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吹化了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与乞力马扎罗的雪)
若问海明威最喜欢自己哪部作品,自然会首先猜《老人与海》,这部为他赢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名作,但他最钟爱的却是《乞力马扎罗的雪》(以下简称《雪》),认为《雪》是自己最优秀的短篇小说。
海明威
非洲雪山下一个作家,因被荆棘划伤感染而死的简单故事,为什么被"文坛猛汉”海明威视为第一佳作?
如果读懂他的冰山写作法,就不奇怪了。虽然格利高里.派克主演的哈里太帅气正派,少了渣痞之气,不妨先讲讲1952年拍的同名电影:立志成名的作家哈里,与前妻辛西亚结婚以后定居巴黎。妻子渴望过安定的生活,但哈里为了创作要四处奔走,导致二人分手。哈里因此消沉,过着纸醉金迷空虚的生活,直到认识了海伦结婚。他带着叔叔的谜语,与妻子再度走进非洲,意外受伤之后反省人生,在那里终于找回了自我。
格利高里.派克主演的哈里太帅气
尽管相比原著电影补充了很多细节,把整个故事讲了个三分之二,情节相对完整,由于镜头的转换趋于突兀,意识流表现手法理解仍有一定难度。而原文情节比剧本更简单——甚至连女主的名字都沒有,只以女人或妻子代之。
这是因为海明威尊奉美国建筑师罗德维希的名言"越少,就越多",提出只表现事物的八分之一的"冰山原则",坚持从繁杂的社会生活中,提炼最有特征的情节,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隐藏起来。由他开创的“冰山理论”和极简文风,深深影响了马尔克斯、塞林格等文学家的创作理念。
极简主义的《雪》,冰山之下是海明威对文坛后的对爱情和理想的追述,寻找自我之路的小说。极简主义加上意识流的写作风格,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得这篇不足两万字的作品,包含了丰富主题非常耐读。
电影《乞力马扎罗的雪》剧照
主题一,关于爱情,能否恢复爱的能力。是赤道的温度,从未融化乞力马扎罗的雪,还是是炎热的赤道,也会对雪峰露出温柔一面?
原作里哈里在乞力马扎罗山下,获得精神超升后死在那里,可被称为梦工厂的电影却让他得救,和妻子返回美国过起了幸福生活。海明威对结尾的篡改深表不满,但观众却对影片的结尾比较欢喜。
海明威先后结过四次婚,小说寄托了海明威关于爱情的思绪。1921年从欧洲战场归来,22岁的海明威寄居友处,当了个一文不名的记者。高穷帅的海明威与大他八岁,但未谈过恋爱的红发女哈德莉相爱,并结了婚。哈德莉坚信他是个未被发现的天才,并鼓励他辞职专心创作小说,仅靠她每年两三千美元的家族信托基金维持生活。
年轻的海明威,英气逼人
她为他放弃蜜月之旅,为圆丈夫的作家梦,携手前往艺术之都巴黎作了"法漂"—族,愿意为他牺牲一切,并且送上无尽的爱和崇拜。哈德莉是个完美的妻子,除了在火车站无意中丢失了,装有三年来海明威的创作手稿的皮箱,一切努力付诸东流。但那时他们如此相爱,海明威抱住嚎啕大哭的妻子,明白这不是她的错,好言安慰了半天。
她给了他成为作家的信心,替他承担了生活的艰难,破裙烂鞋朋友都看不下去了。据说他们新生的儿子只能睡在抽屉里,海明威会去公园偷袭鸽子,炖了改善生活。那时他们有梦,相约永远不要分开,一起浪漫地冒险向前,直到1925年夏天,一位年轻的贵妇杜芙出现。二人分手多年以后,海明威仍然说哈德莉:"当一位妻子——做得真的十分好"。
海明威和哈德莉也曾相亲相爱
在海明威生活中,写作永远是排第一位的,其他的都无关要紧。他想让自己的小说"好的要命"。对于一个个富有金钱和魅力女人的诱惑,海明威没能坚守住,一个帅气而又才华横溢的作家,对急需填补精神空虚的贵妇来说,总是情人的最佳人选。从宝琳到杜芙,以及纽约文坛"冰雪皇后"埃莉诺.怀莉,……
海明威虽也纠结犹豫过较长时间,但当《太阳照常升起》问世时,终于公开承认背叛了妻子哈德莉——他修改了该书开篇的献词:去掉了妻子名后缀的夫姓,五年婚姻就此划上句号。出于愧疚,他将该书以及将来出版所有书的版税全部给她们母子,放在儿子邦比名下由她监管。
女人的爱和奉献,感动不了献身艺术的才子,让他们停下追寻完美的脚步。也许海明威一生最爱的女人,还是陪她走过那段艰辛岁月的哈德莉,但他更爱文学,一颗赤诚之心如朝圣的豹子,加上他的才华,人们很容易就原谅了他的"渣举"。
海明威借书中人物哈里,来反思自己感情上的混乱和愧疚。男女主角都是有着很多故事的人,然而哈里从未缺失好奇心,女人的世界虽小,但直觉厉害,她从不吝钱,因为哈里冒险的行为能带她摆脱人生低谷。原本他笃定必死,但海伦让他有了生的渴望,这才有上飞机的幻觉。历尽千帆其人将死,才明白自己犯下太多的错。被爱温暖之后,重生爱的能力,可惜没有时间去实现了。
