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字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文)

有个成语叫“文质彬彬”,经常被拿来形容一个人温文尔雅,端庄有礼的样子。这个成语出自《论语·雍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和现在所理解的“文质彬彬”的意思有所不同。咱们就来说说这个“文”字。

我们来看,文字的古文字字形演变轨迹

入字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文)(1)

《说文解字》上说:“文,错画也。像交文。今字作纹。”也就是说,古代的文是现在纹的意思。甲骨文文象人胸口有花纹的形象,也就是纹身,我们知道纹身是古代先民的一种生活习俗,至今还保留在某些部落(少数民族)中。

入字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文)(2)

古人纹身并不单单是为了装饰,让自己编的漂亮美观。这里面有图腾崇拜的意味,这些纹身,尤其是动物纹饰,往往是先民渴望有这种动物的力量,认为这种纹饰能给自己带来好运,保护自己,或增强自己的能力。我们知道,《水浒传》中就有个九纹龙史进,龙是一种传说中的具有神奇力量的动物,这也反映出了史进不甘平庸,渴望拥有超世武功的心理。

说到文,我们就会想到文字。文字第一次合用是在《琅邪台刻石》中。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后,曾多次出巡,所到之处,由李斯等人即刻石颂德。石刻中有“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是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入字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文)(3)

文字起初就称文,比如在《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楚庄王说:“夫文,止戈为武。”指出从武字的字形分析,使用武力的目的是为了和平。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古文字学家研究指出,武是持戈步行戍守之形。古代的文字又成为名,如《仪礼•聘礼》中就说: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意思就是说,百字以上的长文,要写在简策上。不到百字的短文便写方形的版牍上。

字金文作

入字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文)(4)

,字形象房子里一个小孩,本义是生育。 苦山有木,服之不字。(《山海经·中山经》)意思就是说,吃了那树上的果实,会导致不孕。妇人疏字者子活,数乳者子死。(《论衡·气寿》),疏字,就是生育的孩子少。字有生育意,引申为滋生、孳乳。著名文字学家许慎特地在《说文解字》中指出了文与字的区别。

文就是独体字,是最早的文字,其实就是部首。而部首就好比是母亲一样。作为独体字的文可以组成合体字的字,这些字就好比是子孙。比如,女和子都是独体字文,而好就是字。另外,这个字还有出嫁义,比如有个成语就叫待字闺中,就是女子等待出嫁。

入字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文)(5)

在《易经》六十四卦中的“贲(bì)”卦中,首次出现了“人文”一词。原句是: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阴阳交错,就是大自然。接受教化至于礼义,就是人类社会。观察大自然知道阴阳变化,观察社会的教化来推及天下。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化中独有的人文精神,就是肯定人的价值,最终人的利益,高扬人的主体性,是对人的终极理性关怀。儒家“民为贵”的观念,就是这种人文精神的体现。

入字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文)(6)

在这里有必要区分一下文明与文化两词的区别,这里引用葛兆光先生在《古代中国文化讲义》的观点:

一、文化使各个民族不一样,文明使各个民族越来越接近。

二、文化是不必刻意传授,耳濡目染就会获得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文明是要经过学习才能获得的东西,与教养和知识联系在一起。

三、文化往往是固定的,不变的,表现为对外来文化的抗拒。而文明始终是运动前进的,表现文为殖民和扩张的倾向。

总的说来,文化与传统有关,是我们之所以为我的东西,表现为过去多现在的如影随形的影响。而文明与未来有关,表示着将来普遍的趋势和走向。

入字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文)(7)

比如说中国文化中的家族血缘关系很重,这与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背后是集体利益的高度重视。而西方文化中强调个人独立,主张个人奋斗,人口的流动性大,这与商业气氛浓厚,经济驱动以及崇尚冒险精神有关。有人更把其归结为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冲突。就拿uncle来说,只一个词,却可以代表汉语中的叔叔、伯父;舅父;姑父;姨父等多个义项。这些对与亲疏关系的详细区分来说对汉语来说是十分必要和必须分清的,一个都不能错。这反映出中国文化的血缘上的尊卑亲疏关系,不同的关系,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也不相同,这在以五服为核心的中国的丧葬文化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在这里,我要表述一种观点,那就是中国文字起源与纹饰关系。关于文字起源一般都有几种说法,比如结绳造字,八卦造字,皇帝史官仓颉造字等。

入字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文)(8)

我认为,汉字的起源也可能跟陶器上的纹饰有关,特备是彩陶图案。我们知道,上一世纪初,瑞典的工程师安特生首先发现了仰韶文化,并首次发现彩陶。彩陶上的花纹样式纷繁,图案非常复杂,然而却很有规律,有一种抽象的装饰美。

入字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文)(9)

这种花纹是对自然事物的变形(夸张)描摹,与汉字以抽象的线条勾勒事物,其本质是一样的。繁复的花纹很可能就会发展成刻符,这离真正的文字又近了一步。可以认为彩陶的花纹就是汉字的前身。当然这其中不乏植物的形象,如下图:

入字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文)(10)

这里还牵涉道华夏民族的起源问题,由于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庙底沟文化中彩陶花纹的存在,我们有理由认为华夏民族是一个以花为图腾的名族。我们知道伏羲的母亲名华胥,与同音的花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实际上,花是华的俗字,华本义就是花朵。而华是華的简写形式。

花的金文字形作

入字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文)(11)

花朵有花蒂之形,楷书作

入字的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文)(12)

后来这个字加草头,繁化就是華。《说文解字》上说:华,荣也。《诗经·周南·桃夭》: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华就是花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