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和李显什么关系(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怎样的)

武则天最初应该是唐高宗李治的庶母。

贞观十一年,十四岁的豆蔻少女被唐太宗召选入宫,封为五品才人,伴驾唐太宗左右。当时的李治不过是十岁的青葱少年。在长达十二年的岁月里,李治每每出入太宗书房,总忍不住多看父亲身边这位美艳的伴读秘书几眼,王皇后与萧淑妃权力斗争的漩涡中,令高宗感到情感上失落,而武则天的温柔多情在此时起到了一种填补内心空虚的作用。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亦为长孙皇后嫡出的皇子。唐太宗生前连续经历皇子谋逆后,心灰意冷,遂立宅心仁厚的李治为太子,即后来的唐高宗。或许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唐高宗乃是一位酷爱诗词和书法的风雅天子,尤其喜爱书法,在他三十四年的帝王生涯中,书法大概是他最大的爱好。

武则天和李显什么关系(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怎样的)(1)

李治虽然在治国才能上有所欠缺,然而其得益于太宗皇帝的亲自教导,自幼饱读诗书,文采斐然,在书法和文学上造诣颇高,是当时公认的才子。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猜测是因为李治童年由唐太宗亲自抚养,所身处的是慈父严母的生活环境。唐太宗是雄霸天下的千古明君,自然也会对自己的儿子高标准严要求,因而深感父爱缺失的李治势必要在母亲长孙皇后身上寻求更多的母爱,以弥补自己内心的缺憾。

唐高宗即位初期,王皇后与萧淑妃为争夺帝王爱幸及立储之事明争暗斗,令高宗不胜其烦,而正在这时,他在感业寺中偶然邂逅了曾经两情相悦的武则天,立刻被武则天的温柔多情善解人意所吸引。

所以,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李治对武则天的宠爱,还在于其在朝政方面对武氏的倚重,她为生性懦弱的他做了一直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高宗登基后,萧氏被册封为淑妃,地位虽比不得位正中宫的王皇后,然而萧淑妃颇为争气,接连为高宗诞下了一位皇子和两位公主,顿时成了李唐江山的大功臣,因此越发趾高气扬,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

王皇后本就不得宠,又膝下无儿,面对萧淑妃的飞扬跋扈,正苦无对策之时,陈王李忠的生母刘妃献上一计:欲扳倒萧淑妃,得借助武氏。

王皇后一听,茅塞顿开,立刻秘密差人前往感业寺,命削发为尼的武则天蓄发,准备回宫。

高宗闻听后喜不自胜,于是,在王皇后的一手安排下,已然怀有龙种的武则天很快得以回宫。

在唐高宗李治继位前,大唐皇帝的年号几乎没有变动过,例如唐太宗在世时,一直使用“贞观”为年号,直至太宗殡天。而高宗执政期间,曾先后使用过永徽、显庆、龙朔、麟德等十四个年号,如此高频率地改换年号,在中国封建王朝的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这个说法能从史书工笔之上发现迹象,比如“含元殿前麟趾见”,便改国号为麟德,又好比“以陈州言凤凰见于宛丘”,于是又改国号为仪凤,由此可见,将变更国号视为一种大事记,亦未尝不可。

在朝政上有了武则天的辅助,高宗得以放开手脚,渐渐摆脱了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代表的外戚势力的钳制,在之后二十多年的执政生涯中取得了卓越的政绩。

这个曾经因丈夫被牵连的女人,在与世隔绝地蛰伏了十几年后,终于盼来了报复的一天。可是,她最痛恨的武则天已经病死,她不知道该向谁发泄这么多年来遭受的一切困苦,便开始疯狂地追逐权力,并以此来满足自己被压抑已久的欲望。

张柬之等人看到韦后的势力一步步膨胀,担心武则天的历史又将重演,便极力劝谏中宗,务必除掉武三思,以防后患。但是,昏庸软弱的中宗对这些忠言充耳不闻。最终,武三思和韦后反而诬告张柬之等图谋不轨,不断怂恿中宗,将张柬之等册封为王,调离京城。然后在路上埋伏杀手,将他们纷纷除掉。

