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区变迁(湖南省民族与居民变迁关键字)
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沙,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由平原、盆地、丘陵地、山地、河湖构成。
截至2021年,湖南省常住人口为6622万人,比上年减少22.49万人。
在历史上,湖南的民族和居民变迁极大。
楚、秦以前,以“蛮”、“越”族系为主。
至秦、汉以后,华夏族系和汉族成为主要居民,唐、宋以前的土著居民和北方移民,至元、明以后,又变得寥寥无几。
在“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人口大流徙中,江西和苏浙移民遍布湖南各地,以至现在湖南境内的居民,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还有一些人根据祖上口口相传认为是江西某地迁来的。
元末明初的连年战祸,使湖南大部分地区田园荒废,庐舍为墟,原有居民大量散失。随后,外省人,特别是江西人,以从征、屯垦、宦游和从事商贾等方式,大批涌进湖南。
有记载云:“历朝鼎革,荼毒生灵,惟元、明之际为惨,湘潭土著仅有数户,后之人多自豫章来。”
又,醴陵“相传土著亦仅存十八户,余皆无复存在。洪武初招集流亡,皆来自他省,而豫章人尤多。”
又如沅陵县,“邑中老籍有开封者,有江南者,尤以江西为最多。其来自开封者,盖宋时之游宦;其来自江南者,盖明初之屯卫;其来自江西者,则明时宦于屯卫……流转迁移于此者也。父老相传,有‘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之说。今所指土著十之九皆江西人,可见其说之非无据也。”
又,“大庸县初设永定卫时,无一土著之民,官军俱各省调集,以实卫城。”
据近人统计,宝庆府在明代从江西共迁入89族,其中邵阳有38族,新化15族,武冈24族,新宁、城步共6族,靖州6族;
又据地方志记载,益阳县移民共447族,其中明代迁入的271族,洪武时迁入的又占109族;醴陵县明代从江西迁入的有296族,其中洪武年间迁入的占200族;明代从江西迁入湘阴的共83族;沅江县琼湖镇、草尾、团山等乡29姓中,有18姓是明初从外省迁入的,而其中15姓来自江西省,明中叶后又有6姓从江西迁入。
由于这种大迁徙,在明代的湖南居民中,土著已是少数,而外来移民,特别是江西移民成了主要的组成部分。故湖南人称江西人为“老表”(表亲)。
人口的大量迁徙,对方言的影响很大。与常说的“十里不同音”说法不同,湖南官方直接采用了“五里不同音”的说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