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其人意境高(詹华如文如其人)
惠随琳同志的《孤灯夜话》出版问世了,他请我写几句话,因为都是文友,气味相投,只好遵命了。写点读后感,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结识随琳君有几年了,都是文学活动中见面的,还未及登门互访。真正认识一个人,读其著作是最可靠的途径了,因为文如其人,诗如其心。《孤灯夜话》有享受孤独意,照鉴人生。
在工作之余,写些诗文,并可结集,实属不易。《孤灯夜话》是一部综合集子,散文为主,另有小说、小品、诗歌,还有学术论文,均在其列。不说大观,也堪为中观的。
随琳同志是一名干部教育工作者,又是一名文学青年,有才情,亦有成就。从其诗文中,我读到他那颗年轻的心,似乎在字里行间蓬勃地跳动着!他将他的思考、感情、智慧,凝结为一篇篇可贵的作品,真乃不负丹青。利用业余时间写作,这是对社会的贡献。
这本文集,体裁多样,思想宏富,情感真挚。我只能择其代表作而略作品评。《母亲的情怀》写出了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和深深地依念。“母爱情深,情到天边,爱到海边。”“是谁的热血奔腾,滋养我年年岁岁的思想,永不衰败。”《坎坷几十年 风雨总相伴》是记叙性散文,写一个普通妇女、媳妇如何以包容柔和之心,融化了婆婆的坚硬之心,以惊人的毅力支撑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营造几代人的幸福港湾。以朴素实在的文笔,歌颂了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性。此文的成功告诉我们,作者热爱生活、热爱人民、深入生活多么重要。欲问活水何处来?莫问鬼神问苍生。随琳的散文,是以人性、人情见长的。
《故乡的那条街那些人》写了四个女人,一位母亲凭着母爱和毅力,唤醒了医院放弃的、在车祸中成为植物人的儿子;一个大姑娘当了后娘,将丈夫前妻的两个孩子视为己出,不再生育,被养大的孩子视后娘为亲娘;一个妻子在丈夫患重病后,靠收破烂养活孩子,为丈夫治病,还盖起了小洋楼,化苦为甜;还有一个单亲母亲,靠微薄收入养着女儿,不离不弃。这些来自生活的真人真事,显现了那条街“厚德载物”的淳朴风气,很感人,也教育人。人物散文,见证了文学是人学。
《蜻蜓》《孤房子》《雨日语丝》《品茶》等,是散文诗。尤其是《品茶》,以质而内在,以文而隽永,质文相结合。诗性的散文,即为美文。生活小情思与文化大散文,各美其美,丰盈着文学的百花园。
作家从大自然的品质中得到启示。《畅想秋天》说:“自然远比人类可爱,因为它率性、真实,是没有经过乔装,也不会巧言霸道的。”他告诫:“人怎么可以以主宰者自居去对自然讨伐呢?如果自然都被征服得生机全无了,人类的末日也就来到了。”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忧心。
《生命不能承受轻》说,人生应该有所负重。有担荷才有动力,才会有所成就。《感悟生命的真谛》说,许多的失意是有许多的欲求造成的,不如“施人以爱,赐人以福”,就会得到快乐。他主张仁己而爱人,人际和谐。《我的“京津之旅”》是一篇游记,几乎没发感慨,记下便是永恒。《话说“巾帼”》近似学者散文,但见解略显不够。《诚信》对于诚信这一传统文化与道德的精髓作了阐释,有些知性与智慧。
随琳的一些散文重在抒情,另有一些散文重在哲思,即思想价值。有了思想深度,就与那种小情小调迥然有别了。“人是有思想的芦苇”,用自己的思想和精神透视社会人生,也是一种“大爱无形”。《母亲的情怀》获奖,在于感情真;《拥抱西部》获奖,在于文笔美。这两篇,是他的代表作。哲理散文,篇什较多。
《刍议李清照词的艺术风格》《话说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属于学术论文。有人把易安词归于婉约派,但作者说她“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见解独到。关于鲁迅杂文语言的特点,评价到位,我想补充的是他的讽刺性与批判性。关于鲁迅其人,公认他是文学家。无疑,鲁迅是一位前卫的思想者与探索者,质疑与独立是他的思想特点。但他否定传统文化,甚至否定汉文字,有其偏执的一面。鲁迅伟大,留下了一些经典作品,但他不是完人,更不是神。他曾说,希望自己的作品“速朽”,并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鲁迅是清醒的。鲁迅博古通今,融汇中西,仍感到自己不足。
最后谈一下随琳的诗作,作为收笔。《脚印》一诗有一节写道:“前面的/是别人留下的/身后的/是自己走出的/踏着前人的足迹/就永远看不到自己的脚印/留下自己的脚印/就要勇敢地迈向那没有脚印的地方。”写出了一个有为青年敢于开拓、走自己的路的奋勇精神,真是言为心声。《校园感悟》写道:“父辈的手掌、犁以及镰刀/被那汗水擦出的光芒/正把我们的一生照亮!”表达了作者对父辈靠辛勤劳作、为后人奠基的感恩与怀念。这些诗,既有思想感情,又有艺术性。不过,某些诗作,有些诗句,还需要进一步打磨、锤炼 ,“语不惊人死不休。”
综观随琳同志的作品,他有才情,也有才思,是一位大有前途的青年作家。用文学的高标尺衡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或可打破生活圈子的局限,向大题材进发。仅《拥抱西部》触及到改革,多少有些遗憾。即便不能正面写改革,也可侧面去写改革和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纠结、痛苦和欢乐,在思想道德上的裂变与闪光。只有这种题材的作品,才离读者更近,才能反映时代精神,有导航作用。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随琳君正是独具慧眼,不断地发现生活美,也不断地发现内心的情趣美和思想美,尔后再凝结为文字美的,
写这些浅见,和朋友交流。
(作者詹华如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