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防火智慧(看古代先人是怎么防火的)

中国古代有独特的防火文化。“防“,基本字义为:戒备,守卫,堤坝,抵挡。

《申鉴·杂言》记载“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古代防火智慧(看古代先人是怎么防火的)(1)

古代防火

或许是缘于古代火患严重,上古商周时期,已出现了相当成熟的防火理论。古老《易经》中的第63卦“既济”卦,即是拿火灾来说事,古人释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这句话里包含的原意,可以这样理解,即便大火扑灭了,救火任务结束,也要提高防火意识。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早期防火思想“防患于未然”的最早出处。

在“防患于未然”思想的基础上,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了“从小处做起”的观点:“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熛焚。”所谓“熛”,即迸飞的火星,整句的大意是,堤坝再长,蝼蛄蚂蚁打的洞能让其溃决;房子再大,从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星能将其烧毁。言下之意,防火不能疏忽大意,哪怕是一点点漏洞都要及时修补。虽然韩非子是借防火的道理比喻做人做事的态度,却透露出了先秦人对防火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古代防火智慧(看古代先人是怎么防火的)(2)

到了汉代,古人的防火思想已非常成熟,强调把灾难消灭在萌芽状态。东汉人荀悦在《申鉴·杂言》中称:“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防为上,救次之,戒为下。”

据《周礼·天官》记载,当年掌管宫内用火安全的“宫正”,“春秋以木铎修火禁”。即在每年易发火灾的春秋两季,宫正要摇动木铎,提醒大家严防火患:“半夜三更,小心火烛”、“寒冬腊月,火烛小心……”

古代防火智慧(看古代先人是怎么防火的)(3)

民间也有自己的防火文化。如在仓库这样的一些防火重点部位,墙上往往写上“小心火烛”提醒一下,其中的“火”字往往倒着写,意在警告人们随时可能“火到”,一定要小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