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八卦楼是哪里的(漳州名胜八卦楼)


漳州八卦楼是哪里的(漳州名胜八卦楼)(1)

  漳州的威镇阁,当地人视为镇邪保护一方平安的圣物,实际是一处风光旖旎的人文景观。

  威镇阁,俗称“八卦楼”,原建在东南城隅墙上。阁上都用宽长同样的长方石系,铺成八角形状,每角的石系上刻着方正大字的八卦纪形字:如

  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因此又名“八卦楼”。

  相传始建于宋朝,朱文公莅漳时,以威镇阁,与芝山巅峰的威镇亭遥相对峙,势若华表撑立,威镇芗城,驱邪扶正,形成一方风水。明朝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知府罗青霄再予修建,鉴于城东南巽位地势低窿,于是撤掉城墙上的旧楼,加上一层,依旧制取象八卦,八窗玲珑,登上斯楼,丹山芗水尽收眼底,历史风云皆涌胸头,为郡治增胜。其规制皆出于同知罗拱宸所策划,当时有联云:

  五名山二秀水,城外风烟连海峤;

  真七儒三及第,漳南文献甲闽瓯。

  芗城名山,府志有载:

  “天宝、紫芝奠于后,丹霞、名第拱于前,鹤峰踞其左,圆山耸其右。”

  估计其中有一小山,未被入列。

  “二秀水”,当然是指西溪与北溪了。

  “三及第”是指长泰的状元及第——林震;漳浦的探花及第——林士章;芗城的另一探花及第——谢琏。

  至于“七真儒”应以在漳州开学院讲学的为准。唐代陈珦,周匡业、周匡物兄弟;宋代陈淳(北溪),高登;明代黄道周、蔡烈。

  威镇阁到了清初顺治九年被焚毁,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知府魏荔彤相度形势,捐俸倡议重修,因他升任不果。迨至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知府刘良璧重修,砌石为基,高与城齐,建楼三层,依旧制启窗八面,漳南形胜又能一览在目矣!

  近年威镇阁又毁于“文革”武斗,为此芗城父老耿耿于怀。1998年,漳州市政府为了却各界人士的心愿,筹巨资重建威镇阁,仅用五个月时间,就完成主体工程,按“高、阔、古、雅”的设计目标,立面高度近52米,三层结构,显得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于1999年春节,为芗城新添一景观,供海内外游客观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