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志原文(平原县最早的志书)

整理|王玉杰

德州志原文(平原县最早的志书)(1)

明万历《平原县志》,二卷,刘思诚修,高知止纂。思诚,字克实,号定宇,直隶山海卫(今河北山海关)人,举人,万历十五年(1587年)任平原知县。知止,字明甫,邑人,进士,曾任山西阳曲、直隶长垣知县。是志据明嘉靖时邑人张蕙所撰志稿重辑。始于明万历十六年,十八年梓行。是现存最早的平原县志。编前有宋仕、高知止各一序。正编分上下卷:上卷建置志、疆域志、山川志、物产志、风俗志、政治志、祠祀志、学校志、杂志、人物志、乡贤志、职官志;下卷艺文志十三门,门内有目五十八。卷后附刘思诚后序。约五万字。是志门目较备,记述间赅。疆域、物产、风俗、政治诸门,记本地市镇乡图、物产风俗及户口赋役,皆关本地民生,是考见明代社会经济的有用资料;艺文收录颇丰,独占全书之半,然多为咏景应酬之作,反应本地民生利弊之文鲜见。有万历十八年(1590)刻本。(该资料来自山东大学历史系 济南《甲骨书业》)

附一:

明万历《平原县志》,是现存最早的平原县志。该志篆辑始于明嘉靖年间,庚戌(1550年)科进士、邑人张蕙“创辑邑乘,未成而卒”。 万历十五年(1587年)知县刘思诚修平原县志。邑人,进士高知止,据张蕙所撰志稿重辑。始于明万历十六年,十八年(1590年)梓行。后人称旧志。旧志刊发二十年后,平原知县周汝观、黄景华等人,尝其版稍续之,称谓续志、旧续志,今国家图书馆有旧续志版本。

【万历】平原县志序

夫郡邑之有志也,非徒存故,实昭因革,所以考得失而懋劝戒也。要其体,固贵简洁,而病冗杂,然事不核则无以鉴往,辞不赡则无以俟后。必读之,使人跃然如生长其地,谙历其状,兴河山之感,抒注厝之猷,斯志之善者也。

吾邑东省壮钜,入我国家,虽列畿外,隐然同左辅焉。顾旧乘丛芜漫漶⑴,时异势殊,并残阙者,失之!俾产兹者贻文献之羞,莅兹者切杞宋之叹,非所以重士风而勖吏治也。贤令刘侯⑵,锐意搜辑,以长垣令高君所为志⑶,属予序之。

盖吾县为故平原郡属邑,郡邑自当有辨。高君以宏才博学,历稽群籍,分别而损益之,其事核,其辞赡,良哉!志,可谓心苦而功倍者矣。予尝验天下事物,即微细者亦有定数,不能强也。吾邑仿于爽鸠之墟,几与海岱相终始,乃往牒已无所稽。而圣朝统一,函夏声教,先被齐鲁,娴于文学,又其天性,乃寥寥迄今也。匪高君成之,刘侯维持而从臾之,将遗所不知何人,毋亦有数也耶!斯其泽当世世畏垒哉。予不佞生于斯地,既不能撰纪为桑梓,重而待罪垣镇,又无以宣上德意,树嘉绩于邻壤,唯兢兢以古之淳,挽今之漓,庶几圣天子节俭寔惠不致壅阏,则夙夜耿耿者也。吾邑昔称朴,觅今渐渝矣。读斯志者,思至鲁至道之训,不徒曰备掌故而已。斯作者盛心哉。

万历庚寅(万历十八年,1590)秋七月之吉。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奉敕巡抚保定等府、提督紫荆等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前大理寺少卿、浙江道监察御史。掌京畿道事,邑人,宋仕撰并书⑷。

————————————

⑴旧乘:指创修《平原县志》。清代《平原县志·人物志》记载:“张蕙,号仰斋。嘉靖庚戌(1550年)进士……创辑邑乘,未成而卒”。

⑵刘侯,即明朝万历年间平原县知县。万历十五年(1587年)知县刘思诚修平原县志。

⑶高君,即高知止,字明甫,邑人,进士,曾任山西阳曲、直隶长垣知县。高君据明嘉靖时邑人张蕙所撰志稿重辑。始于明万历十六年,十八年梓行。后人称旧志。旧志刊发二十年后,平原知县周汝观、黄景华等人,尝其版稍续之,称谓续志、旧续志,今国家图书馆有旧续志版本。是现存最早的平原县志。

