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墓讲解(成吉思汗墓之谜)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也让我国境内留下了大量的瑰宝,其中就有着一位千古大帝,那就是被毛主席誉为“一代天骄”的元太祖成吉思汗。
他的一生可谓传奇,在他率领之下的蒙古铁骑,曾经横扫欧亚大陆,其惊人的战斗力让世界瞩目。
然而,就是这样一号人物,其死因和葬处却是一团疑云,无数考古学家想要探索他的生平,无数盗墓贼想要窃取他陵墓中的宝藏,却从未成功过。
那么成吉思汗的一生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他的墓穴为何在接下来的几百年里一直吸引着世人的关注?人们对他的死因和陵墓所在地又有着哪些论断?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历史一探究竟。
一代天骄,武功盖世
成吉思汗,原名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出生于蒙古族的一个贵族之家。虽为贵族子弟,但铁木真的童年过得并不安稳。在他六岁时,他的父亲被人毒杀,原本跟随的部下随即分崩离析,从此铁木真就只能流浪草原,依靠挖掘野菜和打猎艰难度日。
好在,铁木真的母亲经常用父亲的成就和祖先的荣耀来勉励他,积极引导他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铁木真在这样的熏陶下渐渐成长为一个野心勃勃的少年。幼时所吃的苦头练就了他勇武顽强、坚韧不拔的性格,也让他懂得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帝王的基因已经植根在他心中,自此,他怀着为父报仇的初衷踏上了称帝之路。
首先,铁木真将妻子珍贵的嫁妆送给当时草原上实力雄厚的部落统领王罕,以博取他的信任。之后,他借用王罕的影响力,收拢家族旧部,一步步地壮大自己的实力。
到了1180年,铁木真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大战:与蔑儿乞惕部落的不兀剌川之战。
这一战,铁木真展现出了他惊人的军事天赋。他先是和其他首领陈说利害,从中借来三万士卒,然后乘夜奔袭蔑儿乞惕部落,打了对手一个措手不及。
经此一役,铁木真不仅夺回了被蔑儿乞惕部落掳走的家人,而且首战告捷,声名渐显,许多人才纷纷前来投奔。他的实力进一步壮大,被几个部落联合推举为“合罕”(即联合酋长)。
之后,铁木真东征西讨,将草原上所有的对手击败,最终统一蒙古族。1206年,在万马嘶鸣和群情欢呼下,铁木真接受了各部落贵族的参拜,被尊称为“成吉思汗”。随后,他征西夏,灭金国,克西辽,为后世元帝国的开创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只是他的野心不止于此,他曾说:“大丈夫在世的意义,就是击败一切反抗者,让他们臣服在脚下生出敬畏之心。”于是,在成吉思汗的铁骑之下,东欧诸国瑟瑟发抖,兵锋直指克里米亚半岛,其武功之盛令世人瞩目!
皇室密葬,墓地成谜
如此传奇人物,不仅在生时备受人瞩目,就连死后人们也对他的秘密也颇为关注。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问题就是成吉思汗的墓室究竟在哪里。
对于这个问题,世界各地的考古学家都有所探究,他们各有其辞,给真相披上了一层浓厚的疑云。
成吉思汗死后究竟葬在哪里?这之所以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是由于元朝皇家实行密葬制度。所谓“密葬”,就是指帝王陵墓的埋葬地点不留坟冢、碑记一类的标志物,也不公布、不记录在案,所以迄今为止未有任何一座元代皇家陵墓被发现。
元朝这样的传统为成吉思汗所开创。成吉思汗临死前,他清楚地知道:许多古代王公贵族的墓葬都遭到了破坏。
不仅仅是为了盗取墓中的宝藏,而也有着政治上或民族仇视的因素,但结果无一例外,那就是墓地遭到野蛮毁坏,死者也不得安息。成吉思汗不愿意自己身后遭此厄运,所以选择了秘密藏身的方式。
据说,成吉思汗死后,为保密起见,他的部属没有像安葬其他皇帝那样大张旗鼓,而是安葬在世人所不知道的地方。
此外,他们还牵来上万匹战马,在埋葬成吉思汗的地方来回踩踏,将下葬的痕迹抹去,就连参与修建皇陵的工人,也都被杀死以防告密。
这样一来,当时知道成吉思汗具体葬地的人少之又少。而当成吉思汗的后人想要祭祀他时,他们就会牵来一匹母骆驼找寻位置。
原来,之前在成吉思汗的下葬处,他们杀了这匹母骆驼所诞下的小骆驼,将血洒在墓前。如此一来,母子情深,依靠这匹母骆驼就可以前往祭祀,而当母骆驼死后也就没有人再知道成吉思汗的墓地。
在这样的严格保密措施下,即使古往今来有着无数人觊觎着随同成吉思汗一同掩埋在地底的奇珍异宝,可它的真实面目却一直没有揭晓。一直到了近代,科学技术有了极大地进步,人们才一步步揭开笼罩在上的神秘面纱。
几度寻墓,终有定论
2000年8月,一位名叫穆里·克拉维兹的美国人率领一支由诸多考古学家、科学家以及翻译组成的队伍,信心十足地来到东亚寻找成吉思汗的墓地。
他是一个探险家,从朋友处得知成吉思汗陵墓中有众多从各国搜刮来的奇珍异宝却从未被找到,于是他花光自己的所有积蓄,想要揭开真相。
一年后,克拉维兹的考古队在蒙古国乌兰巴托的一个森林中发现了一个城墙环绕的墓地,里面包括几十座未曾发现过的陵墓。探险队成员喜出望外,由此对外界宣布“找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不过事后核实的时候发现这是匈奴人的墓穴。
探险队并不气馁,辛苦大半年后,在附近的肯特省巴士利特镇又有了新的发现。
