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

关注慧跑,助您轻如羽、跑无伤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1)

跑鞋包裹性是我们谈论跑鞋时经常说的一个词,包裹性好不好也是衡量跑鞋功能性,特别是舒适性最常用指标之一。

什么是包裹性呢?

从字面上理解本质就是脚和鞋的贴合度和空间冗余度。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2)

我们买的鞋都是标准化商品,其大小、尺寸、造型,鞋楦都是完全确定的,但问题是人的脚不是标准化的,有些人脚肥,有些人脚瘦,有些人足弓高,有些人则足弓低,所以我们说鞋好不好,只有“脚”知道

我们对于跑鞋包裹性往往会有很多认知误区,似乎鞋与脚贴合度越好,意味着包裹性越好。

鞋子不是裹脚布,运动时脚会轻度充血,加上脚和脚趾本身在鞋里不是完全不动的,无论是着地蹬伸过程中足的整体外翻内翻,以及蹬地过程中大脚趾弯曲发力,都要求跑鞋要有一定的空间冗余度以方便脚和脚趾活动。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3)

太紧限制脚的正常运动,太松,脚像踩在船上。

因此,包裹性不佳带来三大问题———老茧、黑指甲、水泡,95%的跑者都遇到过。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4)

跑鞋包裹性不好

带来的三大问题

1、脚上生出老茧

如果鞋子的包裹性出现了问题,就会产生摩擦,虽然说脚上起老茧的跑者并不多,但这种现象一定会在部分跑者身上出现,起老茧的部位通常发生在大脚趾第一跖骨头、大脚趾内侧、小脚趾外侧等等。

比方说存在拇外翻的跑者,其大脚趾内侧就容易发生老茧,再比如说,脚比较肥,前脚掌较宽的跑者,穿着较窄的跑鞋就会出现脚内外侧与鞋子反复摩擦导致老茧的问题。

还有一些更加奇怪的现象,有些跑鞋明明包裹性较好,跑者穿着感觉也挺舒服,但由于中底材料过软,缺乏足够支撑,导致在着地缓冲支撑蹬伸过程中脚的形变较大,时间久了也会产生摩擦性老茧,你的脚上有老茧吗?

老茧某种意义上说,既是跑龄、跑量的体现,也是跑鞋包裹性不佳的体现。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5)

2、脚上起水泡

根据2018年美国跑者调查(National Runner Survey)显示,发生率最高的伤痛并非膝痛,而是水泡。

水泡的发生率位列美国跑者伤痛发生第一位,26%的跑者在过去12个月发生过摩擦性水泡,而膝痛发生率是22%。

摩擦性水泡,是皮肤的外、内层间组织液蓄积所成的小水袋。

是什么原因导致水泡的产生呢?

核心原因是由于运动摩擦产生的剪力不断撕扯皮肤表层与皮下组织,造成他们之间分离形成间隙,同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大,使得其间充满液体。皮肤的外层表皮成为水泡的表层。

水泡内层的皮肤呈红肿、有刺痛。虽然大部份的水泡都很小且伤害的面积不大,但却易造成疼痛而困扰跑者。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6)

当然,诱发水泡的原因还是由于挤压、摩擦,在相对潮湿、高温的环境中更易发生。

运动中因脚上出汗,同时透气性不佳的话,就会导致足底潮湿,而潮湿的足底摩擦力增大,最容易引起水泡。

反之,干燥的皮肤摩擦力较小,产生水泡的概率降低。另外,如果皮肤温度增高,则水泡更容易产生。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7)

显然,脚在跑步时难免与鞋摩擦,透气不足以及鞋内闷热,使得湿润的皮肤及较高的温度为水泡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所以长距离徒步或者跑马拉松最容易起水泡,而不合适的鞋更是加剧了这种摩擦。

水泡通常发生在脚的两侧、脚后跟、前脚掌和脚丫处。

3、黑指甲

黑指甲的问题也常常困扰着跑者,这属于不大影响跑步,但影响美观的“小问题”,黑指甲看起来主要跟鞋的尺码不合适,鞋码偏小,过度挤压指甲有关,但鞋楦不合适,包裹性过强也会加剧黑指甲的产生。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8)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9)

跑鞋包裹性

绝非越强越好

跑者往往误以为跑鞋包裹性越强越好,对于厂家来说,要让跑鞋包裹性好太简单不过了,把鞋楦变小,就能“裹住”你的脚,但包裹性过强基本上等同于挤脚,这就是所谓消灭了一个问题又产生了另外一个新问题。

所以,跑鞋包裹性绝非越强越好,真正好的包裹性应当体现为五点:

1、鞋跟能够锁住脚跟;

2、鞋支撑性良好;

3、鞋面贴合度好同时有韧性;

4、鞋头有一定冗余空间;

5、鞋楦合理。

而要实现这五点并不简单。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10)

1、鞋跟能够锁住脚跟

一双鞋最硬的部位在哪里?通常就是脚跟,因为我们的脚跟是倚靠在鞋跟上的,脚跟是吃住“受力”的重要部位,一双包裹性良好的跑鞋应当可以牢固地锁住脚跟,这要求鞋跟既不会对跟骨和跟腱产生摩擦挤压,在跑步时脚跟与鞋跟又不产生相对位移,这是确立一双跑鞋包裹性的重要结构基础。

如果鞋跟“不跟脚”,每跑一步,脚跟就跟鞋跟产生一次相对位移摩擦,那么这样的跑鞋就无从谈起包裹性。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11)

2、鞋支撑性良好

鞋的支撑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包裹性,跑者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支撑性与足踝稳定,减少着地时足过度外翻有关,怎么会影响包裹性呢?

