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唱出了成年人的心声(笔中情主演赵静口述)

“静姨”,这是网上不少80后、90后的孩子们对国家一级演员赵静的尊称。对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走红的赵静,她塑造的很多角色真诚、美丽而善良,深入人心,如今她依然活跃在不少影视剧中。人们对赵静的评价是:真正的东方妇女的典范,温婉、稳重、大气、美丽……

赵静唱出了成年人的心声(笔中情主演赵静口述)(1)

赵静

《海之恋》――学会生活化的表演

赵静唱出了成年人的心声(笔中情主演赵静口述)(2)

赵静在电影《海之恋》中饰演立秋

赵静1976年踏入影坛,拍摄了处女作《新风歌》,而《海之恋》是赵静主演的第一部引起社会反响的影片。她在片中饰演海洋科学仪器厂工人立秋,跟南下产生了诚挚的爱情。后南下被“四人帮”爪牙诬陷为反革命,立秋也被迫与回城的建国交了朋友。当立秋得知南下生命垂危时,立刻与建国解除婚约,并以妻子的名义沉痛悼念南下。这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角色,对于刚踏入影坛不久的赵静来说,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赵静唱出了成年人的心声(笔中情主演赵静口述)(3)

《海之恋》是粉碎“四人帮”后比较早的一部带有伤痕文学色彩的影片。“立秋”这个角色对我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文革”开始时我还不到十岁,没有真正经历“文革”带来的伤害。所谓的难度可能就是指我们能否真正体会那个年代带给人们的伤痛。我虽然没有立秋这样的情感经历,但是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年代,我还是亲眼看到了不少让我觉得震惊和疑惑的事情。那时身边很多人被批斗、被打倒、被诬陷。我爸爸当时是一家国绵厂的党委书记,虽然他是军人出身,但作为一家大厂的领导干部也受到了冲击。他被派去喂猪,被下放到食堂做饭,甚至被批斗。我还看到那些所谓的“牛鬼蛇神”一天到晚“坐飞机”,还被游街。那时我看到这样的情形,就一直在想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爸爸还有他的同事、朋友要遭受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为什么那些跟我同龄的孩子要跟自己的父母划清界限?在那个年代,人们根本没有言论自由,人性完全被扭曲了!

所以在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我经常会想到那些人惨痛的遭遇。这对我塑造立秋这个角色,理解她对南下的情感经历还是有很大帮助的。立秋和南下表面上是男女恋爱,其实它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因为那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一份强烈而纯真的情感表现。那时好像什么事情都跟时代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哪怕是人性中最美好最纯洁的爱情。

我是当时较早接触到这类伤痕题材影片的年轻演员。所以怎么去揣摩像立秋这样的人物心理,怎么在表演上把握好分寸去表现她的心理变化、她的情感起伏就显得尤为重要。你要是演过了,感觉这个人物悲剧色彩太浓;演浅了,又无法真实地反映出那个年代给这些年轻人带来的巨大伤痛。其实同类型的小说可能写得更为深刻,但是电影本身带来的视觉冲击是小说所无法比拟的。这种视觉冲击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在拍摄《海之恋》时,开始采用生活化的表演,让影片中的人物情绪在表演中得以自然、真实地流露;就是你该哭就哭,你该笑就笑,你是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人。立秋如此,南下如此,无论是剧中的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让人感觉更真实、更贴切。人们在“文革”中被禁锢了的情感世界开始慢慢复苏,长久埋在心底的那份真诚被打开了。这是我参演这部影片最大的收获,也是一件幸事。因为在这之后,我开始真的喜欢上了电影,真正感觉到电影是一种让人挚爱、让人震撼的艺术。

《海之恋》之后,像《巴山夜雨》这样的反思影片接踵而至。1980年时拍摄这样的电影,让人重新思考那个年代,重新寻求人的本性的回归,也重新唤起了人们对生活的信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社会反响非常大。电影《巴山夜雨》中,我扮演诗人秋石的妻子柳姑。柳姑是个舞蹈演员,影片里有一段甩长绸子的舞蹈表演,因为我原本是曲艺演员,也学过一点芭蕾,跳舞对我来说不成问题,所以就临时把我叫到这个剧组来了。我当时还同时在拍《闪光的彩球》《飞吧,足球》。《巴山夜雨》中柳姑的戏份虽然不是很多,但我还是演得很认真。我们那会儿原本就没有什么大角色、小角色这样的概念。任何角色的饰演,我都把它当成一项工作,一项事业在做。

《笔中情》――发掘表演中的美感

赵静唱出了成年人的心声(笔中情主演赵静口述)(4)

赵静在电影《笔中情》中饰演齐文娟

1982年拍摄的《笔中情》是赵静在出演了一系列现代女青年形象之后,第一次尝试古装人物的造型。赵静饰演了温柔贤淑、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绝代佳人齐文娟。

