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火辣辣的老火锅(重庆火锅的前世今生)
火锅是中国传统饮食方式之一,历史起源最早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当今的火锅文化当中,重庆火锅必定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其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重庆嘉陵江畔,二十年代在重庆江北城发展壮大。
那时候,重庆的回民在朝天门宰牛卖肉,他们不要内脏,岸边的水手和纤夫们便将其捡回,加工后食用。
他们将毛肚等内脏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盘中,然后在泥炉上置一口分格的铁盆(就是现在的九宫格火锅),里面煮着又辣又咸的卤水,几个工友蹲在炉子旁,一人一格,将内脏烫熟后就着饭吃。
每一道经典川菜的发展和壮大,都离不开历史这个大背景,重庆火锅也一样。
上世纪二十年代,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是可想而知的,朝天门有个回民屠宰聚集地,丢弃的内脏特别多,勤俭的船工便把毛肚等可食用的部分拿走,当下也是必然情况。
船工们每天很晚才回家,中午就简单煮个卤水,烫菜下饭应付一顿,由于他们常年卖苦力,身体对盐分的需求比较大,口味比较重,所以卤水重盐重辣,这样还能够有效的盖住内脏的腥臭味,同时有助于下饭。
就在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和某些特定条件下,毛肚火锅孕育而生。
直到民国二十三年,一家小饭店将他抬上餐桌,从此走进了更多重庆人民的生活中。
重庆火锅在抗战时期就已经声名远扬,一些随蒋介石前往台湾的人,许多年后都还忘不掉重庆火锅的味道,甚至有这样一句小诗:“朝天门、枇杷山,火锅小吃店,伴我八年度磨难,饭菜麻辣香,雾都印记难消散!”
当时有名的火锅店有临江门“云龙园火锅店”、保安路“一四一火锅店”、五四路“不醉无归火锅店”,还有南岸海棠溪桥头“桥头火锅店”。
为了迎合更多人的口味,在“毛肚火锅”、“清汤火锅”的基础上,开发了两者合一的“鸳鸯火锅”,在1983年全国烹饪名师表演鉴定大会中大受赞誉。
搭乘改革开放的春风,重庆火锅迅速扩散到全国各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延伸出以重庆老火锅为代表的老派火锅,以洞子火锅为代表的创意火锅,以芋儿鸡、美蛙鱼头等为代表的成都火锅等等,锅底多达几十种,菜品也从牛内脏发展成一千多种琳琅满目的单品。
在火锅文化发展的漫长史中,带着热辣江湖气息的重庆给了它一次全新的定义,让“重庆火锅”这支后起之秀声名远播,如今可谓是占领了火锅界的半壁江山。
2016年5月,“重庆火锅”当选为“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