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59章深度解读(道德经-连载446脚踏人间正道)
大家好,感谢您持续关注《道德经》系列连载。
今天,我们将继续第80章《和谐社会》第六层面的分享。
这部分主要讲,老子《道德经》是和谐社会的根柢。
首先,一个真正认真学用《道德经》的人,一定是品行高尚的人。
如果一个管理者学用《道德经》,他一定会是最忠于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者;如果一个普通百姓学用《道德经》,他一定会是一个遵纪守法、踏踏实实做好手中每一件事的好公民。
在《道德经》第十章里,老子强调:治国者最重要的就是秉承“爱民治国,以民为本”的思想。他说:“爱民治国,能无知乎?”意为治理国家必须爱护人民,这些道理不应该知道吗?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这段话的主旨是领导者必须代表百姓的意志和愿望,把百姓的心愿作为自己的心愿。无论何时,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其次,“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始终。
在老子《道德经》中,不管是从个体的身心和谐,还是从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会和谐来讲,“以人为本”的思想都贯穿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老子始终在说,人的地位与自然是同一的、与道是同等的,人是道化育的万物之一,人类社会是整个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只有当人类不再把自身凌驾于宇宙万物之上,树立起自觉的生态和环境保护意识,人类的利益和福祉才能够得到最大的实现。
再次,老子思想中有很大部分都是在赞美社会公正、歌颂平等。
让社会中每个人都能过上“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幸福生活,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中说: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这段话由“天之道”到“张弓”再到“人之道”,从自然界的平衡法则引申出社会的平等原则,老子所论述的主旨就是公平和社会平等。
那么,谁能够有余又效法自然的平衡法则呢?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中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希望人类社会应该向运行的天道一样,具有一种自然的公正。
与我们而言,脚踏人间正道,何惧世事沧桑。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开始第81章《为而不争》第一层面《道德经-连载447:管住嘴就是管住心,管住嘴就是管住命》(可直接点击)的分享。
欢迎您持续跟随《道德经-连载》,我们明天再见哦。
更多有趣内容(可直接点击浏览):
- 道,既可以顿悟,也可以渐悟(道德经与打坐~第38章)
- 打坐是不是越长越好?(道德经与打坐~第37章)
- 世间任何发生,背后都有因果的推动(道德经与打坐~第36章)
- 你控制不了秉性,秉性就会控制你 (道德经与打坐~第34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