因为如果一双鞋太软缺乏一定支撑性,就会导致跑步时,脚和鞋的形变过大,而过大的形变就会使得足和鞋的相对摩擦增加,从而让脚在鞋里面位移增多,降低了跑鞋的包裹性。

所以材料科技的发展一方面让跑鞋更弹是毫无疑问的,但另一方面,给予足踝支撑稳定也非常重要,好的跑鞋要在缓震回弹和支撑稳定等方面保持最佳平衡。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12)

3、鞋面贴合度好同时有韧性

如今的跑鞋非常强调鞋面材料的透气性和轻薄性,这当然是需要的,但鞋面造型与足型的吻合度,以及必要的韧性形变也是需要的。

鞋面造型与足型贴合是实现包裹性的重要条件,但前文已经说了跑步时脚在鞋里并非完全不动锁死的,脚在鞋里本身具有一定活动空间,这就需要鞋面材料具有一定形变能力,也即韧性。

工程网布、贾卡工艺、mono纱都是目前常用的鞋面材料。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13)

4、鞋头有一定冗余空间

鞋头拥有一定的冗余空间,确保脚前部和脚尖在鞋内有足够空间,这一点非常重要,穿上鞋后,脚趾头要确保能扭动自如,如果脚趾,特别是大脚趾缺乏活动空间,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最直接问题就是产生黑指甲,一场马拉松比赛结束后,一些跑者指甲全黑了,跟长时间跑步时脚部膨胀,鞋头顶脚有着直接的关系。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14)

脚趾头距离鞋最前端应当有约1.2厘米空隙,其空隙要能完全容纳大拇指的宽度。

所以,当你试鞋的时候,一定要看看前方是否能容纳大拇指的宽度,如果不能容纳,那就意味着鞋买小了。

大脚趾距离鞋前端应当能完全容纳大拇指

大脚趾距离鞋前端只能容纳半个大拇指,说明鞋码偏小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15)

大脚趾距离鞋前端几乎不能容纳大拇指,说明鞋码明显偏小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16)

另一方面,你也可也脚尖顶着鞋头,看看食指能否比较顺利的沿着脚跟放入鞋跟,如果塞进食指很困难,意味着鞋码小了。

手指能够比较容易地伸入鞋跟说明鞋码合适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17)

虽然鞋码是一定的,但不同厂家所生产出来的相同鞋码的鞋,其尺寸也存在一定差异,另外,有些鞋会提供半码尺寸,有的跑鞋则不提供,所以买鞋时仔细地试穿,充分感受鞋合不合脚非常重要。

5、鞋楦合理

有些跑鞋如果上述几方面你觉得都还OK,但穿着怎么都感觉不太舒服,觉得拧巴,那不是你的错,而是鞋楦与你的脚型不够匹配。

鞋楦是鞋的母体。是鞋的成型模具。鞋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鞋是否合脚。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18)

跑鞋鞋楦一般分为直型、半直型、曲型。有的厂家同一尺码会有很多种鞋楦设计,有的则比较少。

换句话说,鞋码变大绝不仅仅意味着只是把鞋加长,而是宽度、高度、曲度都会发生相应变化,这都是靠鞋楦实现的。

不同脚型的人(埃及脚、希腊脚、方形脚)即使尺码相同,也需要有不同的鞋楦,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鞋的舒适性。

其实鞋的包裹性是长度、宽度、高度、曲度的综合体现,本质由鞋楦决定,包裹性并非指像布条一样缠住脚从而让足正常的活动受到限制,包裹性更多是在给予脚贴合基础上的同时还应当让脚具有适度的活动空间,不影响脚的正常活动。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19)

著名跑鞋品牌Altra的外观最大特色就是很明显前掌比较宽,其鞋楦设计更接近半直或者曲鞋楦,这对于脚掌较宽或者体重偏大人群无疑是最大的福音。

市面上宽楦的鞋很少,而中国人或者说亚洲人种脚型偏大偏肥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很多跑者抱怨鞋挤脚不舒服,这就是包裹性太强的体现,对于这部分跑者来说穿上Altra,穿着体验可以得到立竿见影的改善。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20)

选择跑鞋的心得和妙招(跑鞋包裹性并非越强越好)(21)

小结

跑鞋不是裹脚布,并非裹得越紧越好,锁住脚跟,支撑良好,前掌有冗余空间、鞋面贴合且有韧性,鞋楦适合中国人,这样的跑鞋才是真正包裹性良好的跑鞋。

紧不代表包裹性,贴合且舒适才是上佳的包裹性。

# 话题讨论

你穿过哪些包裹性比较好的跑鞋?

谈谈你的穿着感受

评论处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