《笔中情》是我的第一部古装剧,导演颜碧丽老师对拍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非常讲究,对我们的表演要求也很高。直到现在这部影片偶尔还会在电视里播放。它不带任何政治色彩,只讲爱情,讲琴、书、画,讲蕴藏在人们心中最美好的那份生活情致。所以人性中对美的向往,人们追求美好事物的强烈愿望,在这部影片中反映得淋漓尽致。现在想来,它在拍摄之初,就没有过去的很多条条框框,没有要突出什么或者要压抑什么,什么条规都没有,颜老师脑子里只有一种感觉,那就是怎么美怎么拍。

我们到拍摄现场穿好古装服、带好头饰、化好装后都得坐得端端正正,歪歪扭扭肯定不行。戏中的齐文娟是名门之后、大家闺秀,又是个才女,可我们谁也没见过真正的古代女子是什么样子,古代女子走路、说话会注意些什么,我也只是在小说中了解一些,在戏曲中看到一些。所以我们就从京剧和其它的一些戏曲中学习很多古人的礼节、规矩,比如说有身份的小姐她一定是笑不露齿的;然后再通过自然地表演在影片中表现出来。我们的一举一动,一招一式都尽量赋予人物美感。不仅如此,为了演好角色,导演甚至要求我们不仅在戏里,连平时走路、说话,整个形态也要靠近剧中人物。所以当这部影片拍摄结束时,真的感觉很累!我当时都发誓再也不拍古装片了。但是在看样片的时候,我是发自内心的觉得这部影片好美啊!《笔中情》最后在1983年的法国鲁瓦扬国际电影节上拿了外国影片奖。

为了更好地表现齐文娟这个“才女”,我还专门学习书法,每天早上用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来练习书法,哪怕需要时间化装我也坚持练,练习写小楷。当时我们找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完全是手把手的教我们。我还学古琴,因为影片中有一段古琴演奏,导演要求我自己能够从头到尾弹奏这段乐曲,拍摄时要做到一个指法都不能错。我就到乐团认真地学习了一段时间古琴,最后拍摄时,那边放着音乐,我真是按照音乐的节奏完整的弹奏下来,一点都没有错。

《街上流行红裙子》――领悟生活中的美

赵静唱出了成年人的心声(笔中情主演赵静口述)(5)

赵静在电影《街上流行红裙子》中饰演陶星儿

1984年拍摄的《街上流行红裙子》号称是我国第一部时装片,赵静在影片中饰演纺织厂女工陶星儿,这个人物的精髓就在于爱美和掩饰美的矛盾心理碰撞中。陶星儿是一个劳模,但她归根结底还是个年轻的女人,女人都是爱美的,“劳模”的荣誉并不应该成为她追求美的束缚,赵静的出色表演使这个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观众心中。

赵静唱出了成年人的心声(笔中情主演赵静口述)(6)

温婉、美丽的赵静

很有意思,我觉得那个年代自己总在“风口浪尖”上,就是所谓的引导潮流吧。其实也没想太多,可不知怎么就那么凑巧,拍了《街上流行红裙子》这样的影片。这部片子跟时代又结合得非常紧密,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时装上一个新的看点。那时候人们美的意识已经完全开放,大家对美的追求也已经不受过去的束缚了。以前中国人大多只穿蓝的、黑的,带色彩的衣服都很少。不过话说回来,人的思想开放,观念更新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部影片上映的时候,是1984年了,应该说已经比较开放了吧,可那时思想禁锢的人还是不少。可是作为年轻人就不一样,在上海不光是大街上年轻人的服饰已是五颜六色了,还出现了像“英语角”这种比较开放、比较时髦的新鲜事物了。改革开放之后,那些时尚而美丽的事物开始在人们心中滋生发芽了。

赵静唱出了成年人的心声(笔中情主演赵静口述)(7)

赵静、陈少泽经常参加朗诵活动

实际上我觉得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片子塑造了一个真实的、爱美的劳模形象,它其实赋予了这个角色双重概念。说到底劳模也是人,也爱美。具体到陶星儿这个人物身上,不仅仅是说裙子说服饰,主要是表现劳模该如何真诚地对待别人,对待生活。在厂里因为她是个劳模,连出疵布的事也要帮她掩盖,让别人给她担着,考大学厂里也是先考虑她。其实陶星儿原本是个不错的女孩子,也就是社会上对劳模那种过分的袒护,使人们对她产生误解。当然最终她把自己好的丑的都摊开,告诉大家真正的陶星儿、真正的劳模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街上流行红裙子》这部影片的社会意义非常深刻,它通过陶星儿这个角色,提醒人们对劳模的概念不能停留在固有的模式上,觉得劳模是不能犯错、不能有瑕疵的,其实劳模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我想我在这部影片中还原出了一个外表美丽且灵魂真实的劳模。

文章选自《大众电影》2009年19期节选,口述/赵静 采写/赵青,编辑整理:梧桐老片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