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帖耳送东阳马生序(再读送东阳马生序)

最近几天气很冷,不由得想起了多年前读过的一篇古文,这篇古文也是为大众所熟知的,他的名字叫做《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明代的一位大儒,叫宋濂,年少时期便极其好学,虽然出生穷苦,曾多次外出求学,后来遇见朱元璋,跟随朱元璋一起攻伐天下,建立明朝后,宋濂进入中央,成为大明王朝开端的一位重要文臣。

俯首帖耳送东阳马生序(再读送东阳马生序)(1)

以古为鉴

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今天忽然有感有感于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寥寥数言聊表心迹。

俯首帖耳送东阳马生序(再读送东阳马生序)(2)

《送东阳马生序》,在初高中的古文之中,不算是太惊艳的一篇,文笔也不是特别的好,为什么却如此的令人念念不忘呢?因为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少年时期的求学学子,在种种自然、人为之下,仍然坚持求学的一幅画面,如今读来依然是栩栩如生,如身临其境。

俯首帖耳送东阳马生序(再读送东阳马生序)(3)

早年求学

到如今,我依然能够背诵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全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俯首帖耳送东阳马生序(再读送东阳马生序)(4)

寥寥的数百字已经就为我们勾绘了一个好学的青年人,如果把宋濂的年纪和现在的青年做一个对比的话,正好是现在的大学生,那时候的宋濂是积极求学的,但是他的求学之路上面对的却有很多很多的困难,比如没有书、求学之路遥远跋涉,历经风霜雨雪走到走到了饭店里,根本没有钱去买饭菜,只是向店主人家寻一些普通的食物充饥而已,但在这期间唯一使他快乐的就是自己的读书了吧。再看看今天的很多大学生,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里就不做赘述。

俯首帖耳送东阳马生序(再读送东阳马生序)(5)

更令人记忆犹新的是,他在太学里的时光,那时候的太学生,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是穿着打扮十分潮流新奇的,但是宋濂却时常穿着旧衣服、破袍子走在他们之间,但是他的心中却没有半点的自卑。因为此中有足乐者,不觉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就这一点,就已经难能可贵。

俯首帖耳送东阳马生序(再读送东阳马生序)(6)

看一看这一段,就可以看得出一个人,只有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宋濂他有自己的执着追求、理想目标,并不轻松为外物所扰动,当看到同学的书生们一起的衣食住行等,他自己破衣烂衫,粗茶淡饭,但他自己并未因此而产生变化。所以说君子固穷,小人得之轻命,真正的君子就算是在困难之中亦可以守节,小人一旦遇到了困难,就会变,至于变好变坏,这是不不一定的。

俯首帖耳送东阳马生序(再读送东阳马生序)(7)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圣人君子出于污泥之中,但是仍能保护其高洁品质,而妖浊之物即便处于光明之内,依然不可以保其心胸志气,以古鉴今我们再来对比对比,就像现在很多的高校青年大学生,他们许多都追逐于物欲,执着于游戏等等,不可胜举,甚至有的家境贫寒亦要挖空父母之心血,学掏空家庭之积蓄,而其私欲逞,这一点宋濂可谓是他们的榜样了。

俯首帖耳送东阳马生序(再读送东阳马生序)(8)

古今对比

为什么在这寒冷的冬天突然想到要写这篇文章呢?因为在这篇文章的背后,我看到了一个不屈的人,一个阶级的代表。

俯首帖耳送东阳马生序(再读送东阳马生序)(9)

首先谈一个不屈的人吧,这个不屈的人当然就是宋濂,他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标不懈奋斗,不辞辛劳,不计他人之眼色,而辛苦求学,最后终于成为了正部级干部,走入了大明朝的中央朝廷,进入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眼中,并成为为朱元璋的诸多皇子的师傅,实现了转变。

俯首帖耳送东阳马生序(再读送东阳马生序)(10)

一个阶级的碰撞,千百年来作为底层的寒门阶级,要想撞破贵族阶级和统治层的相互控制,只有通过读书,但是在这个桥段上,普通的寒门阶级读书是十分困难的,这个问题古往今来一直是一个共相,在今天,依然还是这这般,但是这寒门阶级从来没有放弃过向上走的步伐,但是寒门阶级向上走的路面上充满了太多的艰难险阻,太多的困难。

俯首帖耳送东阳马生序(再读送东阳马生序)(11)

结语

回头看无限山河静好,向前走一片光明大道,宋濂是所有寒门阶级的一个榜样,在今天依然可以给予我们精神力量的支持,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草根、寒门出身,要如何进行突破呢?在我看来方今天下读书依然还是很重要的一条路,只有努力学习,靠自己的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俯首帖耳送东阳马生序(再读送东阳马生序)(12)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像宋濂一样实现逆袭。越来越多在“深山雪谷”之中前往求学的人,可以获得自己的知识,可以获得自己的成就。

俯首帖耳送东阳马生序(再读送东阳马生序)(1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