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开步伐还是迈开脚步(脚步之后跟着还是脚步)
□ 林颐俄国作家伊利亚·爱伦堡有句名言:“春天对俄罗斯来说,不仅是季节的变化,而是一个事件”冬天占去了俄罗斯全年的一半多时间,漫长得似乎总也盼不到春暖,这种季节感塑造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某些特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迈开步伐还是迈开脚步?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迈开步伐还是迈开脚步
□ 林颐
俄国作家伊利亚·爱伦堡有句名言:“春天对俄罗斯来说,不仅是季节的变化,而是一个事件。”冬天占去了俄罗斯全年的一半多时间,漫长得似乎总也盼不到春暖,这种季节感塑造了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某些特质。
读《去北地,再去北地》这部陈保平与陈丹燕联袂书写的俄罗斯游记,陈保平予我的感觉,就是他对俄罗斯的特质很熟悉。文章风格有着媒体人、出版人惯有的精简和清晰。当他游贝加尔湖之时,他感受到忧伤的氛围;当他站在克里姆林宫之时,他领略到权力的威压;他在雪下得最浓厚的时候找到了新圣女修道院,体验十字架环绕的宗教主题;走进皇村的普希金公园,站在诗人握笔沉思的雕像之前,深邃的目光穿越悠长的历史……
陈保平也很喜欢爱伦堡。1993年10月-11月,陈保平与陈丹燕携手俄罗斯游。陈保平的行囊里装着五本书,其中之一就是爱伦堡的《人·岁月·生活》。在行旅日记里,陈保平不断提起爱伦堡,爱伦堡赋予他审视俄罗斯的一种目光。
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常常自问:诗和现实生活中的创造,哪一样重要?陈保平记叙这段时,正在凭吊文人公墓,俄罗斯知识分子僻静的安息之地。隔着山峦重重,俄罗斯的气息曾经无远弗届地笼盖过中国的大地,后来一线一线地退了,只将一些缥缈游荡的情愫遗存在一些人的心里。
两位作者各自以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见闻与感想,自说自话,合成一集。因此这部游记很有意思的一点,还展现在同样的风景人物会有怎样的不同描摹与差异感触。不同于陈保平总是重返历史、寻找根源,陈丹燕更关注触目所及的俄罗斯人的现实生活。相比而言,女作者更多一些感性抒情,更多一些实在的关切。
走过莫斯科的地下通道,有一个瘦弱的像豆芽一样沉静的女孩,她在吹一种木笛子,听上去像俄罗斯的民间曲调。东方列车穿过白桦林,陈丹燕与小男孩瓦尼亚和他漂亮的妈妈谈话,孩子天真地快活地笑着,大人脸上刻着焦虑,玻璃闪过银子一样雪地的反光。女作家伊琳娜是两位作者的导游,陈保平写了她的热情接待,陈丹燕笔下的伊琳娜更立体,女人与女人之间容易敞开心扉,对时局、对困境,对面包与创作的矛盾,这些谈话切入了当时当地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图像。俄罗斯人那种近乎绝望的希望,深深烙刻在骨子里。
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俄罗斯迅疾地在改变它的面貌。走在白雪皑皑的街道上,旅人心里的滋味大约也渗透着微凉。“气氛,有时不是感受于当时,而是渗露于久远的后日。”(舒国治语)。《去北地,再去北地》的第三部分,是2017年的立陶宛之行,与1993年构成了回鸣。在更北之地的清晨苏醒,窗外隐约传来差不多的民谣,然而细加品味,气质约略有不同了。用文字丈量行经的路程,就算一样的路,再走一遍,总也有些不同。时间转动,历史翻页。脚步之后,跟着还是脚步……
《去北地,再去北地》
陈保平 陈丹燕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