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仪的来历简介(地动仪是伪科学吗)

早些时候看到“地动仪被从教科书中删除”的消息,突然有点儿“灵感”,感觉地动仪还是满有科学道理的,写写认识,希望有些价值!

据说地动仪被从教科书中删除?

见到的理由:“学术界一直以来对此存在争议,认为张衡的地动仪存在一个致命缺陷。那就是地震以波的形式散布,如果发生地震,即便地动仪能够正常检测到,也是八个方向同样感应,而不是单独一个方向感应到”。

有人说,地动仪测地震,还不如在房梁上悬挂一块肉来得清楚。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好,谁能老盯着挂肉,来及时发现地震?

据说,3级以上地震才有震感。一般就是晃晃床,而且是很轻微的晃动。

因为地震以波的形式散布,有先后时差和方向,所以,举例子,在一块东西向水平横梁上放置一圆球,遇地震时,球会滚落,且因为地震波的原因,圆球会按照一定的规律,球会落在横梁南边或者北边,同理,南北向横梁的圆球会掉落在横梁东边或者西边。

地动仪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建国后仿造的地动仪没有考虑到地震波的方向,理论上那个仿品的圆球有震动都会掉落。

对目前仿造的地震仪进行稍微的修正补充:

吐珠的龙头嘴内水平,龙嘴左右有牙齿作挡板——阻止圆球从龙嘴侧面掉落,靠咽部有凹槽——如果球向咽部方向运动,球会进入凹槽中,而不是掉落出龙口。只有球朝龙口方向运动,圆球才会掉落,落入地面金蟾口中——按说地震大小,还会影响球落地的位置。

因为圆球在地震地动时的运动是按照“规律”的,所以,地动仪可以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起到测地震的作用。

虽然简单,确是我国伟大的古代科技!如果符合“科学原理”,希望为其“恢复名誉”!

希望有相关领域专家能够给予指正!

本人感觉,地动仪,设计原理没有问题!如何增加地动仪对地震的“感知”,如果设计地更精妙,这就是设计制造的问题了。

我认为地动仪龙嘴内部的设计如下图:

地动仪的来历简介(地动仪是伪科学吗)(1)

【西晋】司马彪(XX--306年)《续汉书》记载候风地动仪:

“张衡性精微,有巧艺。作地动仪,以精铜铸其器,圆径八尺,形似倾樽;其盖穹隆,饰以篆文;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承之。其牙发机,皆隐在樽中,周密无际,如一体焉。地动机发,龙即吐丸,蟾蜍张口受丸,声乃振扬。司者觉知,即省龙机,其馀七首不发,则知地震所从起来也。合契若神,观之莫不服其奇丽。自古所来,未尝有也。”以下图片为当今的“仿品”。也有说可以用两根小径棍子打入地下,通过相关连接起到作用……如此结构,想要圆球滑落,那得需要多大的“震动”啊!

地动仪的来历简介(地动仪是伪科学吗)(2)

地动仪的来历简介(地动仪是伪科学吗)(3)

地动仪的来历简介(地动仪是伪科学吗)(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