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里有一计叫做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不算事)

军事上,以少胜多很不容易,对军队和指挥官的能力要求很高,还需要一点运气,但也并不是太罕见。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官渡之战都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然而,一次以少胜多已经很不容易,次次以少胜多,并且敌人很强,绝非乌合之众,简直就是匪夷所思了,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位把以少胜多当饭吃的大将——南宋中兴四大名将之一的韩世忠。

孙子兵法里有一计叫做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不算事)(1)

韩世忠,字良臣,生在大西北。在宋朝,那块地方可不太平,西夏人经常来打个草谷,杀几个人抢点东西,所以西北军也是北宋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韩世忠,从小就把打架当游戏,胆子也是大得惊人。十八岁时,就应募入军,凭本事挣得了一个勇武的名声。

(年十八,以敢勇应募乡州,挽强驰射,勇冠三军。)

在与西夏作战时,韩世忠就曾屡次上演“斩首行动”,可以说是个敢死队队长,已经是个孤胆英雄,他也因军功逐渐升职,成为一名将领。

(俄复出间道,世忠独部敢死士殊死斗,敌少却。顾一骑士锐甚,跃马斩之,敌重大溃。)

孙子兵法里有一计叫做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不算事)(2)

不久,金军入侵,韩世忠的主要对手成了金军。在宣和三年,也就是1121年的时候,韩世忠率领五十多名部下沿河巡逻,不巧和两千多明金国骑兵相遇。如此悬殊的兵力差别,换了普通将领,不是跑就是躲,硬拼无异送死。可韩世忠不同,他是著名的韩大胆,非匹夫之勇,而是有勇有谋。经过他巧妙的部署,并且收拢了河边几百名溃散的乱军,宋军成功反杀金军,金兵弃尸上百具,狼狈逃散。

这种级别的以少胜多,对韩世忠来说只是小儿科而已。靖康元年(1126年)时,韩世忠被金军围于赵州。金兵人数有数万,城中兵力不满一万,可韩世忠不管,谁敢说要弃城就砍了谁。

当天夜里,韩世忠就选派精兵三百多人,悄悄缒下城去,摸进金兵主帅营帐,把金兵主帅给砍了,毕竟,这种斩首行动他做的多了,熟门熟路。金兵大乱,天黑又下大雪,自杀残杀,宋兵在里面起哄,浑水摸鱼。一夜下来,金兵竟然死伤过半,又没了主将,再不撤退就要等着全军覆没了,赵州之围遂解。

孙子兵法里有一计叫做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不算事)(3)

而韩世忠以少胜多最有名的一战,非黄天荡之战莫属,这也是传奇一战,古往今来一直被人称颂。韩世忠以八千兵力,依托地形和水军优势,围困金兀术十万大军四十八天之久,逼得金兀术差点跳河,更有梁红玉击鼓助威的传说,使其更具传奇色彩。

孙子兵法里有一计叫做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不算事)(4)

黄天荡之战虽然著名,但其给予金兵的实际杀伤并不算太大,精神层面的鼓舞更大一些。功绩更大一些的,其实还要算大仪镇之战。这是绍兴四年(1134年)发生的事情,金军与伪齐联军共计五十余万,悍然南下,兵锋直指临安,宋军战线过长,十几万军队散布在东南一片广大的战区,领军将领各有猜忌,互相之间又不协同。

韩世忠率部进驻扬州,假意配合朝廷议和的命令,摆出回师撤退的姿态,迷惑金军。暗自将部队部署在大仪镇的一大片沼泽地中,共设埋伏20多处,比之十面埋伏还要凶狠一倍。金军果然中伏,被宋军包抄合击,在沼泽地中金军的重骑兵无从施展,被宋军的背嵬军当稻草人一样收割,取得大捷。

(世忠传小麾呜鼓,伏者四起。五军旗与敌旗杂出,敌军乱,弓刀无所施,而我师迭进,背嵬军备持长斧,上砍人胸,下捎马足,敌全装陷泥淖中,人马俱毙,遂擒挞也。)

孙子兵法里有一计叫做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不算事)(5)

大仪镇之战并不是孤立的一场战斗,随后的战斗中,韩世忠部又数次击败金军,取得了大仪镇之战的彻底胜利,直接导致了金军入侵计划的破产。

(俄而于至,穷追于淮,军复大战,败溃奔走,相蹈藉没溺死者不可胜计。)

此战也是南宋“十三处战功”之一,也有人认为这应该算是南宋中兴第一战功。

可叹的是,韩世忠虽勇,抗金也成未尽之愿。他敢于为岳飞鸣冤,斥责秦桧,最后辞职罢官,得到善终,已算不错的结局。老年的韩世忠,已把名利看淡,自号清凉老人,再不言兵。

(岳飞冤狱,举朝无敢出一语,世忠独撄桧怒。又抵排和议,触桧尤多,或劝止之,世忠曰:“今畏祸苟同,他日瞑目,岂可受铁杖于太祖殿下?)

孙子兵法里有一计叫做出奇制胜(以少胜多不算事)(6)

最后,以一首韩世忠的词作《临江仙》作为结尾,也能体味到他的无奈:

冬看山林萧疏净,春来地润花浓。少年衰老与山同。世间争名利,富贵与贫穷。荣贵非干长生药,清闲是不死门风。劝君识取主人公。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