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水城保华乡(六盘水保华镇让)

2月15日凌晨六点,早春的寒意未退,蔡云江已起床,驱车前往六盘水保华镇二道坪村,和他的脚步一样在春日里疾驰的,还有村里大棚内的蹭蹭冒出的羊肚菌。

贵州水城保华乡(六盘水保华镇让)(1)

大棚内的羊肚菌

蔡云江今年26岁,是土生土长的六盘水人,他曾在四川羊肚菌科研机构学习了半年,还有2年的菌类种植经验,掌握羊肚菌菌种培育、羊肚菌种植技术。

去年,听闻家乡发展羊肚菌,政府对食用菌发展大力支持,他毅然决然地返乡创业,在六盘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作为项目总负责人、二道坪村合作社合作者在该村建立羊肚菌菌种生产基地。

贵州水城保华乡(六盘水保华镇让)(2)

蔡云江正在给大棚内的菌地浇水

让蔡云江“着迷”的羊肚菌,是子囊菌中著名的美味食菌,也是马鞍菌科羊肚菌属珍稀的食、药两用真菌,更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天然滋补品。市面上的羊肚菌,干货卖到800元每斤,鲜货90到150元之间。

然而,“傲娇”的羊肚菌“落户”二道坪村,过程并不容易。

保华镇曾经靠着煤矿这笔地下宝藏生活的村民,在煤矿倒闭后,回归到千百年来向土地“刨食”的选择。

2017年,在六盘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帮助下,从遵义来的羊肚菌种植的专业人员前来考察,发现该村土质水质等自然环境良好,适宜羊肚菌生长。

高效益的产业和亟待转型的发展不谋即合,而那片种玉米都“瘦”的土地,如何长出羊肚菌这样的“稀罕物”?“假大空”的疑虑让很多人打起“退堂鼓”。

顶着巨大压力的探索试种中,1号试种棚里种植成功的喜讯宣告这片“瘦”土也能种出“新滋味”,也让村民看到了新的产业希望。

那一年,保华镇10亩地的羊肚菌试种,每亩产值近2万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贵州水城保华乡(六盘水保华镇让)(3)

即将采收的羊肚菌

2018年,六盘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争取7.8万元帮扶资金,引进贵州本地的菌业科技项目,在二道坪村种植羊肚菌27亩,48个大棚,蔡云江就是“守护者”。

“三分阳光,七分阴,羊肚菌的这个时间段特别重要,温度要控制在5到20度之间,湿度在80%,掌握得好才能有好的出菇率。”

这不仅关系着村里能否在这个春日收获第一个“春天”,还关系着羊肚菌能不能在此“扎根”,蔡江云不敢大意。

棚内,有的羊肚菌浅黄色,已经有成人大拇指粗细,有的棚内冒出小拇指指盖大小的深墨色菌朵,憨态可掬,很是喜人。

“大棚中试种了六妹G8、G5、G3等13个品种,其中8个品种是以前在四川试种植过的,目前有3个品种试种成效不错,成功后不仅能丰收还能产菌种售卖。”

说话间,蔡云江沾满泥水的手划开手机相册,几张照片上全是秘密麻麻的羊肚菌,他告诉记者,这是在四川种植成功的品种,每亩产量达400斤,这也成为他自己的小目标。

“他能成功,这个产业就能真正的扎根这片土地了。”六盘水市人社局考试院副院长、驻二道坪村第一书记罗培勇介绍,2018年该村的羊肚菌产业覆盖了50余户农户,其中贫困户占30户,在菌种生产过程中和二道坪村羊肚菌种植过程中,带动50多人次周边劳动力务工,其中贫困劳动力30多人次,发放劳务费5.7万元,土地流转金1.35万元。

从二道坪的27亩,到邻村海螺的10亩、再到周边南开乡玉兰村的12亩、滥坝镇的8亩……高效益的产业如雨后春笋,在六盘水的土地上冒出春天的“新滋味”。

“下周一些大棚内的羊肚菌就能采收售卖,陆陆续续采收可以到3月底,到时候又轮种植高效益的黑皮鸡枞。”拍下羊肚菌照片的罗培勇一笑,他准备把这些羊肚菌的“萌照”发送到各种朋友圈里:“二道坪村的羊肚菌开采啦!”

(来源:今贵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