满周岁,于是道光便令定亲王奕绍检察邸第官吏,并让内务府大臣敬徵照顾绵忻的家事。

道光三十年五月,年仅23岁的奕誌也去世了,没有留下儿子,于是咸丰便将惇亲王奕誴的儿子载漪过继给了奕誌。后来,慈禧将载漪封为郡王,误将“瑞”写成为了“端”,于是便成了端亲王。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产生了将光绪帝废黜的想法,她将载漪的儿子溥儁接入宫中,将其过继给同治帝为嗣,立为储君,称“大阿哥”。

光绪二十五年正月初一,慈禧令代光绪帝到大高玄殿、奉先殿行礼,定于同年举行光绪帝禅位大典,改年号为“保庆”,但因各国公使的强烈反对,只过了三天,慈禧便收回了懿旨。在随后的庚子国变中,载漪被认定为“祸首”,与儿子溥儁被流放于新疆。

嘉庆皇帝把皇位传给了哪个儿子(他是嘉庆最喜爱的儿子)(4)

结语: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嘉庆帝的眼光,虽然道光在早年时期非常睿智,甚至还得到了高宗乾隆帝的嘉奖,又在天理教叛乱中表现优异,得封智亲王。但人到中年后,道光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平庸和无能,而且为人也刻薄寡恩,实在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

相比之下,四阿哥绵忻似乎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不仅聪明睿智,母亲又是在位的皇后,这对大清江山的稳定,还是非常有作用的。不过,当时清朝国势衰落已不可避免,并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能够改变的。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仁宗实录》《同文汇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