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狂(秩序狂人的化身朱元璋)

没知识,有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会文言,下圣旨用大白话,但他创立的制度影响历史500年。

这个人称为“千万古一帝”,他是谁?是一个怎样的人?何以有如此高的殊荣?

他是一个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朱元璋,连流传后世的画像都是一个谜,双面画像令人傻傻分不清。

秩序·狂(秩序狂人的化身朱元璋)(1)

此人非常复杂,就算是长篇大论,很难把他解释清楚,也很难描述出他的全貌。

论吃苦谁都比不上,残忍、仁慈;偏执、智慧;吝啬、慷慨……坏的好的所有品质,在他身上全都齐活了,所以很难给这个人贴上一个准确的标签,唯有“复杂”一词与此人贴合。

也因此,后人对他的看法分为两个极端。

喜欢他的人,高度赞扬他为反腐败和恢复经济所做的贡献,他创造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洪武之治”;讨厌他的人,批评他嗜权如命、屠杀开国功臣。

就是这么一个拥有“双面”形象的人,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17岁家破人亡、沦为乞丐,26岁居然就有了一支队伍,40岁就登基……后人戏称“开局一个碗,结局一个国”。

相比刘邦等草根皇帝,朱元璋的起点更低,可以说是中国历朝历代皇帝中最特殊的一位,一位真正的“布衣皇帝”。

出身于一个贫苦家庭,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全靠自己的奋斗成了一个统一王朝的开国皇帝。

秩序·狂(秩序狂人的化身朱元璋)(2)

并且让自己开创的大明朝,维持长达277年的统治。或许有人觉得,一个王朝几百年不是很正常的吗?

周朝统治了800多年,唐朝统治了289年,清朝也统治了超过明朝达295年......可仔细去观察明朝,你会发现明朝统治虽不是最长久的,可它能存活那么久堪称奇迹!

明朝诞生了二十多位皇帝,除了朱元璋、朱棣、朱由检等几个能跟明君沾上边之外,其它的都是些昏聩之君。

尤其在嘉靖、万历这两个自私的皇帝统治期间,大明朝还能照常运转,真的很神奇。

一个沉迷于炼丹,虽然善于驾驭之术,可朝政一度陷入崩塌的边缘;一个更是创造了连续二十五年不上朝的记录,大明朝竟然还没崩。

到底是为何?

这与朱元璋在位的三十一年中,励精图治成功地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明帝国,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位草根皇帝,虽说打小就是为了吃饱饭而努力,也没读过书,可他还是很有几把刷子的。并且他天生就很会用人,驭人之术非常高,不然为何那么多谋士都聚集在其身边。

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朱元璋是一个管理学的高手,总结起来有几点:

①人尽其才:很多有能力的人都为他所用,并且用地恰到好处。为表示对人才的尊重,早期还在打天下的时候,他还专门下令建造礼贤馆,陶安、夏煜、刘伯温、章溢、宋濂、苏伯衡等人都住在里面。

②党派林立:很多帝王都玩过这一招,朱元璋玩得最炉火纯青,文臣武将相互抗衡、相互制约。

③鸟尽弓藏:这招其实不是朱元璋的专利,从古至今,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普通人,都难免会把帮助自己成功的人一脚踢开。但朱元璋用到了极致,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没一个得善终。

秩序·狂(秩序狂人的化身朱元璋)(3)

管理学再厉害,也要会制定规则,为保江山永固,朱元璋成“秩序狂人”。

关于这个说法,可能有人不是很认同,毕竟朱元璋匪里匪气的,哪有什么规矩可言。

但事实上,他是一个非常相信制度的人。他坚信,只有健全的制度,自己理想中的抱负才有可能实现。

所以当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都做到了时,他知道属于自己的时代开始了,因此他要建立自己的秩序。为此他开创了很多制度,最终形成了一个延续六百多年的全新政治体制。

