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强的一届科举考试状元(古代科举的超级学霸)

#2022高考季#连中三元,是‬指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个罕见现象:一个考生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中第一名。

成熟时期的科举考试制度,是先在县、府参加“院试”。这是科举制度的资格考试。

通过考试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拿着这个门票,正式跨入科举考试的门槛。

历史上最强的一届科举考试状元(古代科举的超级学霸)(1)

首先,参加由省府每三年一次举行的"乡试"(又称"秋闱")。通过考试者称为"举人",获得入仕(即做官)的资格。

接下来,"举人"有资格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

"会试"一般由礼部(类似于今天的教育部)在贡院举行,也称"春闱"。

通过考试者,称为"贡士"。

历史上最强的一届科举考试状元(古代科举的超级学霸)(2)

最后,"贡士"参加科举考试的最高一级--"殿试",由皇帝亲自监考或出题,并钦定名次。

通过考试者,按‬等级分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历史上最强的一届科举考试状元(古代科举的超级学霸)(3)

这种旷日持久、层层筛选的考试制度,不仅是在考察考生的文化知识,也是在考验体力、耐心、临场发挥能力等个人综合素质。

例如"乡试"和"会试"均是连考三场、每场三天。

再如"殿试",皇帝往往在现场巡考,有时在定名次之前还会面试考生。

考试周期间隔之长,进京赶考路途之遥远,考场氛围之肃穆森严,考生考试成败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历史上最强的一届科举考试状元(古代科举的超级学霸)(4)

很多考生就是因为个人体力、患病、临场发挥、家事、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导致成绩不理想,或者名落孙山,或者中途被迫辍学,结果无缘于仕途。

有的考生,病死或者迷失于茫茫赶考路上。“进京赶考书生”,是古代诸多故事里的一个常见群体。

历史上最强的一届科举考试状元(古代科举的超级学霸)(5)

有些人参加了一辈子几十年的科举考试,穷首皓经,倾家荡产,也未获得进入仕途的机会。

《范进中举》的故事就是个写照,人到中年才考中"举人",结果欣喜若狂,疯疯癫癫。

"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中第一名,就是"连中三元",也叫‬“三元及第”。

历史上最强的一届科举考试状元(古代科举的超级学霸)(6)

能够"连中三元"的难度,可想而知。这其中,有一些不可控因素、未知因素,尤其是他人例如阅卷考官的主观喜好因素。

其概率,和买中巨奖差不多吧。

可以说,古代科举考试中‬的"连中三元"的‬难度‬,不‬比‬今天的‬中考‬、高考‬、公考‬连续‬考中‬第一名的‬难度‬小‬。

所以,“三元及第”是古代读书人梦想的最高荣誉。但是,梦想实现者寥若晨星。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能杀出重围,熬到最后、修成正果者,尤其"状元",已是“顶级学霸”了。

那么,"连中三元"者就是“学霸中的战斗机”!

历史上最强的一届科举考试状元(古代科举的超级学霸)(7)

据史料记载,在科举制度正式推行的一千三百年里,共有17次"连中三元"的情形,另外还有2次武科举的"连中三元"。

“文三元”中,有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置、王若叟、冯京;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清朝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等人。

“武三元”,是明朝的尹凤、王名世,清朝的王玉璧。

历史上最强的一届科举考试状元(古代科举的超级学霸)(8)

看了这个名单,想必很多人会纳闷:这些令人佩服的旷世“超级学霸”,怎么没听闻过其大名呢?

其实,这些人很多是当时的名人,后来往往身居高官、朝廷重臣。

历史上最强的一届科举考试状元(古代科举的超级学霸)(9)

只是相比众多历史名人,这些“超级学霸”的大名在历史上并不显耀,或者少有人知,甚至还不如一些科举考试落榜者的名气大。

这确实是个反常的现象。但是仔细一想,这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