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服饰形象及特征(34罗衣何飘摇)

导语:汉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它就像一个"符号"记载着一个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历史故事,历史风俗。从某种意义上说,汉服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自信的一部分。

汉服文化来源于历史,同样来源于生活,那么其发展历程是如何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汉服?

汉服,是指汉民族传统服饰,主要是指自黄帝起至明朝的几千年历史时期,汉族居住地区以"汉文化"为背景的主导思想,经过历史演变而成的一种具有汉族独特传统的服饰。

汉服的服饰形象及特征(34罗衣何飘摇)(1)

女子身穿汉服

有关汉服的历史记载:

如《易经.系辞下》中记载:"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诗经.曹风.蜉蝣》记载:"蜉蝣之羽,衣裳楚楚"。不过这里指的衣服的记载。而"汉服"这个词汇的相关记载最早出现于《汉书》:

"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归其国,治宫室,作道 周卫"。

这里指的是汉朝的服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礼仪穿戴制度便有详细记载,只不过当时周天子无法掌控各诸侯国,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礼仪穿戴文化,无法形成统一。到秦朝建立以后又因为存在时间太短,没有形成统一的礼仪穿戴文化。直到汉朝,"汉服"文化才真正成了汉族的统一意识。

各个时代汉服样式:

商朝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根据历史记载,这个时期的汉服已基本成型,它分为上下两部分组成,即上衣和下裳。上衣袖口较短,没有扣子,同时腰部还有一根较宽的腰带,肚子以下有一条像裙一样的叫"蔽膝",用来遮挡膝盖,这时候的汉服基本以黄色和红色搭配为主。

汉服的服饰形象及特征(34罗衣何飘摇)(2)

商朝汉服

周朝服饰在商朝服饰的基础上有了一些变化,西周的服饰较为宽松一些,使用交领,腰间系带,同时在腰间还会佩戴一些玉制品用来雕饰。

汉服的服饰形象及特征(34罗衣何飘摇)(3)

周朝汉服

东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众多,百家文化丰富,这时候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汉服叫"深衣"。什么叫深衣?

郑玄曰:"深衣,连衣裳而纯之以采者。"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

汉服的服饰形象及特征(34罗衣何飘摇)(4)

春秋战国汉服—深衣

概括来讲,这种汉服上身叫"衣",下身叫"裳",上衣和下裳相连在一起,不同色彩作为边缘来搭配,穿起来有雍容典雅之感。

秦代汉服以袍为主要的服装样式,分为曲裾和直裾两种,男女都是大襟窄袖,不同的是男女之间腰间所系要带的差别,男的腰间系革带,女的腰间系丝带。

汉服的服饰形象及特征(34罗衣何飘摇)(5)

秦朝汉服

汉服自汉朝开始明确为汉民族主要服饰,从汉朝开始,统一了平民所穿服饰,分为曲裾深衣和直裾,男女皆可以穿。曲裾深衣上身紧窄,下身宽大,较长而行不露足,曹植《洛神赋》中"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就是刻画出女性身穿身披璀璨的绫罗长衣的优雅与恬静。衣袖方面,有宽窄两种样式,袖口大多镶边。同时,衣领通常用交领,领口而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从这时候汉服才真正意义上从官方明确为汉民族服装。

汉服的服饰形象及特征(34罗衣何飘摇)(6)

汉代汉服

魏晋时代的汉服风格,基本上承接了秦汉汉服的特点,北方迁居少数民族受汉文化影响,也穿起了汉服,同时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祭祀、朝会服装全部采用汉魏制度着汉服,即"群臣皆服汉魏衣冠"。魏晋名士崇尚风流潇洒、飘逸自然,所以这一时期较为流行那种袖子宽大的衫和袍,达官贵人和黎民百姓,都以大袖宽衫为时尚。

汉服的服饰形象及特征(34罗衣何飘摇)(7)

魏晋汉服

在魏晋玄学、佛教、道教影响下,文人突破礼教束缚,穿着都比较宽敞。名噪一时的嵇康、刘玲等"竹林七贤",就穿着这种宽敞之衫,衫领敞开,反应了这个时期文人名士的典型情况。 这种那种超然物外、不受礼法拘束的风格,所以一时引为时尚。

