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信息门户(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 赵青 时忆宁

今年5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全国职业教育将迎来一个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积极响应,以“强基稳进、全面提升”为今年工作的目标要求,全面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强化教风、学风、作风建设(简称“三教”改革、“三风”建设),进一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内涵式提升和高质量发展。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项目、路径和制度体系改革就是学校深化“三教”改革,强化“三风”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

多年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可以说,在探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道路上,学校在紧跟国家大政方针的同时也积极创新工作举措,探索有效路径,重构工作体系。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信息门户(浙江旅游职业学院)(1)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盘活“师资”存量:构建教育教学创新团队项目体系

不久前,浙江省共有33个项目入选了教育部首批启动的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名单。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申报的“‘百县千碗’进社区,共同富裕食先行”项目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学校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面成果显著: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入选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导游、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入选首批浙江省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学校省级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入选数量为全国旅游类院校首位。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信息门户(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

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项目体系建设。学校在全省率先创建了团队梯次培育建设工作体系,制定了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团队的选拔培养方案。“我们出台了《关于支持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2020-2023年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梯次培育建设擘画好蓝图。今年已立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重点团队6支,一般团队17支,思政团队4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人事处处长刘婷婷介绍。

搭建好梯次培育建设工作体系的同时,教师能力的提升必须同步跟进。学校每年制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全面落实教师五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针对新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校外兼职教师等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教师群体的需求,建立分类培训模式,今年以来,教师培训人数已达到2384余人次。

除此之外还分别设计了梯次培养项目载体,比如,针对新教师设计了“青年教师助讲制”“青年教师分类课题”“青年教师发展促进会(简称‘青促会’)”等项目载体。其中,青促会是深受青年教师群体欢迎的平台。“目前学校有500多名教职工属于4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群体,占学校教职工总人数的84%,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主力。我们通过‘青享会’‘青培营’‘青联会’等载体,积极搭建服务青年教师的平台、青年教师展示风采的舞台,充分发挥青年教师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青促会理事长高昂之说。

打造“双师”团队:构建校政行企协同体系

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校园内,设有学校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的“新旅游人才孵化基地”。基地开设了120个工位,每年组建两个阿里巴巴师徒制创新班,招收学员90余名,常驻企业教师5人,基地每年的商品交易总额超过3亿元。

近年来,学校陆续与企业合作建立了“麦扑智慧旅游产业学院”“蜗牛产业学院”“森泊产业学院”等十余个产业学院。建设“名师名导工作坊”“智慧旅游体验中心”等融合产业工作场景的智慧化场所,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学校还构建校企合作共建机制,通过“校企师资发展共同体”“产业学院”“浙江省旅游产业产教融合联盟”“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等项目载体,推进校企共育师资。

“‘校企师资发展共同体’可以说是我们最重要的校企共育师资渠道。每年,我们精选10家企业作为合作企业,通过投入专项资金,实行学校、院部、企业共管的管理模式,聚焦培养高管、研发、公关等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校企合作机制,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刘婷婷表示。目前,全校“双师型”教师已达90%以上,共有各级各类行业名师60余名,其中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1名,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名,国家旅游业青年专家5名。学校还深化兼职教师的培养,促进产教整合、校企师资互促提高,每年企业高管在校兼职任教的人数达400余人。

激活“造血”功能:构建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体系

自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各团队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仅2021年一年,就攻坚产出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一等奖,全国优秀教材奖2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现代旅游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入选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等等。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信息门户(浙江旅游职业学院)(3)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国赛一等奖教师团队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科学谋划,更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职称评聘制度和分类考核机制改革是难点也是亮点。

“在职称评聘方面,我们构建了破‘五唯’的评价体系,教师可按‘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并重型’‘技术技能型’四种类型申报职称。我们还实行了‘直通车’制度,有重大标志性成果的教师可实现直聘。比如,教师主编的教材获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可以替代科研业绩,实现职称等级的提升。”刘婷婷介绍。另外,在考核制度上,学校在浙江省内率先实行1 X分层分类考核机制。“1”是制定了《教职工年度考核评价办法》,“X”是分别出台了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和研究人员的年度考核实施细则。尤其是创新教师分类管理和评价办法,将教师分为教学型、研究型和技术技能型进行分类考核,有效扭转了以往唯科研、轻教学的陋习,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团队建设的积极性。

多年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还一直致力于探索最贴合师资发展的制度体系。

早在2011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便出台了师资队伍建设“星光计划”。十余年间,“星光计划”从原来的六大工程拓展到如今的八大工程,包括“铸魂工程”“青蓝工程”“雄鹰工程”“领雁工程”“双师工程”“添翼工程”“远航工程”“赋能工程”,囊括了师德师风建设、青年教师建设、高层次人才项目培育、“专业(群)带头人”培育、“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国际化师资培养以及发展平台发展建设八个层面,贯通融会了师资发展的各个方面,是激发人才活力,增强人才凝聚力,提升人才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比如,“雄鹰工程”对应高层次人才项目,聚焦完善教学名师、德育名师、行业名师、科研攻关专家、创新创业导师等选拔培育机制,重点培养教学科研骨干,实现了省部级人才师资工程骨干教师和省部级优秀教师人数的突破。

“星光计划”实施以来,学校紧跟浙江省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紧扣“人才强校”战略,对其进行实时、全方位的调整,真正建设出了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