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体温计调节摄氏度(水银体温计强制退出)

文:老薛

作为一个不用依赖能源供应的医用器材,濒临淘汰。

青岛的新冠疫情,已经证实了新冠病毒可以“由物传人”,让一批本身就对直接接触有排斥感的民众有了理论依据。而一个需要和人体密切接触才能发挥作用的医疗用品,也于近日被公布,将强制退出,这就是水银体温计。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含汞体温计和含汞血压计。

鱼跃体温计调节摄氏度(水银体温计强制退出)(1)

其实这次不光针对水银体温计,还有水银血压计。但对经过了2003年非典洗礼的大众而言,水银体温计极具时代特色。在那个年代,是根本无法保证人手一支的,一般以宿舍为单位共享一支。水银温度计,依赖水银受热膨胀原理,从问世以来服务人类无数。但其关键性材料,水银,也称为汞,是毒性物质。

脆弱的玻璃球一旦破损,无法保证水银不逸出、伤人。水银蒸汽进入人体后,会产生蓄积,影响神经。这也是各个国家都积极推进无水银体温计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些国家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始实施这项策略。

但中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贫富差距较大、医疗水平不均衡的区域,水银体温计也有着其它体温计无法比拟的优势。

依赖于人体温度改变水银状态,水银体温计做到最大限度的经济实用。尽管现在多数家庭都采购了电子体温计,但电子体温计无法摆脱对电池的依附。而且电子体温计的维护成本较高,一旦长期不用就要注意防潮,取出电池避免腐蚀。水银体温计则只要保证不磕碰,就能长期保存备用。

此外,那些非接触式电子体温计对于使用环境温度有要求。过低的环境温度,比如东北的零下几十度,某些产品在户外可能已经无法使用。

当然,水银体温计除了水银泄漏风险外,还有一项劣势,就是必须和人体密切接触,而且还要有五分钟左右的测温时间。在目前这种疫情状态下,任何密切接触都是一种潜在风险,而每人五分钟的测温时间对于人数众多的企事业单位而言,根本不现实。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非接触式体温计应运而生。

相比起玻璃体温计的22家企业,电子体温计企业明显是更多。

鱼跃体温计调节摄氏度(水银体温计强制退出)(2)

数据来源:药监局官网

看到“刘贵”两字,不要觉得笔者错写。注册方确实是个人,而非企业。不过药监局网站上打错了一个字,图中的“贡”大概率是“汞”。

鱼跃体温计调节摄氏度(水银体温计强制退出)(3)

图源:药监局官网

其它玻璃体温计,大概率都是含汞成分的。但因为有些标识了感温液是汞,有的没有标识,所以只能说是“大概率”。

而电子体温计的注册种类就繁杂多了。

鱼跃体温计调节摄氏度(水银体温计强制退出)(4)

数据来源:药监局官网

电子体温计测温过程一般不超过一分钟,甚至只需几秒,大大节约了用户等待时间。这对于高节奏的现代人而言,无疑是一种吸引力,尽管我们省出来的时间可能也只是刷刷手机。

方便的能源采购补充方式(网购或者线下小超市),多品牌的能源(各类电池的普及),是电子体温计能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电子体温计的价格和利润,也是有目共睹。一般玻璃体温计只要八九块钱左右,而电子体温计从几十块到几百块都有。水银体温计的退出,其实也是一种消费升级。

随着人们对于健康的关注,以及疫情的影响,家家户户备有体温计已经成为可能。越是对健康关注的人员,越容易关注到风险,即使水银体温计不被叫停,依然有可能被用户逐步淘汰。

另外,水银作为一种有毒物质,其采购和体温计的生产,都会牵涉到环境问题,这也是行业自我淘汰的一个方向。

利润本身不高,加上市场需求量的萎靡和环保监管日趋严格,水银温度计早已青山不再,退出无疑。而电子体温计企业有多少?经初步统计,116家。其中有不少是同时具有水银体温计产品线的,在今年大家都积极采购体温计后,国内不知还能有多大的市场需求,后期的竞争压力也可想而知。

附表:电子体温计生产企业清单,数据来源药监局官网,纯手工录入,如有差错,欢迎留言指正,谢谢。

鱼跃体温计调节摄氏度(水银体温计强制退出)(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