这一次他们坚信自己找到了,但还没等他们深入探索,4个月后就被迫宣布放弃考古行动。原来,按照蒙古当地的传统,随意挖掘土地会给当地带来灾厄,挖掘别人的墓地则是对死者的亵渎,会毁掉死者的灵魂。
而成吉思汗在蒙古是崇高的信仰,因此考古队此举遭到了很大的阻挠,克拉维兹不得不终止行动。
事实上,除了美国人克拉维兹,还有许多人对成吉思汗墓“穷追不舍”,他们依据各自的观点试图拨开迷雾。
2004年,日蒙联合考古队也声称找到了成吉思汗的灵庙,里面埋葬着很多战马的骨灰和残骸,还有龙纹香炉等物品。
但是结果又是一场空——有研究人员提出质疑:如果是成吉思汗墓,那么为何没有发现他的棺椁;而且遗迹内也没有发现其他物证,比如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东西,并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这是成吉思汗墓。
同年9月份,一场会议的举行让事情出现了转机。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有一座成吉思汗陵。它很早就被发掘出来了,几经迁徙又重回故地,历来都被认为是成吉思汗的衣冠冢,而非真正的埋骨地。
但是也有人有不同的想法:成吉思汗的葬地虽然没有地下考古的准确印证,但是元朝时期官方曾设置守陵人并且进行祭祀,其隐藏的秘密还值得探究。
在鄂尔多斯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元世祖忽必烈时代曾下达一个命令:把鄂尔多斯地区划入中央直辖的中枢省,并且将境内安放八白宫的地方命名为“伊金霍洛”。
要知道,这在汉语中的意思是指“帝王陵寝”,没有定在其他地方而定在此处,一定有其深意,说不定此处正是成吉思汗的下葬地。
为佐证观点,专家们还请来了成吉思汗第34代嫡孙奇忠义。他如是言:“外人都以为,成吉思汗陵仅仅是一座衣冠冢,实则他的秘密不止于此,只是不能说。”
于是,人们再度对成吉思汗陵展开工作,发现了一个长方形银棺,外加铜锁牢牢锁住。
据目击者称:“曾将银棺开过一次……七层棺都开了,只见第七层棺内放着一个用香牛皮枕头裹着一幅成吉思汗全家的画像。皮枕内装有何物,因未打开过,至今仍是一个谜。”
之所以不打开,是因为成吉思汗陵世袭的守陵人——达尔扈特蒙古人的阻止。他们一直实行着严格的祭祀制度,认为此举是对逝者的亵渎。据守陵人所言,这里面是成吉思汗的衣物包着他的一块骨头。
至此,成吉思汗陵也成为最有可能是成吉思汗墓葬地的地方,对它的研究还在继续,人们希望能从中破解另一个终极谜题:那就是成吉思汗的死因真正是什么?
死因疑云,有望破解
事实上,关于历史上成吉思汗的死因,历史学家有过几种推测,但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其墓葬地,所以并没有充分的证据还原历史真相。
首先,是最正统的说法,也就是“坠马说”。根据《蒙古秘史》记载,在一次打猎时,由于成吉思汗年事已高,不慎从马下摔落,当晚就发起了高烧。
之后虽然好过来了,但也因此落下病根。好巧不巧的是,成吉思汗坠马的时间是他进攻西夏的前一年,身体不好的他本欲放弃进攻计划,但西夏使臣在交涉过程中出言不逊,激怒了成吉思汗,遂带病出征。虽然西夏灭亡了,但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死在了军营里。
其次,还有“中毒说”。这种说法首次出现在《马可·波罗游记》里。在游记中,马可·波罗如是记载:在进攻西夏时,好战的成吉思汗亲临前线,不慎被西夏士兵的毒箭射中膝部,当晚疼痛难忍,毒发身亡。
而在民间传说中,则是另一个版本,成吉思汗是死于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所下的毒。她利用自身美貌,诱导成吉思汗服下一种含有微量毒性的草药,日积月累下来,成吉思汗的身体也支撑不住了,最终死去。
还有一种更为香艳的版本,那就是成吉思汗死于美色之下。这种说法并没有找到记载,但在外蒙古人之间颇为流传。故事的女主角依旧是西夏王妃。
据说,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将王妃俘虏,看到她的美色之后心生贪婪,就强行据为己有。王妃表面顺从,实则乘着成吉思汗寻欢之时一口咬掉他的生殖器。
一个长年在外征战的将近70岁的老人,哪遇到过这种事情,又哪经得起这样的折腾,于是他羞恨交加,遂致病重。
因为这是一件发生在帝王身上的难以启齿的特大丑事,因而被瞒了下来,对外只称大汗是坠马受伤导致病重。本来就不想活的西夏王妃,自知成吉思汗不可能饶恕,就自尽而亡。
诸如此类的说法有许多,也给成吉思汗的真正死因笼上了一层浓浓的疑云。不过七层银棺的现世,也让这个谜团有了揭晓的可能。如果真如守陵人所言,那么通过分析成吉思汗的遗骨也许就可以找出他的真正死因了。
结语
成吉思汗的一生无疑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也因此吸引了后世无数人的热切研究,但对于他的死因,至今没有定论,这无疑是令人惋惜的。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考古工作的持续进行,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一睹事情的真相。
参考文献
[1]上藤美代子,代彭康.成吉思汗墓之谜[J].文化译丛,1990(03):36-37.
[2]本刊编辑部.成吉思汗陵之谜[J].读写算(科技知识动漫),2016(05):23-26.
[3]中国网文化.一代天骄死因成谜,成吉思汗陵的10项世界之最.中国互联网中心,2020(08)
[4]潘照东 ,班布尔 ,靳文.成吉思汗魂归何处?[J].文明,2005(06):24-45 153-156 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