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还有未来吗(深圳从此再无关内外)
还记得初来深圳
朋友建议我住到关外去
说关外虽然没有关内繁华
但是胜在房子便宜
那时也一直好奇
深圳为什么要分为关内关外呢
这些年从关内搬到关外
朋友间一直开玩笑
去趟关内就是进城了
我想这是呱呱对于关内关外最初的感受
而住在关外在关内上班的人
没有经历过堵车,不足以谈人生
“布吉关,不急关!”“英雄难过梅林关!”
深圳积分入户免费测分
这是深圳市民对两个市区堵车最严重关口的戏称
只要是工作日,这两个关口必然会堵车
▲梅林关入关方向公交站前,市民在私家车前等待公交。
▲俯瞰整个布吉关,车辆把十余条车道铺满。
而就在前一阵子
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
至此
深圳的关内、关外之分正式成为历史
想必不少小伙伴还是一脸蒙查查
特区管理线是什么意思呢
一起和呱呱来具体看看
深圳特区管理线是什么?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宣告成立。1982年6月,深圳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用铁丝网修筑了一道管理线,称为“二线”。它把深圳分为特区内和特区外,俗称“关内”和“关外”,这道线就是深圳特区管理线。它是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的历史见证。
这条特区管理线东起大鹏湾畔背仔角、西到南头安乐村,全长84.6公里,由2.8米高的铁丝网和沿途的巡逻公路构成了一道“二线关”。
简单点说
深圳特区是特指二线关内的
罗湖、福田、南山、盐田四个行政区;
那时关外的宝安(包含现在的龙华、光明)
和龙岗(包含现在的坪山、大鹏)
属于深圳的非特区
▲这道管理线将深圳分为特区内外,也俗称为关内外。
1983年,国务院批准沿“二线”设置布吉、南头、沙湾、白芒、盐田坳、背仔角6个检查站,对进入特区人员的证件、护照、签证实施检查。而后发展至今,二线关6个检查站发展成为通关能力百万人次的16个检查站。
▲松白路的白芒海关,当年比较容易在这里进入深圳。
管理线使用后
内地居民来深圳特区
要办边防证才能进深圳特区的
当年由于没有边境通行证
潘石屹和朋友在“蛇头”帮助下
花了50元,爬过深圳二线关铁丝网
进入深圳(50元在当时可是巨款!)
特区管理线存废争议多年!
随着深圳的巨大发展
管理线的命运和使命也随之变化
目前可以查询的资料显示
至少在1998年
关于“二线”的存废已经产生争议
▲同乐检查站,旅客要在前面下车过检查站再上车进特区。
当年,深圳市政协委员郁万钧、陈锡添
在市“两会”递交提案
建议重新审议“二线”存在的必要性
权衡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把一个城市用铁丝网截断
实在是给城市发展带来很大阻碍
2005年
进入深圳特区的“边防证”完成了历史使命
退出了舞台
人们只需凭身份证即可进入特区
▲铁丝网,旁边的道路是当年武警巡查用的小道。
2010年5月31日
深圳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
龙岗宝安被纳入特区
实现关内外一体化
但“二线关”这道特区管理线却一直存在
▲每天高峰时段,车龙从深圳布吉关涌入中心城区。
2014年7月
深圳特区检查站的所有官兵
被分流到其他边防单位
至此,深圳“二线”这道特区管理线“名存实亡”
只留下关口的建筑
和车检通道、安全岛、岗亭等设施
▲关口拆除
2013年9月
深圳曾对最为拥堵的梅林关进行综合整治
拆除检查岗亭
而此番的二线关交改善工程
覆盖二线关全线
直到如今国务院同意
“二线关”才算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你记忆中的关内关外!
呱呱虽然未能见证过深圳的过去
不过有不少小伙伴们多年前经历过
随着二线关管理线的撤销
关内关外的概念将彻底被改写
我们翘首以盼,深圳的明天更精彩
其实现在关外并不见得就比关内差
如果说城市建设
关外宝安中心比关内莲塘等要高档;
如果说房价
宇宙中心龙华的房价也不低了;
如果说企业
坂田华为也不比南山科技园差多少...
如今,越来越多的“关外”
开始成为城市的中心
“关内”“关外”的差距正在逐渐抹平
也许过不了10年,新的深圳移民
不会再用这两个历史词语来划分地区与人群
你呢?
最初来深圳你住在关内还是关外
觉得它们有什么区别吗?
深圳积分入户免费测分,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