⑷宋仕(1538—1618),字原学,号可泉。祖籍邯郸,其家平原。元末避地始,曾祖父宋锡,官工部营膳所丞;祖父宋台,怀庆府知事;父宋以方,累赠中宪大夫、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见宋仕墓志铭)清代《平原县志•选举志》:宋仕,明“辛未(隆庆五年,1571)科进士,衡水知县,调遵化,行取浙江道御史,历升顺天府丞、大理少卿,以佥都御使巡抚保定,又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应天,升南大理寺卿,以疾归;起南刑部右侍郎,晋右都御史(正二品),卒官,赐祭葬,赠太子少保,廕一子,祀乡贤。”

述志

邑人、进士 高知止 ⑴

惟先王制国,画地分邑,或沿或革,推世道之次,志建置。建置必经邦土,画封畛疆域奠,而势守分矣。疆域定于川泽,扶舆孕灵物、饶风媺、民生蕃滋,故列物产、述风俗、纪民赋焉。测土度宜辨方兴利而后民咸乂⑵,能乂民而后能享神,故次之以祠祀。神人谐而上下和,然后民心孚洽而礼义可措,故次之以学校。三者皆扰民而治之之具也。事有参差,不可以类存之,足备搜考杂志,不敢不志也。吾原素称文献,而人文与时宣昭学术、事功、风标、节谊,扬其令芳,各以类著。人物不敢不详也,教养典于官师,列其名,而贤否之迹可考矣。绩效隆著曰,惟循吏绎思不忘焉,乃列职官、述名宦,至于坟典、道绝六经。言微秦汉而下,文辞灿如也。然要以发泄治道之蕴,故志艺文以敦其训焉。

——————————

⑴高知止,字明甫。家贫力学,寒暑不辍,登万历癸未进士。知阳曲县,新学宫、建义学、置学田,民蒸蒸向化。后补大名,以能治剧,调长垣,婴足疾归。念平原设县最古,志乘阙如,乃博考群书,摭拾闻见,即张中丞惠原本而润色损益之,时称其心苦而功倍,所著诗、古文甚富,绎幕园记叙赋,咏其一斑也。(摘自,清代《平原县志·人物志》)

⑵乂(yì):指治理,安定。

后序

平原为郡,在昔一大都会,与青州、河朔悬衡等胜。而至我朝浸废浸降为邑。今所名为陵县是已,乃我邑实故郡四封地,历世而往独得,仍旧号不湮灭,更置云蕞尔之土,往仅获列于附庸。而今衣冠风政田园物产,至比故郡,声光不翅雄埒,则余不胜沧海桑田之感矣。邑有志故废,再启于张大中丞,随成于高明府,而宋大中丞且不吝褒然为序,珠玉冠前。三先生者⑴,所谓枌榆之祭酒、文苑之宗工也。其于兹书如老宫监谈天宝年间事,言言中核,当实不虚,以寄概于杞宋之无征,功德金石与并矣。咫尺之编,识大举细,彰往古而揭来今。其书,类史隶,厥幅员而非野;其义比乘,副载名山而非家。无论于龙门兰台何若⑵,而以挈于当实不虚之指,则有贤者,莫为加悬金不能赞矣。余生关徼,黭谫不文,幸分百里而叨一日士,甿之上士遵礼训,而甿不寙偷。区区不佞,猥有所藉,以称官联而无虞于获上则平原也者,其化人槐安之境矣乎!属在杀青以职事⑶ ,未宜三谢,聊为纪之卷尾,如此任邮任德乎!余不敢知矣。

万历庚寅(万历十八年,1590)秋八月吉,文林郎、知平原县事,孤竹,刘思诚谨识。(摘自万历《平原县志》)

——————————

⑴三先生:指张蕙、高知止、宋仕三先生。

⑵兰台:汉代宫内藏书之处,以御史中丞掌之,后世因称御史台为兰台。(《辞海》)此“龙门兰台”指宫廷内的御史中丞(即史学家)。

⑶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叫做杀青。后来指写定著作。此处指县志脱稿。

附二:宋仕绝笔影印件

德州志原文(平原县最早的志书)(2)

德州志原文(平原县最早的志书)(3)

德州志原文(平原县最早的志书)(4)

德州志原文(平原县最早的志书)(5)

德州志原文(平原县最早的志书)(6)

王玉杰,山东省平原县人。1963年参加工作,先从教后从政,县委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8年。1999年退休后,热心地方史料的搜集研究工作。2005年研究平原县旧志。2011年10月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历史散文《平原龙门札记》。应邀点校乾隆《平原县志》、民国《续修平原县志》并于2014年6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2018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董讷柳村诗集注释》。

壹点号玉河微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