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的挑战与机遇(一号提案内容)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一号提案:《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建议》

提出单位:民进市委会、民盟市委会、民建市委会、农工党市委会、九三学社市委会、台盟市委会、市科协

名词解释: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达峰目标包括达峰年份和峰值。

碳中和:节能减排术语,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一起,简称“双碳”。

核心提示:

刚刚过去的一年,“碳达峰碳中和”是热门的话题之一。

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再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一年内,中央多次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定基调、指方向、明思路。

碳达峰碳中和经一年的谋篇布局,新的一年当如何推进?重庆在这方面的“短板”如何补齐,“突破口”和“发力点”在哪里?……

1月21日下午,重庆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现场督办“一号提案”《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建议》,聚焦推进全市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工作。

督办会现场,重庆8个市级部门现场作答,给出推进“双碳”工作的目标和举措。

“一号提案”由民进市委会牵头,联合民盟市委会、民建市委会、农工党市委会、九三学社市委会、台盟市委会、市科协共同提出。

双碳目标下的挑战与机遇(一号提案内容)(1)

重庆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督办“一号提案”现场

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在2022年重庆两会中,这自然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全社会当务之急。

目前,重庆推进“双碳”工作面临多方面挑战,重庆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一号提案《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建议》从七个方面提出建议,给“双碳”工作献良策。

督办会现场,重庆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专职副主委罗挺介绍了一号提案具体情况。

双碳目标下的挑战与机遇(一号提案内容)(2)

重庆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专职副主委罗挺

成绩单:

2020年碳排放较2015年降22%,已建“1 2 6 N”政策体系框架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重庆市政协常委、民进市委专职副主委罗挺介绍情况时,先晒出了“成绩单”:

与2015年相比,2020年全市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22%,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9.41%,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9.5%和16%的目标。

2021年,我市出台《重庆市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方案》《重庆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等文件,规划了“1 2 6 N”政策体系框架,进一步推动“双碳”工作有序开展。

找症结:

五大高耗能行业规上企业能耗较高,公路货运量占比超过八成

罗挺说,但重庆推进“双碳”工作仍面临不少具体困难和挑战,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一是法治保障和政策配套不足。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法》尚在修改审查中,部委相关文件和部门规章的法律授权与支撑不足;重庆市内有关“双碳”考核评价、生态固碳、金融支持等工作的政策法规还在谋划、起草或征集意见阶段。

二是产业发展和能源供给矛盾突出。产业体系中符合绿色低碳特点的占比较少,新基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持续增长;五大高耗能行业规上企业能耗和碳排放分别占全市42.6%和64.8%,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5%左右,亟需进行绿色化、生态化改造。能源供给以煤和油为主,工业领域利用清洁能源比重不高,“可再生能源资源较差”的禀赋严重制约能源结构调整。

三是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化发展不足。“四网融合”的枢纽体系不够健全,“四式联运”的综合运输体系不够优化,公路货运量占82%,铁路货运量仅占1.5%;嘉陵江、乌江等支流航道对干线运输贡献率不足10%。新能源车船推广普及尚待加强。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发展缓慢,原定到2022年落地的10座加氢站目前仅建成3座。

四是国土空间规划亟需根据双碳要求加快调整。编制环节、实施环节、评估反馈环节等,都需要调整和优化。

五是碳排放交易机制试点相关工作还需完善提高。重庆碳排放市场纳入企业仅存152家,交易主体偏少,结构单一,仅为工业企业。重庆配额分配方式采用历史排放法,与全国“基准线”“历史强度”“历史总量”三法并用相比,不够科学合理。碳排放交易金融衍生品品种不多、交易方式单一。

发力点:

从七方面为推进“双碳”发力,实施“绿色园区”培育行动

一号提案也从7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为推进“双碳”工作寻找“突破口”和“发力点”。

一是加强法治保障和政策配套。完善绿色低碳地方法规规章制度,构建助推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的政策制度体系。细化六大领域分类达峰中和的“路线图”,开展未兑现政策、资金“清零”行动,加大政策兑现力度。

二是稳步推进重庆能源结构调整。有序推进煤炭消费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推进工业企业“煤改气”工程。推进氢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利用研究和产业化试点,并推动智慧化能源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

三是加快提升重庆产业体系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实施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培育行动,支持工业园区和企业进行绿色化、智能化改造,积极申报国家相关示范试点。推动老旧基础设施升级,支持各行业特别是传统高耗能行业数字化转型。

四是积极推动交通运输方式绿色低碳化转型。推进综合客货运枢纽建设,强化数字赋能,推进交通运输智能化。构建人车路云协同的多层次绿色出行系统,推广清洁能源车船,加快老旧营运柴油货车、高排放汽车淘汰更新。

五是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以森林、草原、湿地、耕地、岩溶等为重点,持续推进国土绿化和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等重大工程。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空间,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巩固原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六是优化碳排放市场交易机制。调整碳排放交易市场准入管理办法,扩大交易主体范围,适时纳入公共机构、大数据中心等排碳单位。丰富碳市场交易品种,鼓励碳金融创新,完善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措施。

七是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引导市民树立绿色低碳的消费观、出行观、用能观,建设无废城市,开展绿色家庭、社区、机关、学校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构建全民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

上游新闻记者 郭发祥 黎静 摄影 张锦旗

本文来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