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对吕布的评价(战神吕布何以成了三国演义中的悲情人物呢)

导读

吕布是三国中举世无双的战神,人不但长得帅,还英勇善战,“人中吕布, 马中赤兔”的美誉更是成了千古流传。可是在《三国演义》中, 这位勇猛的大帅哥被罗贯中先生当作小人和反面人物来描写的。人们提到吕布, 除了“勇而无谋”的匹夫之勇外,也屡次提及他“见利忘义”。吕布之所以受到鄙薄,难容于诸侯,以致白门楼殒命,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违反了“忠义”的游戏规则。今天千秋和就各位一起来看看这位,本可以独领风骚的一代战神,为何成了见利忘义的无耻小人。

—、吕布杀了两个“干爹”

二、吕布的所作所为违反了“忠义”的游戏规则

罗贯中对吕布的评价(战神吕布何以成了三国演义中的悲情人物呢)(1)

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照 吕布

一、吕布杀了两个“干爹”

1、杀丁原

我们看《三国演义》,在书中帅哥吕布是以丁原义子的身份首次登场。董卓想要废帝而立陈留王,他这样做遭到丁原的斥责,于是董卓非常气愤,董卓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就想要把丁原干掉,而丁原却依仗吕布的保护从容逃离董卓设计的“鸿门宴”。 董卓见吕布勇武过人,就喜欢上了这个小伙子,当然首先出于利益,再者就是吕布勇武,又勇猛又好看的帅哥,在职场上一直是受欢迎的对象。于是董卓就派李肃前去劝降吕布。结果是,吕布把这个干爹丁原给干掉了,投靠了董卓。真是不得不佩服李肃,劝降的才能确实一流。人们都说吕布这小子是“见利忘义”之徒,那么此“利”仅仅是小说中提到的黄金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和赤兔马吗?其实,这些只是“利”的一小部分罢了,笔者觉得最大的“利”在于董卓能给吕布提供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舞台,这比丁原能给的“利”要多多了。在《三国演义》中,丁原不过是小小的荆州刺史,吕布的主要作用也只不过是一个“保镖”。所以何去何从,一目了然。其实很多人也许都会做出吕布同样的选择。

李肃在诱降吕布时曾说:“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在人之下?”“布曰:`恨不逢其主耳!'”“肃曰:`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

从上面李肃和吕布的对话来看,李肃先是以提供更大的舞台做诱饵,待看到吕布心动后,才拿出黄金明珠,明言赤兔马乃董卓所赠。

罗贯中对吕布的评价(战神吕布何以成了三国演义中的悲情人物呢)(2)

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照 丁原

斩杀丁原时,吕布说:“吾堂堂丈夫,安肯为汝子乎?”表现出不愿久居人下的抱负。因此, 与其说吕布杀丁原投董卓是见利忘义,不如说他是为了建功立业,展示个人才华而倒戈。吕布欲投英雄, 建霸业是内因, 而金银财物、赤兔马不过是推动吕布投靠董卓的外因而已。不过笔者认为吕布确实有点狠,毕竟叫了一阵子“爹”说杀就杀了,这确实违反了最基本亲情道德,不单单是违反了“忠义”的游戏规则。

吕布杀丁原,提其头投董卓。“卓先下拜曰:卓今得将军,如旱苗之得甘雨也。”董卓立马封吕布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这待遇确实是高,跟着丁原八辈子也得不到。确实平台的力量太强大了。和董卓的相遇也给了他充分展示才华的天地。在《三国演义》第三回夹批中,毛宗岗批评吕布的行为“方杀一义父, 又拜一义父。杀得容易,亦拜得容易。”言词充满讥讽。