他告诉自己如果你做什么都太拖沓,开始得太晚,就不能期望别人,还待在那儿等着你。
悲观主义者的海明威,虽沒有让哈里活着离开,但让海伦的爱,温暖了他临终前的短暂时光。在乞力马扎罗山旁,满天星光下,爱人低声细语中死去。
电影《乞力马扎罗的雪》剧照
海明威四段婚姻,一生复杂的感情经历,都成了滋养了他创作的土壤。甚至在《老人与海》中沒有女性出场,桑地亚哥是个鳏夫,妻子不过墙上一张遗照。也许做个自由自在的单身汉渔夫,才是海明威的理想状态。总是新欢如梦,旧爱在怀的感觉,他曾在《雪》一文中,不经意流露了对哈德莉等女人,他爱得太深,要求得太多,把一切都耗尽了。
当你不太付出你的情感时,你就会更加看重金钱。她比所有他爱过的女人都有钱,有的是钱。
主题二,关于死之,这个永恒的命题。作为一位悲观主义者,“死亡”是海明威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主题。
虽然海明威一向以硬汉示人,热爱户外运动,喜好打猎,还在战场上也表现英受奖。但与他的父亲、姐姐、弟弟一样,都是自杀身亡,公认的原因是家族的血色沉着病。
在小说《雪》中,哈里眼中所见到的一切都象征着死亡:黑夜、光秃秃的大树,营地附近一直徘徊讨厌的大鸟,那只不知什么时候就会出现的鬣狗,都让哈里隐隐知道了自己的结局。这其实是人等待死神降临之际的思维,海明威把现实和内心独白与幻觉交杂在一起,展现了主人公临死前的痛苦,绝望加悔恨的心理历程。
电影《乞力马扎罗的雪》剧照
这是一部极为成功的意识流小说。作者以他擅长的意识流的手法,通过睡梦中的和醒时的两股意识流,实现时空交错,现实与梦幻交融, 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对“死” 的感受。
哈里所看见那个阳光下白雪皑皑乞力马扎罗山的极美景象,将死亡影像美化了,带有对死亡这个人类终极命题的思索,从而使之具有了哲学意义上的美感。浪子回头金不换,可惜他永远留在非洲乞力马扎罗山下。
主题三,关于作家与写作。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说,写作就是他的生命。这是小说《雪》开篇这样写道:
乞力马扎罗山常年积雪,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据说是非洲最高的山。它的西高峰叫作马塞人的“厄阿奇-厄阿伊”,即上帝之殿。在西高峰的近旁,发现了一具风干冻僵了的豹子。至今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初读者会奇怪,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
孤独的精神朝圣者,都是神庙外那只风干的豹子。麦家说,那只豹子是海明威自己,真正的作家都是那只豹子,孤独的寻找文学的圣殿,直到把自己冻死在高寒的山顶。
海明威对乞力马扎罗山顶雪的描写,实际上描写是其所要寻找的精神上的"圣殿",它是如此庄严神圣。这正是死在上帝的庙殿的猎豹,之所以离开富饶的草原所要寻找的。
海明威就是哈里,心灵早就栖居走进非洲吃苦。1933年秋天,海明威曾随狩猎旅行队到了非洲,根据在非洲的见闻,在广阔的非洲草原,天生热血的猎手唤醒生命的激情。他认为可以重新训练他的写作能力,这样他可以将心灵上的脂肪消除掉,如一个拳击手在身上刻苦训练,以消除身上的脂肪一样。他于1935年出版了《非洲的青山》《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
小说中哈里在腿部因荆棘刺伤,没有及时处理而最终发展成坏死,这种死法算不上悲壮。枪林弹雨活过来,荊棘划伤却要命,不过是个隐喻:生活的争吵和浮华耗尽了作家的热情,失去了爱的能力。如被风干的豹子寻着圣殿,却被冻死。
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
实际上哈里并没有等来飞机,就死去了,当他恍惚中躺在帆布床上好像被搬上飞机,不过是海伦将他搬进帐篷的感觉,以后飞机上所见的雪山不过幻觉,但作者让他完成了朝圣之旅,这是非常艺术化的妙笔。
海明威将《雪》作为他的最爱,并不奇怪。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雪》这部作品表面不动声色,内在情感丰厚炽热,同样流露出对人生的迷茫和彷徨,蕴含着一种独特的人性力量。
其独特的「冰山」式文风,在小说《雪》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一个貌似平淡的故事,蕴含了人世间言不尽的沧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