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下卷五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

红对紫,白对青,渔火对禅灯。

【注释】:红对紫:大红大紫,相提并论。

声律启蒙下卷五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1)

白对青:青眼、白眼,喜恶不同。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唐朝张继《枫桥夜泊》中有“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句子。

声律启蒙下卷五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2)

禅灯:佛寺禅院的灯火。明代有一种采用高丽窍石制成的石灯亦称作禅灯,窍内置灯油,因石质不同,光色各异,白者为月灯,红者为日灯。禅是佛教用语,指排除杂念,静坐,也指跟佛教相关的东西。

唐诗对汉史,释典对仙经。

【注释】:唐诗:文学史上,唐代以诗歌著称,故称诗必以唐诗为首。

汉史:汉朝的史书。在我国的汉朝时期出现了两部著名的史书,一部是司马迁写的《史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一部是班固写的《汉书》,是我们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释典:佛教的经典书籍。佛教的创始人本名乔达摩·悉达多,得道之后被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即后来的佛祖。故按中国习俗,以“释”作姓,称其经典著述为“释典”。

仙经:道教的经典书籍。因道家追求修行成仙而名。唐吕岩(吕洞宾)《七言》:“仙经已读三千卷,古法曾持十二科。”

龟曳(yè)尾,鹤梳翎(líng),月榭(xiè)对风亭。

【注释】:龟曳尾:《庄子·秋水》:楚王欲请庄子出山为官。庄子就对楚王的使者说:“听说楚国有只神龟,已死了三千年,楚王还把它珍藏在宗庙里供着。你觉得,这只龟是愿意留下骨骸显示尊贵呢,还是愿意拖着尾巴活在泥水里?”使者想了想回答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吾将曳尾于涂(泥水)中。”说完便头也不回地继续垂钓于濮水。后来,就有了成语“曳尾涂中”,意思是与其位列卿相,受爵禄、刑罚的管束,不如隐居而安于贫贱。后也比喻在污浊的环境里苟且偷生。曳,拖着。

声律启蒙下卷五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3)

鹤梳翎:白鹤是一种好洁的动物,喜欢梳理自身雪白的羽毛。明朝和清朝都给丹顶鹤赋予了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内涵。文官的补服,一品文官绣丹顶鹤,把它列为仅次于皇家专用的龙凤的重要标识,因而人们也称鹤为“一品鸟”,作为高官的象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池鹤》诗中曾赞曰:“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翎:翎毛,鸟翅膀或尾巴上的长羽毛,有的颜色十分绚丽,可以制作成工艺品或装饰品。取自宋苏轼诗:“风松时落叶,病鹤不梳翎。”

声律启蒙下卷五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4)

这两个动物动作的相对,是典型的以物比况手法。前者表达的是怡然世外,自由自在的逍遥;后者表达的是清高自守,洁身自好的情操。

月榭、风亭:月光下的水榭,清风中的凉亭。都是惬意的所在。唐冯翊[yì]《桂苑丛谈·赏心亭》:“风亭月榭既已荒凉,花圃钓台未惬深旨。”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常建造在水边,主要是欣赏观景,有平台伸入水面,平台四周设低矮栏杆,建筑开敞通透。亭是一种有顶无墙一般只有一间的建筑物。

声律启蒙下卷五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5)

中山陵流徽榭

声律启蒙下卷五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6)

一轮秋夜月,几点晓天星。

【注释】:十五之夜,月亮圆如车轮。[宋]辛弃疾《中秋月》词云:“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声律启蒙下卷五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7)

天欲破晓,晨星只剩下几颗。[宋]朱长文《春晚遣怀》诗云:“春华急似晓天星,谁得年年鬓发青。”

声律启蒙下卷五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8)

晋士只知山简醉,楚人谁识屈原醒。

【注释】:晋士只知山简醉:西晋名将山简,嗜酒成癖,人称“醉山翁”。任征南将军时,镇守襄阳,常赴高阳池纵酒,烂醉方休。有童谣说:“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着白接篱(古代一种头巾)。”

楚人谁识屈原醒: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楚辞·渔父》中说,他被放逐之后,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倦绣佳人,慵( yōng)把鸳鸯文作枕;吮(shǔn)毫画者,思将孔雀写为屏。

【注释】:倦绣佳人,慵把鸳鸯文作枕:慵:困倦,懒。文,同“纹”,作动词。因为思念,刺绣累了的女子懒得再绣鸳鸯枕。唐温庭筠《南歌子》:“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声律启蒙下卷五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9)

吮毫画者,思将孔雀写为屏:画者用嘴润湿了毛笔,正在构思怎样把孔雀画上屏风。吮毫:成语“吮毫搦[nuò]管”,意思是用嘴把毛笔润湿,形容构思作品或准备写作,也指凝神遐想,进行创作。晋代陆机《文赋》:“或操觚[ɡū,古代酒器]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旧唐书·窦皇后传》:"唐高祖后窦氏父毅,画孔雀于屏。有请婿者射之,高祖射,各中一目。"得选为女婿。大意:唐高祖的皇后窦氏的父亲窦毅,在屏上画孔雀,用此选婿。唐高祖李渊射中孔雀眼睛,因此被选作女婿。

声律启蒙下卷五 声律启蒙下卷九青(10)

【译文】:

嫣红对姹紫,色白对色青。渔船上的灯火对佛寺的禅灯。

唐朝的诗歌对汉代的史书,佛教的典籍对道教的经书。

乌龟摇动尾巴,白鹤梳理羽毛。赏月的台榭对通风的凉亭。

一轮明月挂在秋夜,几颗星星映在黎明的天空。

晋代人只知道山简经常喝的大醉,楚国人有谁明白屈原的独醒。

因为思念,刺绣累了的女子懒得再绣鸳鸯枕;画者用嘴润湿了毛笔,正在构思怎样把孔雀画上屏风。


下平15韵有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声律启蒙》每韵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为:

  • 平对仄,仄对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切韵》《广韵》等韵书,中古汉语按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归纳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汉语拼音四声)四种声调,二元化分类,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 了 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现代普通话汉语拼音的四声“ā á ǎ à”,我们小时候学习称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其实它们有专业的称谓。第一声叫阴平或平调;第二声叫阳平或升调;第三声叫上声或上音;第四声叫去声或去音。这样一对照,我们普通话的一声、二声即为“平”,三声、四声即为“仄”。 (中古汉语中的“入”声,已并入其它声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