除掉了心腹大患之后,韦后的权力已经无人可比,此时的中宗在她眼中已经形同废人。因为太子谋反时杀掉了自己的情夫武三思,韦后便与女儿的情夫武延秀勾搭成奸。这个武延秀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素来在宫中偷香窃玉,很受安乐公主的宠爱。在这次政变中,安乐公主的丈夫也被杀死了,所以安乐公主便乐得与武延秀共叙幽欢,公然如夫妇一般同起同卧。中宗得知之后,不但没有约束女儿的行为,反而将安乐公主许配给了武延秀。即便如此,韦后还是出入女儿家中,逼迫武延秀侍寝,后来竟然发展成为母女共侍一夫,极其淫乱不堪。

在中宗和韦后的纵容下,安乐公主在朝野之中肆意妄为,丝毫不把众朝臣放在眼里。为了牟取暴利,她竟然开府置官,公然卖官鬻爵。各种官爵都被她自己标上了价格,来人只要出得起钱,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山野草寇,都可以做官,而且由她降墨敕授官。官员的任免要皇上签字,安乐公主便常常自写诏书,一手掩住诏书上的文字,一手捉住了中宗的手在诏书上署名。中宗对安乐公主娇惯久了,根本不看她拿的是什么东西,就草草地签名了事。一时间,安乐公主所授官职竟然有五六千人之多,宰相以下的官员多出其门,权倾朝野。

如意娘

【原文】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

思念后果,身体憔悴,精神恍惚。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来因思念你而流泪。

那就开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泪痕吧。

注释

⑴看朱成碧:朱,红色;碧,青绿色。看朱成碧,把红色看成绿色。

⑵思纷纷:思绪纷乱。

⑶憔悴:瘦弱,面色不好看。

⑷比来:近来

⑸石榴裙:典故出自梁元帝《乌栖曲》。“芙蓉为带石榴裙”。本意是指红色裙子,转意指女性美妙的风情,因此才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说。

武则天和李显什么关系(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怎样的)(2)

【作品鉴赏】

《如意娘》“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

《如意娘》一诗极写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传达出多层次多方位的复杂情绪。

首句“看朱成碧思纷纷”赋比兴兼具,有多重含意。一来明写抒情主人公相思过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离中竟将红色看成绿色。梁王僧孺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为此句所本。正是心乱眼花使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二来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见花红褪尽,枝头只剩下绿叶。三来借喻自己只身独处,花红叶绿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红颜薄命,由昔日欢聚的幸福坠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朱”、“碧”两种反差极大的颜色,构成了强烈的感情的冷暖对照。眼前和一片寒冷碧绿触目伤怀,引起思虑万千。

武则天和李显什么关系(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怎样的)(3)

《如意娘》写得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

“憔悴支离为忆君”一句直抒胸臆。从外表写入内心,尽言思妇的瘦弱不支和心力交瘁。至此,这两行诗辗转写的是凄切,是寂寞,是深深地哀怨。情绪的流向较为单一。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打破一二句的和弦,以全新的节奏和韵律再现诗的主题:“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执著、决然、不掩饰、不造作的独特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它丰富了诗歌的情绪构成。“不信”句诉说着“断肠”的相思,也隐含着相思的无可奈何,相思的难以喻说。《如意娘》写得曲折有致,较好地融合南北朝乐府风格于一体。

【名家点评】

钟惺《名媛诗归》卷九评曰:“看朱成碧”四字本奇, 然尤觉患。 “思纷纷”三字,愦乱颠倒得无可奈何。”“老狐媚甚,不媚不恶。”

谢棒 《四溟诗话》说:“ 凡起句当如曝竹, 骤响易彻” ,“ 结句当如撞钟, 清音有余”。

作者介绍

武则天

武则天和李显什么关系(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怎样的)(4)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名武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 ,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 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

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和李显什么关系(李治和武则天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怎样的)(5)

中文名

武曌

别 名

武则天、武媚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624年2月17日

逝世日期

公元705年12月16日

职 业

皇帝、政治家、诗人

信 仰

佛教

主要成就

废唐,改国号为周

主要成就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代表作品

《臣轨》《如意娘》

籍 贯

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

谥 号

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

年 号

证圣 圣历 神功 久视 神功 神龙

在位时间

690年―705年

享 年

82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