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修养叫不多管闲事受益匪浅(哲思不多管闲事)

有一种修养叫不多管闲事受益匪浅(哲思不多管闲事)(1)

天下本来无事,

管的人多了,便成了事。

莫论人非,少管一些闲事,

还生活一些清净。

有人说,人生有四大多管闲事:扶烂泥,雕朽木,翻咸鱼,烫死猪。

烂泥躺得好好的你非要把人家扶上墙,朽木腐得好好的你非要把它雕成才,咸鱼躺得好好的你非要给人家翻一翻,死猪死得好好的你非拿开水烫人家。

每个人的生活不同,不要把自己的那套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狄更斯说,最好的礼貌是不多管闲事——分清自己与他人的界限,不是分内之事不管,他人私事非邀请不管,不危害社会公利的事少管,这是修养。

有一种修养叫不多管闲事受益匪浅(哲思不多管闲事)(2)

多管闲事,给别人添麻烦、惹人厌还只是其次。多管闲事最可怕的地方在于自以为聪明,站在高人一等的地方指指点点。

历史上最有才华,最多管闲事,死的最可惜的人莫过于杨修了。

曹操平汉中时,连吃败仗。想进兵,怕马超拒守。想收兵,又恐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适逢庖官进鸡汤,有人入帐禀请夜间口令,操随口答“鸡肋!”杨修见令传鸡肋,便让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结果,曹操以妄测圣意、扰乱军心之名,将他杀了。曹操若想明说,“收兵”二字自己不会说么?杨修恃才放旷,才自作聪明做不该做的事,说不该说的话,落得个英年早逝的结局,难道不是多管闲事之祸?

有一种修养叫不多管闲事受益匪浅(哲思不多管闲事)(3)

与杨修不同,唐代有个名叫娄师德的人,非要事不管,从不将闲语放在心上。

一次,他走在街上,忽然听到有人指名道姓地骂他是畜生,他假装没听见,直接走了过去。 他的随从实在忍不住,就说:“老爷,别人骂你,你没听见吗?” 娄师德说:“他是骂别人吧,你听错了。” 随从说:“他明明叫着您的名字辱骂,怎么会听错呢?” 娄师德说:“天下同名同姓的人很多,他是在骂另一个娄师德。”这时,那人越骂越凶,随从忍无可忍,又说:“老爷,那个人又在指着骂您是畜生,连禽兽都不如……” 娄师德打断他的话说:“他骂了我一句,你又对我重复一遍,你不是也在骂我吗?不要多管闲事。”

郑板桥在《赠君谋父子》中写道:“多读古书开眼界,少管闲事养精神。”世上多的是无关紧要的人和事,与其被琐事扰得焦虑、烦忧、气恼、悲愁,不如开阔眼界、修养身心,不管闲事的人,心中总比别人更多一分春意。

有一种修养叫不多管闲事受益匪浅(哲思不多管闲事)(4)

《事林广记·警世格言》有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古话本是为人要句,却总被忘记。一屋不扫,何来闲心管天下?

每个人各有自己的生活取向和价值选择,不要作他人生活的上帝。分清自己与他人,不用自己的生活去丈量他人的生活。你看到的是四角天空,也许骏马有更广阔的草原。

佛教有个词,叫悦纳。我们认可自己的生活,也要愉悦地接纳更多样的生活方式。

春节期间,也许我们会听到很多家长里短、是是非非,不乱下妄言,不多管闲事,是对他人最大的尊重,也是最基本的修养。

◎本文转载自“国馆”,原文有修改,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