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风俗有什么(冬至的传统习俗)

每年12月21~23日,太阳位于黄经270°时是冬至节气,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冬至的风俗有什么(冬至的传统习俗)(1)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恪遵宪度》说:“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至’者,极也。”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冬至节实质上相当于春节。实施夏历后,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称之为“亚岁”。

冬至的风俗有什么(冬至的传统习俗)(2)

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冬至过后,到了“三九”前后,土壤深层所积储的热量已经慢慢消耗殆尽,尽管地表获得太阳的光和热有所增加,但仍入不敷出,此时冷空气活动最为频繁,所以“冷在三九”。

冬至习俗

古代民间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的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 祭祖

在民间,冬至前后几天是祭奠祖先的日子。冬至祭祖的方式和内容存在地域间的差异性,带有浓郁地方色彩。我国一些地方,在祭祖同时,人们还要向父母长辈拜节。外出谋生的人,要在冬至节时赶回家乡,表示年终有归宿。

  • 九九消寒

冬至开始进入数九寒冬。古代民间有在冬至时绘制《九九消寒图》,或绘有九朵梅花的《素梅图》的习俗。每天填一瓣,等所有的花瓣都填满了,九尽春深,便是九九艳阳天了。通过绘图的方式,诗意地打发掉漫漫长冬。

  • 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许多家庭有吃饺子的习俗,光山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说法

冬至不端饺子碗

冻掉耳朵没人管

冬至的风俗有什么(冬至的传统习俗)(3)

  • 吃汤圆

冬至吃汤圆的传统习俗,在明清时代就已经约定俗成。尤其是在江南一带,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物之一,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着家庭的和谐与吉祥。

来源:新华社 语文报社 民俗光山

监制/ 裴仁和 彭锦玲 责编/梅曙贤 杨念语(实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