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最近追的番(这样的国产神作)
“天涯呀 海角,
觅呀 觅知音,
小妹妹唱歌,
郎奏琴,
郎呀 咱们俩是一条心。”
可能不少人是从李安导演的《色戒》中听过这首《天涯歌女》,王佳芝眼含泪水的唱着这首歌的样子不知道打动了多少影迷。
那这首歌最初是哪部电影的插曲大家知道吗?
没错,就是出自电影《马路天使》。
今年恰逢电影的主演周璇的百年诞辰,我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片。
《马路天使》上映于1937年。
但时间也没冲淡《马路天使》的魅力,在豆瓣上有近两万的观众为这部电影打出8.5分。
连《世界电影史》的作者乔治·萨杜尔都称赞这部电影:“影片的风格极为独特,而且是典型的“中国式”的。”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上海。
小红和小云姐妹俩被人贩子骗到上海,姐姐小云被卖给老鸨被迫流落风尘,妹妹小红卖给一位琴师,终日跟随他于茶楼卖唱为生。
姐妹俩住在鱼龙混杂的贫民窟,邻居是英俊的小号手陈少平和卖报纸的老王。
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生活,使得小红和陈少平的接触增多,久而久之两人暗生情愫。
值得一提的是,小红和少平还贡献了中国影史的第一个吻戏。
然而好景不长,小红在茶楼卖唱的时候被流氓古成龙看上了。
古成龙要强占她为妾,小红自然不愿,就赶忙和陈少平商量对策。
他们决定找律师,想要控告古成龙强抢民女。
但是律师狮子大张口,要价太高二人难以担负高昂的律师费,只好逃走。
在这过程中,老王对小云也产生了感情,但是小云自卑于自己沦落风尘,不敢正视老王的情感。
东躲西藏终究不是个长久之计。
一天陈少平在理发店工作时被琴师看见了,于是他顺藤摸瓜也就发现了小红的踪迹。
琴师带着古成龙来抓小红,小云为了帮助妹妹逃走,自己则留了下来抗争。
然而她一介弱女子哪敌得过五大三粗的流氓,最后被残忍杀害。
故事到这就结束了,没有宏大的背景,也没有伟大的英雄,只有小人物为了自己的生活和感情不断的挣扎。
真实的描绘出上海底层人民生活的酸甜苦辣。
粗粝,却动人。
小云死了,杀害她的凶手被抓获了吗?小红和陈少平怎么样了呢?
这些疑问都留在了观众的脑海,因为电影像生活一样,并没有准确答案。
导演放弃使用主流的大团圆结局,而是以小云的悲剧展示了阶级压迫的残酷。
《马路天使》的导演袁牧之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人物,被誉为“舞台千面人”,无论是表演还是导演亦或是编剧他都信手拈来。
他偏好现实主义的风格,镜头对准的大多都是来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
这一个个小人物就编制成当年上海的真实生活风貌,这样的影片是当时充斥着武侠、豪门情爱题材的上海影坛的一股清流。
(导演很帅!)
现实主义风格让意大利著名的影评家达西拉奇对这部影片赞不绝口:
“《马路天使》堪称是一个奇迹,它所体现的“新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竟比意大利在战后提出的要早得多,我们完全可以想见,30年代中国的这部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影响该有多么巨大。”
袁牧之的电影对人物的塑造十分饱满立体。
就像《马路天使》中的小云,她虽然不幸流落风尘,眼中有化不开的忧愁。
但同时,她却不是一个脆弱的女性,她内心善良,勇于抗争,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马路天使》这部片子不光是人物和故事让人印象深刻,电影中最负盛名的两首插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是不能不提的。
这两首歌的词曲作者是田汉和贺绿汀。
这个阵容可以说是异常强大。
田汉是国歌的词作者,贺绿汀是更是创作了《牧童短笛》等脍炙人口的曲子。
《四季歌》出现在电影的7分钟左右,周璇饰演的小红在茶楼唱着这首歌,一边唱一边歌曲中描绘的画面也出现在电影中。
歌曲不仅描绘了四季美景,歌词中“大姑娘漂泊到长江”、“醒来不见爹娘面”更是将战乱中骨肉分离,家破人亡的惨景也一一呈现。
侧面的交代了当时的背景,“九一八”以来,无数人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小红和小云两姐妹就是其中一员。
《天涯歌女》出现在影片的26分钟左右,是小红对着对面的陈少平唱的。
活泼可爱的小红和默默拉着琴给小红伴奏的陈少平二人眉目传情,这首歌将少女的情爱表现到了极致,看得人不自觉就嘴角上扬!
在电影37分钟左右小红又唱了一次《天涯歌女》。
这次因为古成龙的事情使她心中充满愁绪,上一次唱充满了喜悦之前,这一次的《天涯歌女》的曲调哀婉。
唱到“家山呀,北望,泪呀泪沾襟。”的时候更像感怀自己漂泊的无奈和思念家乡的愁绪。
小红,正是一位寄人篱下的“天涯歌女”。
这两首歌并不仅仅是好听的电影插曲,更是承担了叙事、渲染气氛、调动情绪等诸多功能,这在当时可谓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虽然《马路天使》主要描述的是底层小人物的悲惨,但是影片没有一味的展示“痛苦”,更多的是一种欢快、戏谑的喜剧元素来讲述这个故事。
例如,影片中的演员就经常用一些夸张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向观众传达着底层人物的苦中作乐。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以乐景衬哀情”的写作手法,这种有对比有落差的表达方式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马路天使》在2005年入选了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评出的“百年百部最佳华语片”,可以说它为华语电影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这部影片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于他的生活气息浓重、够真实。
《马路天使》本身就起源于主创人员在小酒馆中所观察到的底层人民的生活,是真正的“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作品。
正如贾樟柯说的:
“我国早期电影《马路天使》里曾有过那么活泼的市井生活的描绘,可惜在日后的中国电影史上几乎很少有这样的珍品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