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碧空如洗风景(只此青绿来南京了)
一轮又一轮的掌声如潮水般涌来,台上的演员们整整谢幕了五次,剧场里的震撼和感动仍在“发酵”,观众沉浸在青绿山水的古典意境中久久不愿离去。
这些天,因疫情而几度延期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终于在江苏大剧院揭开面纱,吸引了数千名观众走进剧场,并由此掀起了一阵“青绿”热潮。翩迁的舞姿和写意的舞台设计勾勒出如诗如画的大美山河,营造出美轮美奂的中式美学意境。演出间隙,青绿的扮演者孟庆旸、希孟的扮演者张翰、“展卷人”的扮演者谢素豪和张峻赫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找寻古人与当下的情感连接
《只此青绿》的“走红”之路,始于2022年虎年春节晚会。当身穿青绿色长裙、头梳发髻的宋代女子一登场,便引发了全国观众的集体追捧。由于时间的限制,虎年春晚舞台上表演的仅仅是《只此青绿》的片段。这之后,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开启了全国巡演,所到之处,皆一票难求。此次在南京的演出,原计划演出三场,后因观众反响热烈,临时加演两场,依旧一票难求。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由中国东方演艺集团等出品,编排灵感来源于旷世画作《千里江山图》,全剧通过“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七个篇章,讲述了一位故宫博物院青年研究员在研究《千里江山图》时“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的身份和画家王希孟互动的一段故事。舞剧由舞坛“双子星”周莉亚、韩真共同编导,这也是这对“80后”黄金搭档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之后,又一次携手打造的舞台精品。
创作《千里江山图》这幅画时,希孟年仅十八岁,不久便去世了。在史籍中,关于希孟的记载只有跋文上的只言片语——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如何从这寥寥几行字中实现“破题”,这是主创团队反复思索的难题。为了更好地舞绘《千里江山图》,使作品呈现出宋代美学意境,创作前期,主创团队多次前往故宫博物院进行采风考察,现场观摩学习文物修复、传统绘画工艺,以及文物研究员的实际工作状态。
在一遍又一遍地翻看宋词和绘画之后,希孟的扮演者张翰找到了与这位古代奇才的情感连接。“我的专业是中国古典舞,属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我和希孟的年纪相仿,我能够将自己带入了希孟的情绪和状态之中,找到和他之间的一种共情点。”为了揣摩角色,张翰时常把自己关在排练厅,让自己沉浸到希孟的世界当中,感受他灵魂深处的世界。他还专门请来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教自己临摹《千里江山图》,从白描到上色再到点染,一步步画、一点点上色,从沉浸式体验里收获诚意和敬畏。“我通常坐一下午,才能画了一点点,就感觉腰酸背痛。而希孟用了短短半年时间,便画成了这幅旷世作品。我想他的内心一定是怀着满腔热血,一定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才能把一切美好都装进眼睛里,画在画稿上。而能够画成这部伟大作品,一定需要一颗天才般的内心和坚韧不拔的品质。”
“出圈”背后彰显文化自信
都说三十而立,领舞孟庆旸在自己30岁这一年,将“青绿”这个角色,稳稳地“立”在了舞台之上。青绿长裙,眉眼锋利,利落甩袖,青绿这个角色甫一出场,便令无数观众感慨:“美哭了。”
与孟庆旸之前曾经塑造过的角色不同,“青绿”并非是一个具象人物,而是一个从《千里江山图》的青绿色画面中提炼出的一个意向、写意的角色。从静态的画,到动态的舞,这不仅是不同门类艺术间的跨界交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精彩展示。为了把握这个人物形象中的“魂”,孟庆旸花了整整5个月时间,除了在舞蹈房训练之外,还不断学习宋代文学和绘画,寻找宋代美学的古典韵味,她感慨道:“能够通过一个角色去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化,这对舞者来说,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情。”
在排练过程中,孟庆旸对周莉亚、韩真两位“80后”编导表达出了足够的信任感,“两位编导对演员的引导是足够准确的,当我们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她们就会用语言的力量去引导你,找到与角色之间的通融感。”孟庆旸说,春晚演出开始前,韩真导演特地发来了一段长达六十秒的语音,告诉她如何尝试传递画中的“安静感”和“疏离感”。“她告诉我,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个回眸、一个望月,其实都是向观众传递一种信息:你们感受到古人笔下的大好河山了吗?你们感受到了古人给予我们的这份馈赠了吗?”
因此,每一次登台表演,孟庆旸都将其视作跟传统文化的一次“对话”,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这部剧能够得到大家的喜爱,是因为我们用舞蹈的方式,去致敬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我们和观众达到了一种惺惺相惜的默契,而这种默契,代表了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文化自信的一面。”
舞剧《只此青绿》中,高难度的“青绿腰”一直让观众恋恋不忘。观众的喜爱和认可令孟庆旸感到欣喜,“‘青绿腰’这个词是网友发明出来的,完成这个动作,需要很强的腰腹力量,我们作为职业舞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体能训练,通过腰腹肌与腿部支撑的力量,才能把动作控制在一定的时长里。”面对网友们的争相模仿,孟庆旸特别提醒说:“学习和模仿,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非专业人士,建议不要轻易模仿,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只此青绿》的每一幕,都是由剧中角色“展卷人”推进的。“展卷人”既是剧中的一个角色,又引导着台下观众的视角。跟着“展卷人”的脚步,观众不仅走进了《千里江山图》中的锦绣河山,还成功与这位画家王希孟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剧中展卷人的角色,由谢素豪和张峻赫分为AB组演出。
张俊赫是江苏徐州人,从六岁学习拉丁舞开始,便从此走上了舞蹈之路,而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舞蹈冠军,便是在南京的龙江体育馆拿下的。这一次回到南京演出,让张俊赫有了回家的感觉,家里的亲戚朋友也都赶到现场,给他捧场。当帷幕拉开,张俊赫试图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在舞台上,而令他最为感动的是,还是家乡观众毫不吝惜自己的掌声,给了初出茅庐的他莫大鼓舞。
谢素豪告诉记者,展卷人是以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的王中旭老师为原型创作的,为了把握好这个人物形象,剧组曾赴故宫博物院参观了王中旭的办公室,“老师工作的地方非常朴素,一间很小的房子里,堆满了书籍,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一种匠心精神,更看到了一种执着和真诚的态度。《只此青绿》这部戏已经演出快90场了,每一场演出我们也是怀着这种最真诚的心去感染观众。我们跟王中旭老师一样,都是要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慧/文董双/出镜 赵宇/视频
来源: 新华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