可这家伙,制度推行得太猛又很细,啥都管。

据说,他平均每天要看两百份文件,处理四百件工作,都这样了,他竟然还有时间去管百姓,都不怕自己累着,属实劳模了。

其实,这也情有可原,毕竟自己好不容易在乱世,杀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随着一切慢慢步入正轨,但他还是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的状态,也因此变得多疑起来。

总觉得不把每个人安置好,他就不放心,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可不能随便崩掉。

秩序·狂(秩序狂人的化身朱元璋)(4)

所以,朱元璋无时无刻不在研究如何制定制度,所以后人看到他最重要的立法成果就是《大明律》。

并且,《大明律》的最终修订完成,前前后后历时三十年,可见朱元璋有多爱操心,且多疑。因为这些事,完全可以交由大臣们去做,但他就是谁都信不过。

甚至是自己的后代,临死前都还不忘叮嘱:“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非但不负朕垂法之意,而天地祖宗亦将孚佑于无穷矣!”

大白话就是,老子付出毕生心血的《大明律》,作为我的子子孙孙,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们都不得改动任何一个字。

至于,这个《大明律》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还非常详细,可以说是管天管地管拉屎。

你想得到的,你没想到的,朱元璋这家伙全给你安排好了。不仅骂人可能要被处死、连戏子的扮相都有要求……一个人从出生再到死,都规定得非常详细。

可尽管有了大明律,朱元璋还是不放心,又亲自编纂一部刑典《大诰》,并且具备法律性质。

为了推行《大诰》,朱元璋煞费苦心。

先是语言上,《大诰》既没有用官府通常使用的公文,也没有用当时雅正的文风,而是采用了接近口语的浅近古文,也就是当时的大白话。

用朱元璋自己的话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大的小的都要知道”。

其次,他动用了大量的行政和教育资源推广《大诰》。要求大明朝每家每户都必须有本《大诰》,并且要严格按照上面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在当时的明朝,如果不管是百姓、还是官吏犯罪时,要是持有《大诰》就能减轻刑罚,要没有,那就得罪加一等。

并且,朱元璋还把列为大明朝读书人必修课程,就连科举考试都从中出题。

秩序·狂(秩序狂人的化身朱元璋)(5)

由此可见,在乱世中取得天下的朱元璋深深明白,唯有建立自己能掌控的秩序,那些看不惯自己是草莽的人,才会心甘情愿臣服自己。

事实证明,他制定的规则确实震慑了不少人,可他还是没有停下“秩序建立”的脚步。

实行《大明律》、《大诰》之后,他为了双重保险,专门设立锦衣卫,并且授予锦衣卫侦查、逮捕、审判和惩罚罪犯的权力,监视大臣,实行特务统治。

同时,朱元璋严厉打击贪官污吏,规定贪赃60两以上的官员一律处死。

他的想法是杀死世界上所有的贪官,在执政的31年中,朱元璋发动了6次大规模的反腐运动,击毙贪官15万人。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他自导自演的“胡惟庸案”,受到牵连被处死的约有三万人,其中就有七十多岁的李善长;而“蓝玉案”中杀了一万多人,且两个案子相互交织,前后十多年时间。

还有著名的“空印案”就更能反映出朱元璋的残暴,也从侧面反映出,朱元璋大概就是觉得杀的功臣越多,自己手中的权力就越集中。

秩序·狂(秩序狂人的化身朱元璋)(6)

尽管这样重典治国,铁腕统治方式,搞得官员们苦不堪言,但依然没人敢谋反。

或许是因为,朱元璋牢牢地抓住了实权和民心这两张王炸牌。

他一边通过废丞相、杀英雄,将国家的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边为博得民心,不仅轻徭薄赋,而且严惩贪官污吏,大力救济百姓。

所以他在位期间,可以说是让人畏惧又让人仰慕。

对于他做出的贡献,史书普遍认为:他是中国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一生致力于政治事务,取得了许多成就。尤其是大量制度性规定的创设,不仅奠定了明朝近300年的基础,也为明初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影响了清朝。

而对于朱元璋(明太祖)这个人的评价则是:具有圣人和暴君的双重性格。所以才造成他的一些政治措施受到高度赞扬,而另一些则极其不合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