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教子要趁早立规矩(废长立幼为什么是)

刘表与刘备一起吃饭,酒到中旬,刘表开始哭。

诶?喝得挺高兴,为什么哭呢?

刘备盘问。

刘表答道,“我大儿子生性懦弱,不能成事,我想立我二儿子为荆州之主,又囿于礼法,所以才哭哇!”

刘备听罢,劝道,“哥哥你不能这么做啊,自古以来,废长立幼,乃是取乱之道。请哥哥深思熟虑!”

刘备这里是否多嘴,我们暂且不谈。

只是,这个“囿于礼法”,是什么意思?

“废长立幼”,是怎么个情况?

难道立哪个儿子做大当家的,老子还做不了主吗?

为什么教子要趁早立规矩(废长立幼为什么是)(1)

能做主,但是这个主,轻易不敢做。

为什么不敢?

因为封建宗法制度,制约着这种废长立幼的做法。

宗法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

它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什么是“嫡长子继承制”?

嫡长子,就是你的正妻,所生的长子。

因为我们知道,古人实行的是“一人一妻多妾制”。(不是一夫多妻制)

正妻,只有一个,那这个正妻所生的第一个儿子,就是嫡长子。

只有这个嫡长子,才能够继承父亲的遗业,其他什么嫔妃生的儿子,给我靠边站。

这就是古人的规矩。

因此,刘表想要废长立幼,这无疑是不符合封建宗法制度的理念的。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难道这个嫡长子没有另一个儿子贤能,甚至是个傻子,也要立他当大当家的吗?

为什么教子要趁早立规矩(废长立幼为什么是)(2)

不出意外,是这样的。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废长立幼的特例。

比如,汉景帝刘启,立中子汉武帝刘彻,为太子;

隋文帝杨坚,立嫡次子杨广,为太子。

等等。

这些废长立幼的例子中,有些是成功的,有些是失败的。

然而归根结底,废长立幼,是有它的风险的。

什么风险呢?

简单说来,我是嫡长子,你不立我,好啊,那我就“作”。

怎么作呢?

小则抗议,大则兵变。——

这天下,本就是我的,你不立我,我凭什么不争?

也因此,废长立幼后,兄弟手足相残,是经常发生的事儿。

那么事情就奇怪了,我们经常讲,规矩是人定的,活学活用,难道不好吗?

可是,在古人看来,“废长立幼”这件事儿,却万万不能活学活用。

为什么?

不好意思,其他规矩是人定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件事儿,却是天定的。

何出此言。

为什么教子要趁早立规矩(废长立幼为什么是)(3)

这件事儿,又要追溯到远古时期。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反复强调过,原始时期,人类的首要法则,是生存

生存不下来,什么都是空谈。

那怎么生存呢?

一,不被灾难覆灭;二,不被野兽袭击;三,不饿死。

但是,远古人是很难保证,不被上述几个例子弄死的。

那怎么办?

面对着强大的、未知的未来,以及因为各种问题而日益死亡的人群。

人类只好望向天空,祈求神明,能够让自己的种群延续下去。——

既然我制止不了死亡,那么我就祈求神明能够赋予我更多的生命。

然而,神明是需要祈求的,他们不会无缘无故来帮你。

怎么办?

献祭

为什么教子要趁早立规矩(废长立幼为什么是)(4)

缺衣服的,献衣服;缺粮食的,献粮食;缺孩子的,献孩子。

而献出来的这个孩子,通常是这个人、甚至这个种群所生的第一个男孩子。

人们认为,唯有把这第一个男孩献给神明,神明才能赋予这个种群更多的生命。

这真的是细思极恐。

然而,没办法,生产力低下的蒙昧远古人类,就是用这样的办法,来祈求种群的平安和延续的。

也正是由于这样根深蒂固的历史渊源,嫡长子,才在一个家族中,确立了不可撼动的地位。——

你们的命是我换的,我不当这个家族的老大,谁当?

正因为如此,废长立幼,也许并不仅仅是欺师灭祖的行为,甚至更是欺天之罪。

试问,有谁,敢担这种天大的责任?

自然,当科技击碎了蒙昧之后,如今的人们,早已撇去了这种愚昧无知的理念。

然而,在那些个茹毛饮血、夜不能寐的夜晚,人类,是不安的。

他们,需要那些个不着边际的荒唐做法,作为慰藉。

这就是宗法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废长立幼的渊源。

老话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可我们还是要说,正确的规矩,是要建立在科学逻辑之上、人道主义之上以及情与理之上的。

倘若脱离了这些宗旨,那么这个规矩,就无法成立,难以落实,就不成规矩。

感谢您阅读本文,也欢迎您关注漫笔古今的相关文章。

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