汉服的服饰形象及特征(34罗衣何飘摇)(8)

魏晋汉服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之一,也是历史上最为开放包容自由的时代,所以唐代的汉服也更加有特色,唐代汉服沿袭了周代服饰的细致,汉代汉服的儒雅,魏晋时代的飘逸。

唐代男子服饰,在对襟汉服的基础上,多了新的款式。一种是幞头,第二种是圆领窄袖袍衫。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名为"巾子"的固定饰品。巾子大小形状各有所不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

唐代女子多穿襦裙服和女服,特点是上穿短襦或衫,下着长裙,唐女襦裙装在接受外来服饰影响下,成为了中国服装史上最有特点的一种装束,在盛唐时期,襦裙服领口开得很低,宫廷嫔妃、豪门贵妇一时颇为垂青。在以丰腴为美的唐代。

汉服的服饰形象及特征(34罗衣何飘摇)(9)

影视剧唐代宫廷女子身穿襦裙

孟浩然《春情》中写道:"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

把唐代女子行走时裙子风姿曼妙无比的样子细致的刻画出来了。

杜甫的《丽人行》中写道:"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 稳称身。"

把长安的贵妇们姿态端庄、高雅娴静、富贵美丽的样子表现的淋漓尽致。

女服也是在贵妇间流行的一种服饰,即高腰襦裙。这种汉服将裙带高高系在腰线以上,胸下或者胸线上方,所以称为齐胸襦裙。这种款式不管身材丰腴还是瘦小都能达到不同的飘逸效果,在以丰腴为流行的唐代贵妇圈子中极为受欢迎。

汉服的服饰形象及特征(34罗衣何飘摇)(10)

唐代高腰襦裙

方干在《赠美人》中写道"粉胸半掩宁清雪,醉眼斜回小样刀"

描绘的就是这种浑然天成的丰腴之美。

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对美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不似唐朝汉服的雍容华贵、鲜艳大胆,开始偏向于朴素理性,典雅大方。宋史卷65记载:"理宗朝宫妃系前后掩裙而长地,名赶上裙"。这个时候服装的要求以宽松但要遮住全身,而不能坦胸露乳。

汉服的服饰形象及特征(34罗衣何飘摇)(11)

宋代女子汉服

"上著织金短衫儿,下穿黄罗银泥长裙,系一条乡花裹肚儿"

这是当时宋朝女子的着装形象。

柳永《柳腰轻》中"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

描绘的是一个舞女姿态万千。从这里可以看出宋朝回归消瘦轻盈之美。

汉服的服饰形象及特征(34罗衣何飘摇)(12)

宋代女子汉服

宋代的服饰多为瘦长、窄袖、交领等款式,与其他朝代的汉服相比,宋代汉服就无疑轻便的多。宋代服饰中最具有宋代汉服特色的是"褙子","褙子"和我们现在所说的外衫相像,是由唐朝的半臂和中衣,发展而来的,男子一般在穿在衣服里面,而女子的一般都外穿。

历经蒙元王朝之后,中国的经济社会面临着巨大的破坏,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十分重视汉文化制度和服装的传承,采取了上承秦汉、下取唐宋的汉服政策,全面恢复汉服的华美,与传统汉服不同的是,明代服饰的最大特点便是衣裙比例倒置,由上衣短下裳长,逐渐拉长上装,缩短露裙的长度。同时,明朝的服饰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书生多穿直裰或曳撒,戴巾;平民则穿短衣,戴小帽或网巾。

汉服的服饰形象及特征(34罗衣何飘摇)(13)

影视剧明代女子汉服

结论:

满清入关后,严令禁止汉族人穿汉服,汉服从此在清朝几百年的时间消失了,直到近代之后,汉服才得以有复兴的机会,华夏千年,有服装之美,有礼仪之盛,人文变迁的线索被一针一线地绣进了服饰里。汉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重要的传统文化,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集中智慧体现,在继承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礼记》

《后汉书·舆服下》

《晋书·舆服》

《新唐书·车服》

《宋书·礼五》

《明史·舆服》

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