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抑郁症患者慢慢好起来的小习惯(如何照顾抑郁症患者)

“我已经尽量开导他、安慰他、陪伴他了,一直在鼓励他多出去走走,运动或晒太阳,但他还是整天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动不动就发脾气,一下子怪我不了解他、不关心他;一下子就让我别管他,然后自己关在房间里哭。我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也不对,到底该怎么办啊?”

在我的门诊中,经常能看到这样愁眉苦脸又无助的家属。确实,我们在关注抑郁症患者的时候,往往忽略掉,家属也承受了很大的身心压力,一个人生病,不止当事人痛苦,对家人和亲友来说,也是一段非常辛苦又煎熬的过程。

让抑郁症患者慢慢好起来的小习惯(如何照顾抑郁症患者)(1)

作为抑郁症患者的家属,经常面对的

第一个难题,必须承受患者不合理的认知和负面情绪。

抑郁症患者发作的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经常陷入绝望、沮丧、无助的心情中,甚至不断抱怨生活上的种种琐事,疑心别人都不喜欢他、看不起他、背后批评他,或者不停自怨自艾、觉得自己很没用、只会变成他人的负担。

身为家属和亲友,无论如何苦口婆心劝导,说了多少鼓励和安慰的话,都毫无作用,加上可能还要承受患者的抱怨和责怪,

久而久之,家属也难免陷入无可奈何的情绪,心中充满疲倦和委屈,甚至跟患者产生口角冲突。

让抑郁症患者慢慢好起来的小习惯(如何照顾抑郁症患者)(2)

第二个难题,家庭关系和功能陷入紧张。

当较严重的抑郁症发作时,经常导致患者失去社会功能,比如无法工作,使家庭经济出现危机;无法好好沟通,让家里的气氛紧张;无法料理家务,甚至连照顾自己都有困难,日常生活,穿衣吃饭都需要有人在一旁照料看顾。

这些丧失的功能,必须要由家属来负担,难免会引发家人的压力和争吵,其中可能会导致经济压力、婚姻问题和亲子冲突。

如果家里有未成年的孩子,也可能因为父亲或母亲罹病,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等方面,而出现课业退步、叛逆行为或人际关系问题,加深家庭中的压力和困境。

让抑郁症患者慢慢好起来的小习惯(如何照顾抑郁症患者)(3)

第三个难题,对抑郁症的认识和资源不足。

许多家属刚开始对抑郁症一无所知,所以当家人发病时,家属往往搞不清状况,以为他们是偷懒装病、无病呻吟、逃避现实,以为只要患者看开一点儿、坚强一点、振作起来就好了。

等到真的确认生病,除了心痛之外,又开始担心社会眼光和污名化的标签,会隐瞒家人的病情,不敢让亲朋好友知道,这往往让自己和家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中。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当家人罹患抑郁症时,家属认为最困难的是“不知道怎么和患者沟通”,然后是“没有时间照顾”和“对抑郁症不了解”。在照顾患者时,最常有的情绪是“沮丧”“烦躁”;面对罹患抑郁症的家人时,家属最容易出现的反应是:“难过”,其次是“不知所措”、“生气”。

让抑郁症患者慢慢好起来的小习惯(如何照顾抑郁症患者)(4)

家属面对这些难题所产生的挫折、无助、自责、愤怒等情绪,有时又会反过来刺激患者,让治疗的难度加大。所以,重视家属的需要,也是我们在治疗抑郁症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家属是患者最大的支柱,为了更好的陪伴家人走出抑郁症的阴影,家属们一定要先做好必要的心理调适:

让抑郁症患者慢慢好起来的小习惯(如何照顾抑郁症患者)(5)

一、多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减轻自己的情绪负担。

抑郁症发作的时候,患者的心思会变得敏感而脆弱,家属如果为不得已的忙碌而忽略他,他可能陷入低潮;家属好意开口劝导或说教,他就开始自我厌恶;家属若不想听他一再诉苦,他就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家属仿佛走在地雷区,整天战战兢兢,很担心自己一不小心或说错话,就会让双方炸得遍体鳞伤。