2、杀董卓

王允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用反语激怒吕布,“布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间, 岂能郁郁久居人之下!”表现出了吕布欲建功立业, 不愿久居人下的抱负。王允见吕布有所动摇,“便说之曰: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传名,流芳百世;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终于使吕布下定决心诛杀董卓,为朝廷除害。如果说吕布杀董卓的主要原因是要夺回貂蝉,那么笔者觉得“青史传名,流芳百世”更是他诛杀董卓的重要原因。为了突出甚至夸张吕布“轻于去就,见利忘义”的特征, 罗贯中先生将笔墨集中在吕布为貂蝉而轼父背主的外因上,却忽略了吕布内心想趁乱世建功立业的内因。把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轼父,简单处理为“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闹剧,突出了吕布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个性。

罗贯中对吕布的评价(战神吕布何以成了三国演义中的悲情人物呢)(3)

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照 董卓 、王允、貂蝉

二、吕布的所作所为违反了“忠义”的游戏规则

大多数人将吕布失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见利忘义,轻于去就”《三国演义》的核心问题是“忠义观”,“义是判断人品、判断是非的最主要标准”。在这样一部以“义”为创作宗旨的巨著中,像吕布这样轼父背主、反复无常的小人,灭亡是其必然结局。然而纵观《三国演义》,我们看到,有叛降行为的远不止吕布一人其中,许攸、高览背叛了袁绍;孟达背叛了刘璋;姜维背叛了曹魏,甚至刘备也做过曹操的部将,是不是刘备的出走,也算是背叛了曹操呢?为什么《三国演义》对那么多人的叛降行为都不予追究,而偏偏对吕布的背主行为抓住不放、选中吕布作为“见利忘义”批判的对象呢?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不容忽视:

1、在群雄逐鹿、以义为重的三国时代, 吕布两次轼父背主的行为违背了一般的封建伦常

东汉末年,皇帝昏聩,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封建军阀趁镇压农民起义之际扩展势力,割据称雄,互相兼并,战争迭起。一统的国家陷入了分裂混乱的局面。“良禽择木而栖, 贤臣择主而事”本也屡见不鲜,各路英雄都在审时度势,重新选择明主,当然吕布也不例外,因为吕布确实也算得上英雄。

罗贯中对吕布的评价(战神吕布何以成了三国演义中的悲情人物呢)(4)

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照 吕布

不过,吕布的“择主而事”和别人不同,他的“择”是建立在连杀两位“干爹”的基础之上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特别是东汉董仲舒以后,把儒家奉为经典,将儒家 “三纲五常”作为基本准则。“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成为世人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汉末年,虽然军阀混战,道德沦丧、社会规范破坏殆尽, 但“父为子纲 ”仍是最起码的规范 在父系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中, “轼父”确实罪不容赦。董卓这个人虽然暴戾凶残、贪财好色、把持朝政, 成为统一中原、安定天下的最大障碍。吕布杀董卓,虽然在客观上可以说是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动荡的社会局面,但他“轼父”以下犯上的行为却给他自己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颇深的封建社会对这样一个连杀两父的“英雄”, 从骨子里是鄙薄、排斥的,确实不但在封建社会,在现在也是违反了基本的伦理观。

《三国演义》中不乏背主之人,他们对这种背主行为讳莫如深,将“背主”看作是一生的耻辱,害怕遭到社会舆论的唾弃。而吕布却没这样的感觉,“背主轼父”在他看来往往轻而易举,没有多少复杂的思想斗争。也正是因为这样,吕布也被认为是《三国演义》中德行最差,有奶便是娘的“无义”小人。总之,不管出于建功立业的目的也好,出于“见利忘义”的私利也罢,吕布一再“轼父”的行为绝不同于《三国演义》中任何其他人的“良禽择木而栖, 贤臣择主而事”。吕布“轼父”背主的行为违背了“父为子纲”的封建伦理道德,为社会所不容,他的悲剧是必然的。

罗贯中对吕布的评价(战神吕布何以成了三国演义中的悲情人物呢)(5)

