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全文注释完全版(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

金刚经全文注释完全版(金刚经全文-金刚经原文)(1)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原文】:

「须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译文】:

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吗?须菩提说:可以,可以,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佛说:须菩提,如果可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转轮圣王也具有三十二种好相,他也就是如来了。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就我了解佛所说的义趣,如果不见诸相非相,不应以佛色身的三十二种好相而观见如来。这时,世尊就用偈语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释意】:

摘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法身非相分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原文】: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於法不说断灭相。」

【译文】:

须菩提,你如果这样想:以为如来说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实无有法得无上正等正觉,如来就不辛勤修行,不断除种种欲贪,不修梵行,不修福德智慧,不具足种种庄严相,而得以成就不生不灭的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不要这样想:以为佛得无上正等正觉为无所得,是梦幻中的事,实际上没有任何所得,如来不修习一切善法,不证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不具足种种庄严相庄严佛土,而证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如果这样想: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原来没有我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法要也是非法,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行为就放荡不拘,染著五欲美其名任运自在,拨无因果,说任何什麽都是断灭的。你千万不要这样想。为什麽呢?发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人,如同捉米入锅煮饭,逐渐有饭香溢出来,终将煮成饭,用以供养三世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一切众生,满足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菩萨愿。如来说实无有法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实无有法救度一切众生;实无有法得无上正等正觉;所得无上正等正觉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毕竟空,无上正等正觉无实无虚,这是在阐述众生与诸佛不二的清净心,本来无相无不相,如如不动,随顺众生的业力去发现。众生迷失在好利、好淫、好吃、好名、好睡、好痴中,昧却本来如如不动的自心,於是错谬的以为肉身是己身,妄想心是己心,或以为灵魂是己心,或以为唯识是心源,或以为是神是上帝所塑造,或以为自然生或以为因缘生,种种颠倒,受尽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有智慧的人发觉病苦,想要离苦得乐,但找不到病源,无法对症下药,好比要吃饭的人找不到白米下锅煮饭,如来告诉我们病因,是染著贪嗔痴,昧却无上正等正觉心,若要对症下药,得把自心找出来,若要煮饭得用白米,捉错沙子,历经终生也煮不出饭来,不找到无上正等正觉心累世累劫也都无法出离生老病死苦。以妄想心当做自心来辛勤苦修,白忙辛苦所以才说诸法断灭相,如果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才知道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无上正等正觉心无实无虚,自然不辞辛苦从修梵行入手,才知道如来是真语者是实语者,无上正等正觉心无实无虚,自然不辞辛苦从修梵行入手,断除一分烦恼便增长一分菩提,便救度一分众生,断尽种种欲贪烦恼,大行菩萨行,完成上求佛果下化众生的悲愿。发无上正等正觉心有三个步骤:第一要了知世间苦,不错谬的以苦为乐,於是诚恳发愿要找到迷失的自心;第二步因为你发愿要找到自心,如同发心要买白米的人,当你在商店看到白米时,自然就把白米买回来了,当你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时,自然认得,从此深信无我我所;不再执持邪知邪见不守外道种种禁戒,对佛法诚信不疑,渐渐断除种种欲贪,如鸟飞空如鱼得水;第三步骤身心自在尝到法味,自然普愿一切众生同沾法喜,满足度化众生之菩提愿。

【释意】:

摘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无断无灭分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原文】: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於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译文】:

须菩提,如果菩萨以充满恒河沙那样多的七宝世界用来布施。又如果有人,知道一切法都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相的话,就得以安忍於无上正等正觉心,这位菩萨胜过前位菩萨所得的功德,须菩提,因为菩萨不受福德的缘故。须菩提对佛说:世尊,菩萨不受福德,这话怎麽说?须菩提,菩萨所作的福德,不以为真实有,不贪恋执著,所以说不受福德。

【释意】:

摘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不受不贪分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原文】: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译文】:

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就是有来有去,有坐有卧,平常就是如来,这样的人是不了解我所说的义趣。为什麽呢?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虚幻相,如来实相如如不动,无所从来,也无所去,非平常非不平常,所以名叫做如来。

【释意】:

摘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威仪寂静分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原文】: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於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译文】:

须菩提,如果善男子善女人,把三千大千世界粉碎为微尘,你的意思怎麽样?那样多的微尘多不多呢?很多,世尊。为什麽呢?如果只单纯的见到微尘众多的表面现象,以为它是实有的,佛就不举说微尘众多这件事例。为什麽呢?佛举说微尘众多,是要我们透过最小单位的物质--微尘,知道它是虚幻不实在,只是名叫做微尘,便可直观它的实相,微尘众便是如来。世尊,如来举说三千大千世界,是要我们透过最大单位的物质--三千大千世界,也是虚幻不实在,只是名叫做世界,而直观它的实相,三千大千世界便是如来。为什麽呢?须菩提,如果以为世界是实有的,就是执著众缘和合的一种现象,如来说众缘和合的现象,就是虚幻的众缘和合的现象,只是名叫做众缘和合的现象。须菩提,众缘和合的现象,那就是本来没有也本来不可说的一种现象。但是凡夫只贪恋执著在现象上。

【释意】:

摘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一合理相分 第三十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