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庙会的来历(春节为何办庙会)
古人和现代人的春节习俗并不完全相同,古代喝雄黄酒、除五毒、逛庙会等习俗现在已经渐渐失传。其中逛庙会是古人在春节期间非常喜欢做的一件事,特别是女人小孩,他们把逛庙会看成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娱乐活动。
一、春节庙会为何诞生
祭祖祭神一直是古人过节的必做之事。无论是清明节,重阳节还是中秋节,古人都会前往寺庙和祖坟祭祀,当然春节也不例外。古代同一个地区的居民一般会信仰同一个的神祗或者祭祀同一个名人。例如成都有武侯祠,所以古代成都居民春节期间会到武侯寺附近点香火。
聚集在武侯祠的人多了,自然会吸引一些卖艺唱曲的人来赚钱。久而久之每逢佳节武侯祠附近总会歌声泛起、舞影翩飞。一些好奇的居民会被这些歌舞吸引驻足观看,不知不觉间形成一种祭祀、看表演两不误的游玩习惯,习惯经过时间推移就会自动形成一种习俗。
二、庙会的雏形和佛道两教的出现
庙会的雏形是商周时期的宗庙祭祀集会。这种集会相对于后世的庙会来说:娱乐性更少,宗教意味更浓。人们更多是为了求得神明庇佑而聚集在宗庙周围,当然为了让集会不那么乏味,祭司会在祭祀仪式上跳大神。庙会的雏形在这段时期已经显现。
周秦两代近千年里,庙会始终没有正式成型,它还保持原始祭祀仪式的形态。直至汉朝道家学说受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于是不得不阉割自身的政治思想,向着宗教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印度的佛教传入,从此,两个宗教相遇不断发生碰撞。
中国的土地人口都是有限的,但道佛两家都想无限度推广自己的宗教。因此他们不断争夺土地建立寺庙或者道观,不断宣传教义拉拢俘获自己的信众,不断互相攻击损害对方的形象。
宗教不像政治,它归根结底还是一种文化现象。为了收获更多的信徒,道佛两教都致力于增强自身的文化输出能力。
而在古代,第一能够集齐大批信奉神明的群众、第二能够提供足够广阔的场地、第三能够让佛道两教有充足文化输出机会,满足的地方只有一处,那就是当时初显雏形的庙会。所以每逢春节或者重阳清明等节日,佛道两教都会在自家的寺庙或者道观中集体念经举办表演,以吸引祭祖的人来访。
经过佛道两家的大力宣传,人们赶庙会的地点逐渐由自己的宗庙转移到佛道两家在各地设立的祠堂或者寺庙,庙会正式出现。庙会出现后,那些不信教的群众和各地的流浪艺人趁热闹来到当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商业的发展,但是封建政府对此少有干预。
三、庙会在历朝历代的发展
庙会的热闹程度与佛道两家的兴衰有很大关系。唐朝儒释道三家并行,佛教和道教都迎来大发展,各色诵经会,斋会以及炼丹会层出不穷。此时庙会不再局限于节假日以及祭日,而是由宗教的集会而决定。宋朝发达的商业经济也推动了庙会更加繁荣更加多样化。
由于元朝政府打压佛道两教,所以在元朝时期庙会的宗教气息大大减弱,娱乐气息更加浓厚。明朝政府实行高压管制,庙会无论是宗教性还是娱乐性都受到约束。清政府统治时期庙会的举办权下移到草根阶层,全国各地根据当地风俗举办迎神庙会或者家族庙会,庙会变成各种性质的集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