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照 吕布、貂蝉

2、封建社会视女人为“祸水”,吕布为了貂蝉诛杀董卓尽管有功,但却违背了一般的社会准则

中国封建社会自古以来都视女性为男性的附庸,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封建政坛和一些史学家将昏庸帝王的辱国丧权、祸国殃民的罪责硬套在他们身边的宠妃身上,认为是她们的诱惑,使昏庸帝王沉溺于女色,从而荒于政事,贻误国事。商纣因妲己而亡,西周因褒姒而灭, 吴王夫差宠幸西施而亡国,历史无不证明“红颜祸水”观点的正确性。罗贯中先生无疑也受到这种封建女性观的极大影响。《三国演义》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政治历史小说”,它主要描写的是国家大事、政治和军事的斗争。而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这些国家大事女人是没有染指的份的。所以书中多是叱咤风云的男性形象,其中的妇女形象屈指可数,而且绝对地处于陪衬和从属的地位。罗贯中先生的女性观渗透在《三国演义》的各个角落 。“衣服破,犹可缝。手足断,安可续?”更是处处得以表现。在罗贯中看来,妇女并不具有独立人格,她们不过是丈夫的附庸,政治斗争的工具。而把她们当作工具和附庸的人也丝毫不必考虑她们的人格和尊严,更不必考虑她们的幸福和前途。为了表现刘备乃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罗贯中在情节中加入了刘安杀妻一节。刘备单枪匹马逃难,途中绝粮,猎户刘安杀妻食之。刘安杀妻将“兄弟如手足, 老婆如衣服”的封建女性观发挥到了极致。

罗贯中对吕布的评价(战神吕布何以成了三国演义中的悲情人物呢)(6)

电视剧《三国演义》剧照 吕布、貂蝉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吕布竟然为了美色,以下犯上,杀干爹董卓,自然为社会伦理所不容。《三国演义》从总体上对男女之情持强烈的反对与排斥态度,它对英雄人物的评价也部分地建立在好色与否的基础上。 罗贯中基本上以现实的态度对待男女之情。他认为“好色”是男人的天性,关键在于对待女性的态度,即是否与女性拉开足以保证安全的情感距离。假如能在享受美色的同时又清醒地将美女置于自己的掌握之中,那他就不失英雄本色;如果把美人奉若神明,为讨女人的欢心而不及后果,面对女色而迷失心性,其结果是小则断送一生名节,大则枉送性命,秧及子孙。与刘备、曹操理性地对待女性不同,吕布一头栽进王允为他设计的“美人计”中,至死浑然不觉。在“情”与“理”的斗争中,吕布几乎不作任何挣扎就倒向了“情”的一方,从而成为“好色”的典型人物。在吕布诛杀董卓这一重大政治事件中, 他的英雄气始终与儿女情纠缠在一起。一方面, 吕布不能割舍他对貂蝉的爱恋;另一方面,董卓欺上压下,久居人下、壮志难酬的郁郁之气也在吕布心中沉积已久。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吕布手刃董卓。这一重大政治事件表现出来的无疑是一场争风吃醋的政治闹剧。冲冠一怒为红颜 ”在世人看来不仅不值得, 更为当时鄙视女性的社会伦理所不齿。吕布的儿女情冲淡了他的英雄气, 他的失败是必然的。

罗贯中对吕布的评价(战神吕布何以成了三国演义中的悲情人物呢)(7)

三英战吕布

结语:

通过我们的叙述可以看出,在《三国演义》中,吕布的悲剧命运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 他缺乏政治斗争的智谋和权术,常常在尔虞我诈的斗争过程中,陷入生存的危机,日益变得脆弱不堪。另一方面, 在纷乱的时代里,轼父背主,沉迷于女色,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忠义”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伦理,他悲剧的根源在于违背了三国时代最起码的“游戏规则”。此外,吕布也有着他自身突出的性格缺陷和能力局限:刚愎自用、反复无常、有勇无谋、轻信盲从,缺乏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应具备的政治远见和领袖气质。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他的结局只能是悲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