这时候,家属如果能够多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学习跟患者之间的相处之道和说话技巧,就可以避开一些易爆的雷区,让自己比较放松,减轻那些不必要的情绪负担。

让抑郁症患者慢慢好起来的小习惯(如何照顾抑郁症患者)(6)

二、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身心状态,适度放松

身为照顾的那一方,家属除了关心患者的身心状况,也要注意自己本身的情绪反应。

一旦发现自己的心情有异常的起伏,突然变得易怒、暴躁或沮丧,什么事都不想管,睡眠质量欠佳,缺乏食欲等,就要小心留意,是否压力太大了。

这时候,可以暂时放下重担,对自己好一点儿,让自己放松喘息纾压一下。例如,降低家务标准、请亲友支援护理工作,让自己放个假,或是去游泳、运动、按摩、听音乐、跳舞、赏花、小旅行等等。

短暂的喘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千万不要让自己累到垮掉,变成家里的第二个病人。

治疗抑郁症是长期的斗争,不该由任何一人独自承担起所有重任,家属之间最好能够取得共识,大家一起分摊照顾的心力,让每个人都有得以喘息的空间。

很多家属也跟患者一样,拥有完美主义的高标准,总认为自己要一天二十四小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全投入,时时刻刻地照顾,不然就产生罪恶感。但这实在不太符合人性,每个人都需要有喘息的空间,才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来帮助患者。

让抑郁症患者慢慢好起来的小习惯(如何照顾抑郁症患者)(7)

三、对患者和自己建立合理的期待

抑郁症的治疗并非一蹴可就,它需要时间。

对抗抑郁症是一条艰辛的道路,每个患者康复所需要的时间都不一样,家属和患者对于病情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要强迫患者“马上好起来”,也不要期待他继续扮演正常的角色,

例如发病期间,他没办法做家事、不想出门、无法上学或上班、不能陪伴家人吃饭聊天、动作变得很慢、反应变得迟钝……这些都是真实的状况,家人要学会接纳,对这种病是急不来的。

同样地,家属对自己也要有合理的期待,不需要扮演全年无休的救世主,更不要把患者康复的责任全揽到自己身上。家属也不是圣人,也会疲累、生气、灰心丧气、说错话或做错决定,这些都是人之常情。

不必期待自己时时刻刻都很完美、很坚强、很体贴,这是不切实际的要求。

让抑郁症患者慢慢好起来的小习惯(如何照顾抑郁症患者)(8)

四、可以抱团取暖,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照顾病人是很辛苦的历程,所以家属不要孤军奋战,要懂得借助各种资源,纾解压力。

例如,家人之间要学会彼此打气,把烦恼说出来,互相扶持;或者可以找一些好朋友,适当倾吐苦水,宣泄委屈和压力。

还可以参加病友和家属支持团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这些团体经常进行交流、定期聚会,可以得到很多实用的资讯和建议,从如何减轻用药的副作用、家人之间如何沟通、营养知识、解决失眠的技巧,到预防复发的注意事项……都是很宝贵的经验交流和分享。

大家因为同病相怜而互相支持,不但可以得到同理的安慰,也可以提升照顾的技能。

让抑郁症患者慢慢好起来的小习惯(如何照顾抑郁症患者)(9)

如果,家属发现自己逐渐陷入无奈和焦虑的旋涡而无法自拔,甚至出现一些身心不适的状况,最好赶快找医生,找精神心理科医师或心理咨询师谈一谈,把挫折、愤怒、悲伤的情绪释放掉,不要有口难言,把自己累的掏空或病倒。

抑郁症致病原因复杂,康复的道路上也需要多重因素配合,在我以往的临床经验中,经常看到家属虽然身心俱疲,却依然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地付出关怀,以无比的耐心和毅力,陪伴家人走过艰辛的疗程,直到家人恢复健康,再度展现笑容,这一份坚持和努力真的让人非常感佩。

我是心理医生蒋雪琴,拥有四十年精神心理科临床工作经验,如果你有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等相关问题可以向我咨询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私信留言,我会抽时间回复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